家長們能夠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孩子們的閱讀啟蒙都做得比較早,家長越是重視閱讀,越不能繞開考試這個話題。當然閱讀不光是為了語文考試,只是閱讀理解的能力在應試中,也反應了我們平時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練習做得夠不夠。有的家長會問,那么到底在日常語文練習中,從幾年級做閱讀理解的習題最好?家長的潛意識認為,想要提高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答題的準確率,還是應該刷題,但同時家長們也知道,刷題解決的并不是核心的學習問題,閱讀的積累,理解的學習要點,還是要建立在學習方法上。小島老師通過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得出,其實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練習了。 當然,我們也要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畢竟這個階段的學生識字量、對句子的理解能力都是欠缺的,我們積累的內容,不是看書看了多少本,也不是刷題刷了多少道,而是語文綜合素養的積累。從基本的語文學習習慣到閱讀練習中的細節執行,這些也都要結合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家長不能瞎輔導,老師也不能引導學生去提前學習。很多高年級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好,在語文其他學習環節上,表現得也有問題。所以,語文這門學科就是積累型學科,一年級的閱讀理解練習如何積累?照著3個方向,家長多一些耐心引導,在以后的語文考試中,孩子們就不會在閱讀理解這道題上丟分了。 1、語文學習的3個好習慣 想要語文成績優異,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捷徑,都是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好習慣的積累、學習態度的積累、閱讀的積累,這些都是決定成績的好習慣。不光是語文學科,也適用于所有學科的學習,語文學習的3個基礎好習慣就是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背誦課文。低年級語文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掌握大聲朗讀的技巧,為什么早自習要讀課文?還要大聲讀?因為通過自己的發音,我們可以熟練掌握語感,課文中有特點的句子、生字詞的準確讀音,都能通過朗讀加深理解。也能夠通過朗讀,建立良好語言邏輯。 有很多低年級的同學表達能力有問題,家長把孩子往“小主持人”這樣的培訓班一送,以為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普通話表達能力,其實對語文學習沒有什么幫助。好習慣是需要積累和培養的,家長在低年級階段,沒有朝著這個方向去幫孩子建立和積累,那么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孩子的閱讀積累能力就發展比較慢。首先就是朗讀能力,語感較差的孩子,在閱讀中很難去找到句子的邏輯關系,理解不了短句子和長句子的關聯和表達的意思。 其次就是沒有復述課文的練習,對于閱讀理解中的主觀題問答就把握不準。低年級的課文都是比較簡單的,短句子朗朗上口,學完一篇課文讓孩子練習復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句子生動表達情感的作用。最后就是背誦課文,短課文的背誦,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也能幫助我們在考試中,準確完成選自課文的閱讀理解題型,因為問題肯定都來自課后問題的變形。所以,語文學習的3個好習慣,希望家長們在一年級,就開始為孩子培養和關注,才能在閱讀理解練習上有所進步。 2、建立表達能力的積累 在小島老師的教學實踐中,遇到很多有表達能力問題的學生。他們的特點都很一致:很聰明、家長也能關注孩子的學習、作業完成好、也能按時完成語文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但是表達能力很差,無法完整敘述一件事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個問題會存在于所有的學科學習中,讓孩子在溝通表達上受挫。很難融入集體,因為表述不清,常和同學、老師產生矛盾,最重要的是,在語文閱讀理解的練習中,對于句子的理解、句子之間的關系、句型的作用、情感表達上,都很難去理解和答題。一年級的同學,雖然識字量不高,但是已經需要去理解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如何造句,學會寫仿句來表達和描寫生動的畫面,這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要求。
3、學習概括和復述課文,提高背誦能力 好的閱讀理解習慣,一定是和背誦分不開的。有的同學不愛背誦,看到背誦全文就頭疼。這肯定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幫助孩子通過閱讀去概括和復述課文,以此提高閱讀背誦能力。小學低年級,在考試中,閱讀理解題目多來自課文的原文選編,如果你有過背誦,就能對課文的考點了如指掌。所以不太容易出錯,一年級的課文雖然短小,但是從敘述的角度,結構都是完整的,幫助孩子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明確課文到底寫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