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楊廣摸著自己的脖子對蕭皇后說:“這么好的腦袋,誰來砍呢? 隋煬帝(影視資料) ①頭顱誰斫 隋煬帝當時是不是已經預感到自己的結局了,我們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楊廣死于自己的親兵衛隊毫無疑問。 楊廣的親兵衛隊稱為驍果,取驍勇果敢之意。這些衛隊成員都是陜西人,跟隨楊廣巡幸江都(揚州),不過,他們可不像楊廣一樣會把江都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 驍果來江都出出差、旅旅游還行,老死這里,可不是他們所愿意的。而楊廣,也并不是不想回關中,是不能回,因為當時的長安已經被自己的表哥李淵占了。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驍果還是反了。指揮官司馬德戡在宇文化及哥幾個的鼓勵下,用白綾絞死了楊廣。到底有沒有人最終砍下楊廣這顆漂亮的頭顱,已經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楊廣死了,隋朝和秦朝一樣也是二世而亡了。 然而,和秦朝不同的是,隋朝短短三十多年的時間,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僅僅是白駒過隙的一瞬間。后世對隋煬帝的評價甚至連累到了隋朝,仿佛這個朝代在高中歷史考卷上單獨出一道大題都很困難。 要怪也只能怪隋煬帝自己,他和他的帝國都是被自己折騰死的。 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勇被廢,同年立楊廣為太子。這時的楊廣已封晉王,已經當了十年的揚州總管。要說楊廣對太子之位沒有想法,估計他自己都不信。從隋文帝楊堅改立太子的事件中不難看出,楊廣是謀略和手段都是相當高的,而且頗能隱忍,步步為營,眼睜睜看著楊勇拱手將太子之位讓給了自己,并且在登基當天就殺了楊勇。 這難免讓人想到說楊廣得位不正,其實比起來唐太宗李世民來說,楊廣算是心平氣和的多了。李世民不僅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還娶了弟媳婦。老李家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人妻愛好者,這樣的事在他們家屢見不鮮,比如武則天、再比如楊玉環。 玄武門之變 那么,憑什么李世民卻和秦皇漢武一樣能成為千古一帝,而楊廣就只能遺臭萬年? ②文帝煬帝 唐代人馬總在《通歷》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血濺屏風”,而趙毅在《大業略記》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 兩個人都這樣說,看來張衡這伙計是脫不了干系了。那么,張衡是誰?簡單說吧,張衡是楊廣的心腹之人,當時的官職是右庶子相當于楊廣的干事長,屬太子宮官。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記載:“(楊廣)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也就是說當時張衡確實在隋文帝的ICU病房里面,但是他到底拔沒拔管子?如果是他給楊堅拔的管子,是不是楊廣默許的?或者主使的?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文帝楊堅(影視資料) 歷史真相總是這樣撲朔迷離,特別是楊廣被魏徵和司馬光們定性為昏暴之君后,讓大家不免主觀帶入,楊廣弒父殺兄、篡奪皇位,怎么能和唐太宗相提并論?哎,好像他倆也差不多哦。 “昏暴”是楊隋后面的李唐給楊廣的蓋棺定論,最終給了他一個惡意滿滿的差評:“隋煬帝”。 按照謚法的解釋:“煬”字所代表的意思有三種:好內遠禮(貪戀女色不遵禮法),去禮遠眾(破壞禮制背棄大眾),逆天虐民(違背天理虐待人民),能和楊廣的“煬”比肩的也就商王的“紂”和夏王的“桀”了。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惡謚了。 其實楊廣原本是有自己的謚號和廟號的,分別是“明皇帝”和“隋世祖”,(后世有唐明皇、清世祖)這是有隋朝洛陽留守政府楊廣的孫子楊侗追謚的。不過很快就被李淵他們給改成了“隋煬帝”,沒辦法,歷史由有勝利者書寫的,從此楊廣就只能是隋煬帝了。 更為諷刺的是,“煬”本是楊廣送給南陳后主陳叔保的謚號。這位陳朝后主倒是實至名歸,當楊廣作為統帥征討陳朝的時候,陳后主帶著兩位美人藏到的一口井里,要不是聽到士兵們說要落井下石,還不會乖乖出來被俘呢。現在這口井還在南京城里,美其名曰“胭脂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瞧瞧。 李淵一伙為什么這么急赤白臉?沒錯,著急證明改朝換代的正當性。詆毀前朝,這是多數亡國之君難逃的宿命,然而,一般的繼任王朝不會把事做絕,所謂“做人留一線,地下好想見”。比如,清朝雖去崇禎廟號,也改謚號為“明愍帝”,但是多少也給朱由檢留了幾分體面。 據史書記載,其實宇文化及兄弟和驍果指揮官圖謀叛亂的事,早早就有一個宮女告訴了蕭皇后,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蕭皇后聽之任之,最后楊廣還殺了那個宮女。從此再沒有人給隋煬帝通風報信,直到司馬德戡提著刀出現在楊廣面前,楊廣也只能提最后一個要求了,“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在沒有找到毒酒的情況下,最后被一條白綾結束了生命。 難道楊廣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嗎?這要從楊廣登基后干的幾件大事說起。 ③東都運河 公元604年,楊廣正式即位,次年改元大業。從這個年號上我們也能看出,楊廣是非常想有一番作為的。經歷了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大地再次統一,也需要一位王者,恢復華夏往日的榮光。這個人不是楊廣,那就是李世民。 楊廣的問題在于他太目空一切、剛愎自用了,在短時間內集中了太多的世紀大工程,而且大干快上,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楊廣就下令營建東都洛陽,史載歷時十個月,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不僅如此,同一年他還開動了另兩項大工程,開鑿運河、修造龍舟。而就在前一年他剛剛埋葬了自己的父親隋文帝楊堅。 然而,這一切的背后卻是累累白骨。隋的滅亡也就此按下了計時器。 不得不說,大運河是楊廣的傳世之作,是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從大業元年開鑿通濟渠開始,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北京)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全線貫通。 從下圖我們看的出來,洛陽可以說是整個南北大運河的中轉樞紐,這就是楊廣要營建東都的重要原因。 隋唐大運河 看到好多人說楊廣修建大運河是為了到江南吃喝玩樂、參加海天盛宴,這么說可就太小看隋煬帝這個富二代、官二代了。 其實,這里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這里多說一句,這里的隋朝大運河并不是現在我們說的京杭大運河,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是在元朝完成的,當然有重疊的地方,因為修運河并不是在平地開挖嘛,而是借鑒現成的河道,這是咱們老祖宗的傳統手藝,大禹就是干這個起家的。 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這就不得不提到“關隴集團”。 楊廣和前太子楊勇的奪嫡之爭,其實也代表了當時隋朝的兩股政治勢力。楊廣代表了南方系,而楊勇代表的就是西北派。 咱們先說什么是關隴集團。這其中“關”指的是陜西關中,“隴”指的是甘肅隴山。其實關隴集團并不形成于隋,而且一直都是北魏、北周、隋和唐的政治軍事勢力。北周宇文泰、隋楊堅、唐李淵都出自這個小團伙。這伙人也都出自武川,武川是個軍鎮。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九邊,北魏呢,就有六鎮,都是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打劫的。武川就是六鎮其中之一,是道武帝拓跋珪建立的。 北魏六鎮 宇文泰、楊堅、李淵等人的祖上都是武川軍鎮的職業軍人,北魏末年天下又是大亂,宇文泰和他的團隊調往關中鎮守,于是這伙人和當地土豪列強相結合,就形成了新的勢力集團,稱為“關隴集團”。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決定了王朝的更替,皇位的歸屬。就像現代公司的大股東一樣,公司改個名字還是換個總經理都是他們說了算。 而楊廣卻不是。 按說楊堅是這個集團的人,還當上了總經理,為什么說楊廣卻不是呢。 楊廣二十一歲開始擔任揚州總管,坐鎮江都十年,這期間對南方的文化風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說還學會了吳儂軟語,和南方士族也結交頗深,并且對他們表達了作為皇子最大限度的尊重。 在隋統一之前,北方被五胡亂華蹂躪得稀碎,東晉南渡,大批原來的北方士族逃到南方,與當地豪強進行不斷的試探和聯合。政治上也逐漸形成了代表南方利益的政治集團,他們選擇長期鎮守江南的楊廣做集團的代言人。 所以說,太子之爭,其實也是帝國政治路線之爭,也是南北利益集團之爭。關隴集團支持楊勇,是因為他代表了西北派,勢必以關中為中心,關隴集團的勛貴們還想讓南方系的士族繼續做二等人。 但是,這場派系之爭的關鍵人物還得是楊堅。 事實上,隋文帝楊堅是傾向于改變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拿下當了二十年太子的楊勇。只不過,楊廣在執行的過程中操之過急,直接、準確、快速、徹底的得罪了整個關隴集團,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絲顧慮,就這樣出現在歷史面前。 然后,就被關隴集團合力搞掉了,人家選出了新任總經理,公司也改名叫“李唐”了。 ④結尾 楊廣所做的的事其他皇帝也沒少做,至少唐太宗李世民就把隋煬帝做的又都干了一遍,其中還包括上面我們沒有提到的遠征高句麗。 征高句麗也被認為是楊廣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主要罪證,但是在這件事上李世民和楊廣態度一樣堅決,直到高宗李治才徹底滅掉這個國家。如果楊廣能把他的世紀大工程拉長個十年、二十年,可能帝國就會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楊廣(影視資料) 但是,歷史也容不得假設,在楊廣繼位十幾年后,隋朝人民終于承受不起了,如孟子說的“君視民為草芥、民視君為仇寇”。翻譯過來就是:你不把我們當人看,我們就造你的反。 隋煬帝,必須死。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