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楷書一詞,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具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書法作品,以為楷模之書。一種是指與篆,隸,草,行并立的書體。又名正書 ,真書。 而題主所說的方筆,圓筆楷書,大多是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楷書初步形成期間。一種新的楷書體。叫'魏碑體'。又名'北碑'。 這一時期魏碑書體,可謂百花齊放,群龍無首, 爭奇斗妍,是楷書最璀璨奪目的光輝歲月。它們大體可以分四大種類,為'摩崖石刻,墓志書法,造像記。還有碑碣'四種。當時北朝提倡石刻,南朝禁止立石刻。固有'南朝重尺牘。北朝重石刻'的風尚。 舉例來說,與王羲之《蘭亭序》同一時代。身處北齊,被稱為'書仙'的書法大師安道一,所書寫的'鐵山摩崖刻經《石頌》被康有為贊??譽為“精跨羲誕,妙越英繇”。就是典型的一例。如下圖 所謂方筆楷書魏碑。多出現在北魏時期的造像類。比如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云崗石。河南的嵩山等地打造的佛像造像文字。多為方形筆畫。例如龍門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像》。 《孫秋生造像》。《楊大眼造像》。還有《張猛龍碑》。《李壁墓志》如下圖 《馬悅墓志》等。 而圓筆楷書,多出現在崖石刻類。如《華岳廟碑》。《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文殊般若經》(據考證顏真卿創立顏體,曾汲取了此碑的筆法結構特征)。 《嵩高靈廟碑》。《鮮于璜碑》。《石門銘》。 《石門頌》 ![]() 《瘞鶴銘》 ![]() 等。他們有些由于正處在漢隸八分到魏碑的發展演變過程,所以兼具隸書的波磔之態及用筆特征 ,都是圓筆書法的殿堂級逸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