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1)急性期用藥頻率排在前3位的藥物是活血藥,約占29%:其次為清熱藥,約占15%;再其次為平肝熄風藥,約占11%;(2)恢復期用藥頻率排在前3位的藥物是活血藥,約占27%;其次為補益藥,約占26%;再其次為平肝熄風藥,約占14% (3)急性期用藥頻數排在前10的藥物依次為大黃、水蛭、川芎、桃仁、丹參、三七、紅花、赤芍、牛膝、石菖蒲; (4)恢復期用藥頻數排在前10的藥物依次為地龍、川芎、黃芪、赤芍、紅花、丹參、水蛭、全蝎、桃仁、石菖蒲; (5)兩期共同存在有效強關聯規則為{紅花}=>{川芎}。此外,急性期存在破血藥(水蛭)與通下藥(大黃)之間的有效強關聯,止血藥(三七)與通下藥(大黃)之間的有效強關聯,通下藥(大黃)與化痰藥(膽南星)之間的有效強關聯,通下藥(大黃)與開竅藥(石菖蒲)之間的有效強關聯;恢復期中存在的有效強關聯多為補氣藥(黃芪)與通絡藥(地龍),補氣藥(黃芪)與活血藥(川芎),補氣藥(黃芪)與補血藥(當歸),通絡藥(地龍)與活血藥(川芎)以及通絡藥(地龍)與補血藥(當歸)。 結論:(1)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恢復期均重視活血藥與平肝熄風藥物的運用,其中活血藥的運用更為突出。(2)活血類藥物的應用,急性期與恢復期各有特色,急性期更加重視活血利水藥、破血逐瘀藥的應用,恢復期則更加重視活血行氣藥的應用。(3)平肝熄風類藥物的應用,急性期更加重視平肝潛陽藥的應用,恢復期則更加重視熄風通絡藥物的應用。(4)與恢復期相比,急性期更加重視清熱藥、開竅藥、化痰藥的應用;與急性期相比,恢復期則更加重視補益藥的應用。(5)在藥物的配伍規律方面,急性期更加重視活血藥與通下藥、止血藥與通下藥、通下藥與開竅藥、通下藥與化痰藥的配伍應用;恢復期更加重視補氣藥與補血藥、補氣藥與活血藥、補血藥與活血藥、補氣藥與通絡藥、通絡藥與補血藥、補血藥與活血藥以及通絡藥與活血藥物之間的配伍。 (6)兩期共同存在有效強關聯規則為{紅花}=>{川芎},說明藥對(紅花、川芎)在急性期、恢復期治療當中均為常用活血藥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