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 飛翔 一個地方一個口音,人們說方言很隨便,但對方不容易聽懂。早年提倡推廣普通話,限于學校,老師必須拿普通話合格證,講課必須用普通話,學生必須用普通話在課堂上回答問題。 10年前我去大上海,那里的人講方言,我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什么。而到北京,男女說話很好懂,北方方言接近普通話。南方方言就不好懂啊! 出門打工的農民,沒有規范學習普通話,由于積極說普通話,不少人會說一口普通話。周總理在世時預見中國要走漢語拼音方案的道路,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的今天,這一目標我看是實現了的。 生活里有人愛說方言,以為說方言就是不忘本,就是熱愛家鄉。現實提醒我們,學會說多種語言是我們適應新生活的需要。其實人人時刻說普通話,中國人才像一家人啊! 說方言是從小形成的習慣,說普通話是讀書后形成的習慣。走南闖北需要會說普通話,講方言在外地別人往往聽不懂。 閩南方言我們感到生疏,可是你到那個地方就困惑起來,感到自己是外鄉人。我去過廣西桂林,在那兒遇到苗族姑娘,她們說普通話,不講方言。去張家界旅游,遇見回族姑娘,她們也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若她們說方言,我們這些游客就如聽天書。 方言只能與家鄉人進行交流,具有局限性。開放的中國,人口流動很大,需要我們下功夫學會說普通話。普通話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大方言呢! |
|
來自: 新用戶7019teQl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