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方1488

     隨緣522 2021-08-02
    婦科調經片
    【方源】:《上海市藥品標準》
    【組成】:香附50克,當歸18克,川芎2克,生白芍1.5克,赤芍1.5克,熟地6克,白術3克,延胡索4克,紅棗1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片劑,每服4片,日服3次。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減。
    【功效】:養血調經。
    【主治】:月經不調,經期腹痛。
    【方解】:方中川芎、當歸、赤芍、白芍、熟地養血活血調經,為君藥。延胡索、香附疏肝理氣止痛,為臣藥。紅棗、白術、甘草健脾益氣生血為佐藥,甘草兼為使藥。本方有養血調經之效。
    【按語】:本方以經行腹痛、經色黯黑有血塊、經量少、舌暗紅有瘀點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于治療痛經,閉經、月經后期、月經過少等。如見血瘀,加蒲黃、五靈脂;氣虛,加黨參、黃芪;腎虛,加川斷、補骨脂、杜仲。
     
     
     
     
     
     
    通瘀煎
    【方源】:《景岳全書》
    【組成】:當歸尾9克,山楂9克,香附9克,紅花6克,烏藥9克,青皮9克,澤瀉9克,木香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理氣,祛瘀調經。
    【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暢,腹痛拒按,產后瘀血腹痛等。
    【方解】:方中紅花、當歸尾活血祛瘀通經,為君藥。山楂活血散瘀,香附、青皮、烏藥、木香行氣止痛,共為臣藥。澤瀉利水滲濕,為佐使藥。本方理氣重于活血,有活血理氣、祛瘀調經之效。
    【按語】:本方以腹痛拒按、腹脹、得噯氣矢氣則痛緩,舌紫暗脈弦緊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于治療產后腹痛、痛經、經期昏厥、胃竇炎、胃神經官能癥、十二指腸壅滯癥、深部靜脈炎等。如見血瘀重者,加三棱、莪術、川芎;氣滯重者,加枳實、厚樸、大腹皮;熱證明顯者,加黃芩、黃蓮、丹皮、梔子;寒癥明顯者,加桂枝、干姜;血虛者、加熟地、阿膠;氣虛者,加黨參、黃芪;疼痛明顯者,加薄黃、五靈脂、沒藥、乳香。
     
     
     
     
     
     
     
    大秦艽散
    【處方】 條參(去蘆)、川羌活(去蘆)、枳殼(去瓤)、秦艽(去蘆)、赤芍藥、苦梗(去蘆)、前胡(去蘆)、川芎、白芷、黃芩、薄荷、桑白皮(去赤)、天麻、防己、防風、粉草、荊芥穗、赤茯苓,木瓜,川牛膝(去苗)各等分。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中風,風痰壅盛,四體重著,或軟瘓疼痛,或拘攣,麻痹顫掉,口干目赤,煩熱,睡臥不寧。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得效》卷十三
     
     
     
     
     
     
    大羌活丸
    【處方】 官桂(去皮)1兩,茯苓1兩,麻黃(去節)1兩,劍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香)1兩,僵蠶1兩,防風1兩,枳殼1兩,酸棗仁1兩,苦參1兩,羌活1兩,獨活1兩,郁李仁(去皮尖)1兩,龍骨1兩,犀角(鎊細。如無,即羚羊角充亦得)1兩,烏脂(炒過,去皮心。如無,即以烏頭半兩代之,炮裂用)1兩,人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夾腦風、暗風頭旋;但是三十六種風疾,皆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熱酒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一六引《博濟》
     
     
     
     
     
     
     
    升陽散熱,滋養陰臟。發散風寒,祛濕清熱。主兩感傷寒,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干,煩滿而渴
    大羌活湯
    【處方】 防風3錢,羌活3錢,獨活3錢,防己3錢,黃芩3錢,黃連3錢,蒼術3錢,白術3錢,甘草(炙)3錢,細辛3錢,知母1兩,川芎1兩,地黃1兩。
    【功能主治】 升陽散熱,滋養陰臟。發散風寒,祛濕清熱。主兩感傷寒,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發熱,惡寒,口干,煩滿而渴。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2盞,煎至1盞半,去滓,得清藥1大盞,熱飲之。不解,再服3-4盞解之亦可,病愈則止。若有余證,并依仲景隨經法治之。
    【注意】 若內傷,不系外感傳里者,忌用。
    【各家論述】 《醫方考》:經曰:氣薄則發泄,故用羌活、獨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之氣薄者,以升發其傳經之邪;又曰:寒勝熱,故用黃連、黃芩、防己、生地,知母之苦寒者,以培養其受傷之陰。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則升者不峻;以寒涼諸藥而君以升散,則寒者不滯。白術、甘草,脾家藥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營之職爾。
    【摘錄】 《此事難知》卷上
     
     
     
     
     
     
    治傷消瘀丸
    【方源】:《常用中成藥》
    【組成】:馬錢子(炒炙)300克,地鱉蟲(炒)300克,制乳香300克,制沒藥300克,自然銅(煅、飛)300克,干姜200克,麻黃300克,制香附200克,蒲黃200克,紅花200克,桃仁150克,赤芍150克,澤蘭150克,五靈脂15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制成丸劑,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12;粒,口服2~3次,開水送服。
    【功效】:消瘀退腫。
    【主治】:骨骼與關節損傷,瘀腫疼痛。
    【方解】:方中麻黃、干姜為辛溫之品,以宣通氣血;馬錢子通絡散結,消腫止痛,共為君藥。制乳香、制沒藥、紅花、桃仁、澤蘭、赤芍活血化瘀,消瘀散腫;自然銅、地鱉蟲散瘀止痛,接筋續骨;蒲黃、香附、五靈脂行氣活血止痛,共為臣藥。全方溫通并行,氣行則血行,而腫消瘀散。
    【按語】:主要用于治療骨折初期,軟組織損傷所致瘀腫疼痛。方用馬錢子散結消腫,通絡止痛,赤芍藥、紅花、桃仁等活血散腫,麻黃宣通氣血,自然銅、地鱉蟲等接筋續骨,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骨骼與關節損傷,淤血疼痛腫脹,為其辯證要點。孕婦禁服。
     
     
     
     
    傷科七味片
    【方源】:《常用中成藥》
    【組成】:延胡索干浸膏,紅花、生大黃、丁香、馬錢子粉,血竭,三七。
    【用法】:上藥制成片劑,每服2~3片,日服2~3次。
    【功效】:祛瘀消腫,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血瘀疼痛等。
    【方解】:方中延胡索、紅花活血止痛;馬錢子通絡散結,消腫止痛,共為君藥。三七化瘀活血定痛;血竭活血散瘀止痛;大黃瀉下瘀血,共為臣藥。丁香溫中散寒,有助于氣血通暢,為佐藥。全方有祛瘀活血,消腫止痛之功。
    【按語】:本方以跌打損傷所引發的淤血腫痛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骨折等。可配合外敷五黃散或三色敷藥,以及針灸、推拿等。
     血熱妄行,陰虛火旺者慎用;孕婦禁用。
     
     
     
     
     
     
    活血通絡片
    【方源】:《中醫藥研究參考》
    【組成】:三七、黃精、麥冬、陳皮、雞血藤、丹參各30克,人參、赤芍、葛根、郁金各15克,紅花、降香、木香各12克,川芎9克,桃仁6克,冰片3克。
    【用法】:依法制成片劑,每片0.5克。每次5片,日服3次。
    【功效】:行氣活血,通經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
    【方解】:方中三七、黃精、麥冬、陳皮、雞血藤、丹參活血行氣止痛;人參、赤芍、葛根、郁金益行活血通絡;紅花、降香、木香、川芎、桃仁、冰片行氣活血止痛。諸藥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附方】:心舒寧(《中醫內科》天津人民出版社),:降香、丹參、紅花、三七、姜黃。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三七冠心片(《新醫藥血雜志》1973年第10期):三七0.6克,玄胡3克,首烏、紅花、雞血藤各9克,沒藥1.5克。以上為1日量,制成片劑,分3次服,30日為1療程。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肢節疼痛,屈伸不利,心下痞滿,身體沉重,不欲飲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黃,精神減少,脈沉而緩
    大羌活湯
    【處方】 羌活 升麻各3克 獨活2.1克 蒼術 防風(去蘆)威靈仙(去蘆)白術 當歸 白茯苓(去皮)澤瀉各1.5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 主肢節疼痛,屈伸不利,心下痞滿,身體沉重,不欲飲食,食即欲吐,面色萎黃,精神減少,脈沉而緩。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食前后各一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酒、面、生冷、硬物。
    【摘錄】 《衛生寶鑒》卷二十三
     
     
     
     
     
     
     
    解利兩感神方,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腑臟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兩感者不治。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獲生者也。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大羌活湯
    【處方】 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術(制)、白術、甘草(炒)、川芎、細辛,各三錢。生地黃、知母,各一兩。
    【功能主治】 解利兩感神方,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內外兩感,腑臟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兩感者不治。然所稟有虛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獲生者也。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用法用量】 每服秤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得清藥一大盞,熱飲之,不解者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則止。若有余證,并依仲景隨經法。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大前胡湯
    【處方】 前胡8兩,半夏4兩,麻黃4兩,芍藥4兩,枳實4枚,生姜5兩,黃芩3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氣極傷熱而用前胡、麻黃開發于外,半夏、枳實消豁于內,芍藥、黃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棗兼和中外也。
    【摘錄】 《千金》卷十七
     
     
     
     
    冠心2號
    【方源】:(北京冠心病防治組方)
    【組成】:丹參30克,赤芍、川芎、紅花、降香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活血,祛瘀通絡。
    【主治】:冠心病。癥見胸悶不適,或有胸前疼痛、心悸、氣憋等。
    【方解】:本方是由北京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研究出的一個治療冠心病的著名配方。方中丹參活血養血;赤芍、川芎、紅花、降香行氣活血祛痰通絡。臨床上本方不僅可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而且可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及高血脂病的治療。
    【按語】:本方長期服用后有些病人出現不局程度的口角潰爛、便干、口干;部分病人有輕度胃部不適;個人患者月經增多;也有個別患者在治療重有谷丙轉氨酶升高現象,但停藥后短期內可恢復正常。
    【附方】:冠心靈(洛陽制藥廠):上方加葛根、何首烏、珍珠母。功效與應用:略與上方同。每次服5~6片,日服4次。
     川芎嗪注射液(川芎1號堿)(北京第四制藥廠):本品為從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即四甲基吡嗪的化學合成品制成的滅菌水溶液。每支(2毫升)含40毫克。有擴張小動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的作用。用于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全、腦栓塞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脈管炎、腦血栓形成等,用法:(1)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一般用靜脈點滴,用1~2支稀釋于5%~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250~500毫升中靜滴。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2)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恢復期及后遺癥,一般用穴位注射,每次選3~4個穴位,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1次,15次為1療程。常用穴位為大椎、上廉泉、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環跳、腎俞。注意:本品酸性較強,不適于大量肌內注射,亦不宜與堿性溶液配伍。
     冠心靈(北京冠心病防治組):川芎、紅花、細辛、栝樓、蓽茇。用于冠心痛心絞痛。
     
     
     
     
     
     
     
    速效救心丸
    【方源】:《心臟病實用方》
    【組成】:川芎堿、冰片。
    【用法】:制成滴丸,口服或含服。1次2~3粒,1日3次。
    【功效】: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心絞痛。
    【主治】:冠心病胸悶、憋氣、心前區疼痛等。
    【方解】:本方為我國科研人員研制的方劑,方中川芎堿活血化瘀止痛;冰片芳香行氣止痛。近年來本方在臨床上除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外,還可用于治療急性腹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尿路結石、痛經、腎絞痛和小兒肺炎合并心衰等癥。
    【按語】: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主要有鎮痛、鎮靜、耐缺氧、抗心肌缺血、松弛血管平滑肌等作用。但臨床亦有不良反應(口腔潰瘍和皮疹)的報道,因此,過敏性體質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陣發性心動過速方
    【方源】:《山東中醫雜志》
    【組成】:葛根50克,苦參、淫羊藿、麥冬各30克,生地黃、赤芍各15克,丹參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補養心陰,調和陰陽。
    【主治】:陣發性心動過速。
    【方解】:方中葛根活血化瘀;苦參、淫羊藿、麥冬滋陰養心;生地黃、赤芍、丹參活血化瘀。諸藥共奏活血化瘀補養心陰,調和陰陽之功。
    【按語】:有關實驗研究表明,葛根還有顯著的擴張腦血管及外周血管作用,能使腦血管阻力下降,還能阻滯β-腎上腺素能受體,使血壓下降而具顯著降壓作用。腦血流提升可改善腦內內耳-椎動脈-基底動脈的供血,從而有利于高血壓的治療及項背強硬等癥狀的改善。
     
     
     
     
     
    水香丸
    【方源】:(湖南中醫學院方)
    【組成】:水蛭、九香蟲、三七各4.5克,肉桂1.5克。
    【用法】:研為細末、水蜜適量,制成丸劑。每日3次,每次4.5克,飯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癥。
    【方解】:方中水蛭、九香蟲、三七活血祛瘀,理氣止痛;肉桂濕陽通絡。全方共奏活血祛瘀,理氣止痛之功。本方臨床上亦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如腔隙性腦梗塞等。
     
     
     
     
     
     
    傷寒8-9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大前胡湯
    【處方】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兩,枳實8片(炙),芍藥4兩,黃芩3兩,干棗12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傷寒8-9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錄】 《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
     
     
     
     
     
    大七香圓
    【處方】 香附子(炒)一百九十二兩,麥蘗(炒)一百兩,丁香皮三百三十兩,縮砂仁、藿香(葉),各二百五十兩。甘松、烏藥,各六十四兩。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陳皮(去白.洗),各二百五十兩。
    【炮制】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男子、婦人脾元氣冷,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泄瀉利,氣刺氣注,中酒吐酒,冷倂翻胃,霍亂吐瀉,并皆治療。
    【用法用量】 每服一粒,鹽酒、鹽湯嚼下。
    婦人脾血氣,如經月水不調,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湯亦得,大有神效。
    【注意】 忌生冷、肥膩等物。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茶、酒、食積,吐酒酸心
    大七香丸
    【處方】 丁香12兩,香附子12兩,甘草12兩,莪術2兩,砂仁2兩,甘松8兩,益智仁6兩,烏藥、藿香、陳皮、麥芽、肉桂。
    【制法】 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茶、酒、食積,吐酒酸心。
    【用法用量】 方中烏藥、藿香、陳皮、麥芽、肉桂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九
     
     
     
     
     
    抗心梗合劑
    【方源】:《中華內科雜志》
    【組成】:黃芪、丹參各30克,黨參、黃精、郁金、赤芍各15克。
    【用法】:以上為1日量。水煎2次,去渣,濃縮為100毫升,分2次服。3周后病情穩定,再改為每日1次,每次50毫升。共服6周。
    【功效】: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主治】:急性心肌梗死。
    【方解】:本方適用于心肌梗死屬氣虛血瘀者。方中黃芪、丹參益氣活血;黨參、黃精、郁金、赤芍滋陰活血通絡。全方共奏益氣養陰,活血通絡之功。但臨床上根據病情常配合西藥治療,酌情使用。
     
     
     
     
     
     
     
    心梗飲
    【方源】:《冠心病資料匯編》
    【組成】:栝樓、薤白、丹參、蒲黃各12克,茯苓、郁金、當歸各15克,桑寄生、香附、延胡索各9克,陳皮、半夏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寬胸理氣。
    【主治】:心絞痛、心肌梗死。癥見有胸悶氣短,心前區作痛,心煩不安,舌質黯紫或有瘀斑,脈弦澀或沉細。
    【方解】:方中栝樓、薤白、丹參、蒲黃寬胸理氣,活血止痛;茯苓、郁金、當歸理氣活血;香附、延胡索通絡止痛;陳皮、半夏寬胸理氣。若兼納呆、食滯、不思飲食,加山楂、雞內金;痛甚,加木香、川楝子;便秘,加火麻仁、大黃;體倦乏力,加黃芪、太子參。
     
     
     
     
     
    丹參合劑
    【方源】:《新醫藥學雜志》
    【組成】:丹參、當歸、桃仁、郁金、金銀花、香附、陳皮各9克,敗醬草12克,茵陳21克,甘草6克,大棗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疏肝利膽。
    【主治】:傳染性肝炎。
    【方解】:本方以解毒活血為主,方中丹參、當歸、桃仁活血化瘀;郁金、金銀花、香附、陳皮行氣清熱解毒;敗醬草、茵陳疏肝利膽。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之功。若黃疸較重者,可加大黃、板藍根、虎杖。
     
     
     
     
     
    舒筋活血片
    【方源】:《常用中成藥》
    【組成】:制狗脊15克,桑寄生15克,自然銅15克,澤蘭10克,紅花5克,五加皮10克,伸筋草10克,絡實藤10克,制香附10克,雞血藤15克。
    【用法】:上藥制成片劑,每服5片,日服3次,開水送服。
    【功效】:舒筋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筋骨疼痛,肢體拘攣,腰背酸痛,跌仆損傷等。
    【方解】:方中澤蘭、自然銅、紅花活血祛瘀,為君藥。五加皮、絡石藤、伸筋草、雞血藤祛風濕、強筋骨、為臣藥。香附行氣止痛;狗脊、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共為佐藥,助其舒筋通絡、活血散瘀之功。
    【按語】:主要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所致瘀滯作痛之癥。方用自然銅、紅花、澤蘭等活血祛瘀,配以通利經絡之五加皮、伸筋草、雞血藤養血通絡,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跌打損傷所致的筋骨痠痛、腰背痠痛、肢體拘攣,為其辯證要點。
    【附方】:舒筋活血湯(《傷科補要》)即由紅花、當歸、牛膝、續斷、五加皮、杜仲、青皮、荊芥、枳殼、防風、羌活、獨活構成。功能舒筋活絡。主治傷后淤血凝滯,筋膜粘連,局部出現筋肉攣縮強直、屈伸不利等癥狀。
     
     
     
     
     
    中脘停滯,氣不流轉,水谷不分,致生氣瀉,腸鳴,氣走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須臾又急,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
    大七香丸
    【處方】 木香4兩,丁香4兩,檀香4兩,甘松4兩,丁皮橘皮4兩,砂仁4兩,白豆蔻4兩,三棱4兩,莪術(醋煮)4兩,大茴香2兩半。
    【制法】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中脘停滯,氣不流轉,水谷不分,致生氣瀉,腸鳴,氣走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須臾又急,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湯送下。
    【摘錄】 《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消谷進食。主男子、婦人脾元氣冷,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泄瀉痢,氣刺氣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亂吐瀉。脾胃不和,三焦痞滯,氣不宣通,食飲遲化
    大七香丸
    【處方】 香附子(炒)192兩,麥糵(炒)100兩,丁香皮330兩,縮砂仁250兩,藿香葉250兩,甘松64兩,烏藥64兩,肉桂(去粗皮)250兩,甘草(炒)250兩,陳皮(去白,洗)250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消谷進食。主男子、婦人脾元氣冷,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脾泄瀉痢,氣刺氣注,中酒吐酒,冷痃翻胃,霍亂吐瀉。脾胃不和,三焦痞滯,氣不宣通,食飲遲化。
    【用法用量】 每服1粒,鹽酒、鹽湯嚼下;婦人脾血氣,如經水不調,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湯亦得。
    【注意】 忌生冷、肥膩。
    【摘錄】 《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飲食停滯,中脘氣郁,水谷不分,致患泄瀉腸鳴,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須臾又急,或腹急氣塞而不痛者
    大七香丸
    【處方】 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 橘皮砂仁 白豆蔻 三棱 莪術(醋煮)各120克 大茴香75克
    【制法】 上藥為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主飲食停滯,中脘氣郁,水谷不分,致患泄瀉腸鳴,胸膈痞悶,腹急而痛,瀉則腹下須臾又急,或腹急氣塞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湯送下。
    【摘錄】 《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一盤珠湯
    【方源】:《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損傷》
    【組成】:續斷15克,生地黃12克,川芎12克,澤蘭12克,當歸12克,赤芍藥12克,蘇木12克,烏藥12克,木香6克,紅花6克,桃仁6克,大黃6克,甘草6克,制乳香9克,制沒藥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
    【方解】:方中川芎、生地、當歸、赤芍養血活血;乳香、沒藥化瘀止痛;桃仁、紅花、澤蘭、大黃活血化瘀;蘇木、烏藥、木香行氣止痛;續斷行血脈,續筋骨;甘草調和諸藥。本方配伍,可行氣祛瘀,消腫止痛。
    【按語】:本方以胸腹部刺痛、跌打損傷,傷處淤血腫脹疼痛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軟組織挫傷、關節扭挫傷、骨折等。如見外傷后出血甚者,加三七粉、蒲黃;氣滯癥狀明顯者,加香附、郁金;伴氣虛,加黃芪、黨參、腰部挫傷,加杜仲、寄生;疼痛劇烈,加蒲黃、五靈脂。
     孕婦忌用。
     
     
     
     
     
     
    棄杖膏
    【方源】:《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損傷》
    【組成】:大黃60克,當歸尾120克,姜黃120克,紫荊皮120克,細辛60克,生川烏60克,皂角60克,肉桂60克,透骨草60克,丁香60克,白芷60克,紅花60克。
    【用法】:研為細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調成軟膏,外敷傷處,每3至5天換藥1次。
    【功效】:行瘀活血。
    【主治】:各種損傷,作腫作痛;骨關節損傷初期之淤血凝滯等癥。
    【方解】:方中細辛、川烏、肉桂、白芷、透骨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當歸尾、大黃、姜黃、紅花破血祛瘀;紫荊皮活血化瘀;丁香溫中降逆;皂角刺消腫散結;全方并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之功。
    【按語】:本方以關節疼痛、跌打損傷、傷處青紫紅腫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軟組織損傷、骨折、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凍傷等。
     皮膚破潰處慎用,孕婦忌用。
     
     
     
     
     
     
    跌打丸
    【方源】:《全國中成藥處方集》
    【組成】:當歸30克,川芎30克,乳香60克,沒藥30克,血竭30克,土鱉30克,自然銅30克,麻黃60克。
    【用法】:共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2丸;亦可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和營止痛。
    【主治】:跌打損傷,或扭挫之后,腫脹疼痛,痛有定處。
    【方解】:方中川芎、當歸、乳香、沒藥、土鱉蟲、血竭行血祛瘀,并借麻黃升發毛竅腠理的功效,引導活血藥達于肌表,更好發揮活血定痛消腫效力。自然銅接骨療傷,對骨折者,更不可缺。
    【按語】:本方以跌打損傷、腫脹疼痛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骨折等。如瘀癰較甚,加麝香、馬錢子以鎮痛消腫。
     孕婦禁用。
     
     
     
     
     
     
    脾胃虛寒,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下利腹痛,醉酒嘔吐,冷痃翻胃,霍亂吐瀉
    大七香丸
    【處方】 香附子(炒)6千克 麥蘗(炒)3千克 丁香皮10千克 縮砂仁 藿香葉各7.5千克 甘松 烏藥各2千克 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陳皮(去白,洗)各7.5千克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虛寒,不思飲食,心膈噎塞,漸成膈氣,下利腹痛,醉酒嘔吐,冷痃翻胃,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 每服1粒,鹽酒、鹽湯嚼下。如月水不調,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湯亦可。
    【注意】 服藥期間,忌生冷、肥膩。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大前胡湯
    【處方】 前胡8兩,半夏4兩,麻黃4兩,芍藥4兩,枳實4枚,生姜5兩,黃芩3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氣極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溫3服。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氣極傷熱而用前胡、麻黃開發于外,半夏、枳實消豁于內,芍藥、黃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棗兼和中外也。
    【摘錄】 《千金》卷十七
     
     
     
     
     
     
     
     
     
    傷寒8-9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大前胡湯
    【處方】 前胡半斤,半夏半升(洗),生姜5兩,枳實8片(炙),芍藥4兩,黃芩3兩,干棗12枚(擘)。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傷寒8-9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服。
    【摘錄】 《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
     
     
     
     
     
    血府逐瘀湯
    【方源】:《醫林改錯》
    【組成】: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9克,生地黃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殼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癥見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嘔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干嘔,或內熱煩悶,或心悸心慌,或夜不能睡,或夜不安寧,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漸熱,舌質暗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暗或兩目黠黑,脈澀或弦緊。
    【方解】:胸痛,痛如針刺而有定處,舌邊有瘀斑,舌質暗紅,舌面有斑點,兩目黠黑,唇暗,脈澀或弦緊為本方主癥,屬胸中血瘀。內熱煩悶,夜熱尤甚,心悸失眠為兼血瘀化熱之癥,急躁善怒為兼肝郁氣滯之癥。頭痛,呃逆日久不止,飲水即嗆,干嘔等均為次要癥狀。血瘀氣滯,肝失調達,故急躁易怒;胸中淤血,阻滯氣機,不通則痛,故胸痛日久不愈;淤血內阻,清陽不升,故頭痛;血瘀氣滯,郁而化熱,熱郁血分,上擾心神,故內熱煩怒,心悸失眠;淤血停滯于某處,血行受阻,故痛如針刺而有定處;瘀熱犯胃,胃失和降,故見呃逆、飲水即嗆、干嘔;淤血久停,新血不生,肌膚失養,故舌暗或兩目黠黑:舌邊有瘀斑,舌面有瘀點,脈澀均為淤血內停之象。
     本方為治療血瘀胸中的常用方。本方由桃紅四物湯(以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枳殼、柴胡、桔梗、牛膝、甘草所組成。方中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為君藥。赤芍、川芎、當歸助桃、紅活血養血,為臣藥。柴胡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枳殼下氣除痞,開胸行氣;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牛膝通行血脈,引血下行。四藥相配,升降并用,使清者升,濁者降,血活而氣行。生地清熱涼血,清心除煩,配當歸能養血潤燥。上五味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按語】:本方常用于治療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病、心律失常、高血脂癥、休克、肋軟骨炎、胸部挫傷之胸痛以及神經官能癥、腦震蕩后遺癥、腦動脈硬化癥、精神分裂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呃逆、腎病綜合癥、乳糜尿、性功能障礙、粘連性腸梗阻、盆腔炎、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宮外孕、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癥、過敏性紫癜、哮喘、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癥屬血瘀氣滯者。
    【附方】:變通血府逐瘀湯(《岳美中老中醫治療老年病的經驗》)即本方去生地、赤芍、甘草、加桂心、瓜蔞、薤白構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老年人心痛胸痹。
     
     
     
     
     
     
    通竅活血湯
    【方源】:《醫林改錯》
    【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紅花9克,老蔥3克,紅棗5克,麝香0.15克
    【用法】:加黃酒適量,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竅。
    【主治】:淤血阻滯頭面。癥見頭痛昏暈,或耳聾年久,或頭發脫落,或酒渣鼻,面色青紫,或白癜風,以及婦女干血癆,小兒疳積而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暴露,潮熱,毛悴肉消等。現有以本方治療腦震蕩后遺癥者。
    【方解】:方中桃仁、紅花活血祛瘀;麝香芳香走上,開竅醒神,共為君藥。赤芍、川芎行氣活血,為輔藥。生姜、蔥白行氣通陽利竅;大棗緩和芳香辛散藥物之性,黃酒通絡,也可引藥上行,為臣藥。諸藥配合能更好地上行頭面而活血通竅。
    【按語】:本方以皮膚瘀黯或紫色、頭面部官竅疼痛為辯證要點。現代常用于治療腦震蕩、腦外傷后遺癥、卒中、癲癇、頭痛、乙腦后遺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急性結膜炎、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脫發、白癜風等。如見言語不利,加石菖蒲、遠志;痰濕內阻,加半夏、川貝、天竺黃;項強,加葛根;淤血明顯,加當歸、三七;心悸失眠,加遠志、酸棗仁;眩暈,加胡桃肉、枸杞子;便秘,加大黃;陰虛,加生地、玄參;肝陽上亢,加羚羊角、生石決明;血熱妄行,甚至昏糊,加紫雪丹;暈厥者,加至寶丹。
     孕婦忌服。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組織耐缺氧能力,增強皮膚免疫功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免费高清特级毛片A片|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日韩一区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韩国三级理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999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日韩av综合免费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三区|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天天天综合网色天天|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 |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 和艳妇在厨房好爽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