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專門用武漢來練手,進行燃燒彈轟炸實驗 二戰時期,侵華日軍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苦難,而在此期間,許多痛擊日寇的戰役和行動也都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其中莫過于東京大轟炸最為引人注目。曾經不可一世的日寇在美國軍機的轟炸之下,整個城市化為一片火海。但是在這時,也出現了許多聲音以此大談美國的“正義舉動”,卻忘記了發生在東京大轟炸數個月之前被美國作為樣本來進行轟炸的古城武漢。在美國進行的武漢大轟炸期間,共計投放了1500噸燃燒彈,并且造成了多達4萬名民眾死亡。 M69凝固汽油彈彈體 首先要了解這場轟炸的本來面目,就要從美國在二戰時期所研發的M69型凝固汽油彈說起,實際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就已經開始了對于類似凝固汽油彈這種殺傷效果的武器進行研究。然而在二戰時期,因該類燃燒武器的原材料乳膠采集地被日本占領,美國就不得不開始尋找其替代品。而在1942年,凝固汽油彈最終被研制出來,其彈體內是一種膠狀物質,不但可以造成長時間的高溫燃燒,同時也可以附著在燃燒物體的表面。 常規彈藥的轟炸效果十分有限,因此美國急迫的尋求一個燃燒彈殺傷試驗地 而這類武器立刻受到了美國軍方的關注,并思考能否應用于廣泛采用純木質結構建筑的亞洲地區之中。此前雖然美國通過搭建房屋模型等手段,對M69燃燒彈進行了測試,也得到了滿意的結果,但因沒有實際應用于實戰,美國一時間無法得出能否依托燃燒彈作為主要轟炸武器的結論。而此時,抗日戰爭中,民國政府給了美國一個良好的試驗場地。美國其實很早之前就曾計劃針對武漢地區進行轟炸,并且在最初也是依靠常規武器針對日軍機場進行定點打擊。 M69燃燒彈轟炸的示意圖 但在凝固汽油彈和B29一同部署之后,情況就發生了轉變。美軍最初曾通過B29向日本本土進行轟炸,然而常規彈藥很難在日本的防空火力和高空環境下精準命中目標,最終美國計劃動用燃燒彈來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此前的行動不僅收效甚微,甚至美軍自己也損失慘重,為此美國決定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區進行一次實驗性轟炸,先觀察轟炸效果,再進行本土轟炸任務,而這個實驗性轟炸的目標便是武漢。 除了日本外,美國也對武漢進行了轟炸 一方面是武漢的木質建筑多,同時也是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彼時也正遭受日軍的占領,為此美國直接從成都派遣了多達92架的B29轟炸機和33架B-24轟炸機組成的編隊,向漢口碼頭和修船廠進行轟炸,并在第一次轟炸中投下了多達500噸的燃燒彈。此次大火共燃燒了三天,而漢口的房屋有近一半被摧毀。而在三天后的第二輪轟炸中,美國則干脆放棄了目標選擇,直接向漢口地區的貧民窟空投了1000噸燃燒彈,整個地區的大火蔓延十余里地,經統計共有4萬人死于大火之中,而這個飛行編隊的指揮官正是后來轟炸東京的李梅。 后來轟炸東京的李梅便參與到了對武漢的轟炸之中 盡管如此,國民政府卻直接選擇無視慘劇,而是著重宣傳美軍對日本軍事設施的轟炸成果,并且稱此舉為抗日做出了“偉大貢獻”。但武漢人民的損失和犧牲卻直接被一筆帶過,似乎沒有發生一般。而美軍的轟炸動機與其說是對日本進行打擊,倒不如說是收集對亞洲國家轟炸的最有效方法??梢哉f后來美國在近代的軍事行動中,多次“誤傷”平民的作風,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有了定型。 |
|
來自: 華仔1e5ck3vst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