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食,也就是我們認為的“飯”,它的學名叫“碳水化合物”。擔心發胖,你是不是“多吃菜,少吃飯”?為了健康,你是不是常把粗糧當飯吃?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關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與預期壽命關系的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吃多少“飯”,竟能影響壽命!
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研究發現: 需要提醒的是,這里的碳水化合物不僅僅是指米面類食品,各種薯類,如:土豆、紅薯,還有玉米、南瓜燈,都屬于碳水化合物。那么,哪種主食對人體更健康?又該怎么吃呢?接著往下看…… 除了我們平時常吃的精制米面外,還有很多人會把各種雜糧當成主食食用,那么這兩種類型的主食,到底哪一種更好呢?
我們平時吃的精制大米就是最常見的精制谷物。由于精細地加工,所以丟失了大量的營養成分,導致營養價值明顯下降。 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精制谷類不利于維持人體健康。其中就有研究結果表明,白米攝入量過高,會使國人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55%。 粗糧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處理但仍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層的谷物,例如:小米、糙米、燕麥、土豆、紅薯、玉米等。與經過反復加工的細糧相比,粗糧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所以與精制米面相比,粗糧有著不可替代的營養價值。雖說經常吃粗糧確實能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益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有這么幾種打著粗糧的名號,欺騙大家的“偽粗糧”,你一定要分清:
部分“全麥面包”就是“偽粗糧”的典型代表,因為真正的粗糧有很多膳食纖維,口感相對差一些。所以,為了提高它們的口感,廠家就會增加更多的糖、油和鹽甚至減少小麥粉來減少口感上的不適,但這樣做也會讓全買面包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讓原本的健康食品變成了垃圾食品! 一些麥片、雜糧餅干,在制作的過程中為了讓口感更好,通常會添加一些糖、奶精、糖精及很多種添加元素。雖然口感好了,但是熱量卻增加了不少!而且,原本膳食纖維能為我們的身體帶來的飽腹感也變差了,其營養價值自然也就降低或者抵消了。
 還有部分“雜糧饅頭”,如:紫薯饅頭或玉米面饅頭,打著營養價值高的標簽,但事實上,有些不僅加了糖,更有甚者會利用精面和色素來混淆視聽!
想要買到真正的粗糧食品,一定要學會看配料表! 粗糧食品或全麥食品要求全麥粉在食品原料里含量是占首位的; 如果配料表里排名第一位的成分是小麥粉,那即為普通食品; 如果配料表里出現白砂糖、奶油和雞蛋,這種則是甜品類食品,不建議購買。
在一日三餐中,主食占了一大半。既然吃主食和我們的壽命息息相關,那么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三點! 要讓雜糧、雜豆和薯類走上餐桌。但因為粗糧膳食纖維含量多,因此需要適量食用。所以,在烹調主食時,大米可與粗糧以及雜豆搭配食用(一般粗糧或雜豆占總量的1/3)。
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的主食量約為250克-400克,建議粗糧或雜豆類占50克-150克,薯類50克-100克,同時定期監測體重變化來適當調整食用量。按照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50%-65%計算,一個成年人每餐需要1~1.5碗米飯或者1~2個饅頭。 由于雜糧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口感不佳,還可能影響消化吸收。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豆漿機,粉碎機進行粗糧細作,制作五谷豆漿或五谷米糊。或通過小火慢燉,將五谷雜糧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慢慢釋放出來,這樣不僅更有利于身體的吸收,改善口感,而且對身體的滋補作用更佳。另外,加入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棗等,可使全谷物食物更美味。 必須說明的是,導致肥胖的元兇是能量攝入過多,而不是碳水化合物。雖說減少主食量可以減少膳食總能量的攝入,但也減去了谷類提供的維生素、礦物質,這種做法對長期的體重控制和身體健康均不利。 長時間如此就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如:口臭、容易腹瀉、疲勞和肌肉痙攣,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所以,用不吃主食來減肥的方式不可取! 此外,有些老年人聽說吃粗糧對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幫助,于是拼命地吃,一天三頓,頓頓粗糧。平時大米飯吃一碗,粗糧要吃兩碗,或者直接把主食換成了如燕麥、小米等粗糧,但菜肴也是土豆等粗糧,結果造成能量攝入過多,反而越吃越胖。所以,做菜時一定要合理分配哦~ 
1978年以前出生的人,對這種致命病菌缺乏抵抗力
【老友問醫】肺癌,有望從“談癌色變”變成慢性病
老了以后如何做夫妻 
編輯:胥巖
版權聲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