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季節的第二十八篇原創 大家好,我是季節。 筆記這東西,人人都會記錄吧,我們從小上學,每天都在記錄不同的筆記。但是你真的會記錄筆記嗎? 我曾經見過同事的一份會議記錄,我當時就震驚了,筆記潦草,但是清晰可認,上面清晰的記錄了開會的所有事件,以及對每件事的深入分析,既有導致現狀的原因分析,也有應對的解決方案,基于這些在筆記右側單獨一欄,列出了接下來一個月的工作計劃,和各部門的安排。雖然我沒有參加這次會議,但是我看完他的筆記后感覺親自參加了這場會議一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去學習這個神奇的筆記方法,于是我就查了許多資料,親自實驗,分享一些我的心得給大家,沒有高大上的理論,都是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看了之后能立刻用起來的方法技巧,同樣也不會給你分享怎么把筆記做的好看,而是從效率的角度告訴你,如何高效的記錄出最實用的筆記。 記筆記的三個概念 1.記錄是為了忘記 人類大腦是用來思考和創造的,而不是用來記憶的,并且人的大腦記憶空間是有限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人的短期記憶只有七個內容,如果想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記在腦子里,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如果記在筆記上,我們只要記得這個信息存在什么地方就行,等我們需要的時候,直接去查找搜索就行。 2.實用性大于美觀 這里是講筆記術的,不是講手賬的了。筆記的作用就是記錄那些被我們遺忘的事情,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查閱。無論是電子筆記,還是紙質筆記。能夠及時找到并且幫你理清思路才是追求的目標,其他的都是浮云。 如果你在美化筆記的時間比記錄筆記的時間還要長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趕緊停下來吧。 3.再現性大于目標 當你拿到你的一個筆記的時候,你能夠清楚的回想到當時記錄筆記的情形時,那你的筆記就很棒了。 下面將分享紙質筆記術和電子筆記術 紙質筆記術更適合思考和創作。電子筆記術雖然記錄方便,能隨時隨地的去記錄查找,但是他經常會被使用工具所打擾。兩種筆記各有各的好處,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下面我們就先講一下紙質筆記術。 是什么導致你的筆記可用性低 第一選擇了錯誤的筆記本。大部分人所使用的筆記本都是小型的,原因很明顯,方便攜帶。但是小型筆記本確實不利于我們思考。思考是具有連續性的,你不停的翻頁會打斷你的思考。所以盡量選擇A 4大小的筆記本并且是方格子的。 第二沒有對筆記本進行分類。當你需要記錄的時候,就隨手拿了一個筆記本進行記錄,不方便以后的查找使用和分類,工作開會有開會的記錄本,項目執行有對應的筆記本。所以我們需要多準備幾個筆記本供我們使用。 第三沒有對筆記的內容進行物理劃分。都是想到哪寫到哪,我們應該對筆記本進行區域劃分,比如左邊寫思考過程,右邊寫總結,方便我們下次看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過程和結構。 第四個原因筆記沒有主題和重點。之后我們查找筆記如果沒有這些是很費時間的,我們可以給每個筆記加上標題或者日期。 第五沒有約定的筆記規范。每次記錄的筆記格式都不同,不方便我們復盤,所以我們要固定自己的喜好格式。 筆記本我建議選擇方格筆記本 如果是工作或者學習,我建議選擇A4大小的方格筆記本。方格筆記本層次分明,一目了然;方格筆記本行距有空隙,方便補充和修改;方格筆記本能輕松徒手畫圖形;方格筆記本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你可以手動繪制圖表,日歷,甚至還能下五子棋。 使用方格筆記本的注意事項,沒有必要一個格子一個字的去記錄,使用方格控制層級縮進,建立自己的空行規則。一篇筆記,筆跡的顏色不要超過三種,藍色利于激發創造性,紅色利于提高準確度。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筆記符號規范。 例如:=等于(equal) e.g.舉例(for example) *重點(keypoint) Q問題(question) ?大約(about) i.e.即是(that is)>大于(more) <小于(less) |A答案(answer) →結果(result) ←原因(reason) ↑增加(increase) ↓減少(reduce) +加 并且(plus)esp.尤其(especially)p.s.附注(postscript) ef比較(compare)NB注意(NoteBene)&和(and) △變成(become)...因為(because)...所以(therefore) ~大概(approximately) etc.等等(etcetera)pf證明(proof)w/o沒有(without)VS.對抗(versus)這些規范符號大家可以參考使用,你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使用習慣。 康奈爾筆記法: 這是美國大學生最常用的筆記方法,也是最適合學習使用的筆記方法,這也是網上最盛傳的筆記方法,隨便在網上一搜索就有很多的模板。所以在方格筆記本上很容易畫出這兩條線,這兩條線把筆記本分為三個區域。 其中右側最大的區域是內容區域,左側區域是線索區域,最下面的是筆記的概要區域。 當你進行學習,聽課或者讀書時,在筆記本頁面的主欄(右上側),記錄筆記,盡量簡略,善用符號和縮寫。并且力求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可以使用1234列要點。 左側是副欄,在下課或讀書結束后,對右側筆記進行簡明扼要地概括。可以使用關鍵詞、關鍵語句等,可以作為右側知識點、論述語句等的有效觸發點,即作為線索,用于回憶。這是一個及時回憶和加工的過程,相當于第一遍記憶。“簡明扼要地概括”實際上已經使用了自己的語言去進行概述、加工。 最后再為這篇筆記寫上標題,索引,編織成摘要。把總結寫在頁面底部的那一欄。這將會使你的思路更加明晰。一般來說,我們的總結寫上短短幾句話就足夠了,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再附上公式、方程、圖表。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內容的要旨,這是個檢查你的理解程度的好方法。如果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要旨,那么就說明你對課程材料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然后,你或許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要向別人解釋這些觀點,我該怎么說?” 這就是主要用于學習的康奈爾筆記法。 黃金三分法 黃金三分法則適用于職場,工作當中,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黃金三分法使用之前你需要在方格筆記本上畫三條線,將本子分為四個區域, 頂部的橫向區域用來記錄日期,標題和重要結論。底部的三個區域分別用于記錄事實,解釋和行動。 所謂的事實也就是當前的現狀,以及你目前正在思考的事情,希望達成的目標, 解釋呢?就是基于當前現狀做出的分析。 行動區域就是基于這些分析,接下來一段時間你要采取的具體行動。 這是主要用于思考的黃金三分法。 關鍵詞筆記法/大綱筆記法 你記錄的不應該是詳細的具體的對理念的解釋,而是記錄這個理論或者概念的名稱,這就是一個關鍵詞,如果是案例,那你就把故事的關鍵詞用箭頭把他們鏈接起來。經常使用大綱而不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更多的是是花在美化上,而不是閱讀思考上面。 關鍵詞筆記法可以配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使用。 20分鐘后,42%被遺忘掉 1小時后,56%被遺忘掉 1天后,74%被遺忘掉 1周后,77%被遺忘掉 1個月后,79%被遺忘掉 我們可以根據以上時間進行回想,增加自己的記憶。 這里給你推薦一款大綱使用工具,幕布,配合關鍵詞筆記法還是非常好用的,并且可以和思維導圖相互轉換。 子彈筆記術: 特點就是字面意思,快準狠,中彈者必死無疑。通常用于快速記錄信息點,準,是提倡激勵最關鍵的數據,狠,則是用于記錄最核心的信息點。 一個好的子彈筆記術應該滿足三個要求 第一條理化,有邏輯的記錄方式讓子彈筆記術傳遞更有調理化的內容,讓筆記接收者能很快明白這其中的意思。 第二劇情話,則是是通過更有價值的內容把接收者吸引過來,讓他更加的專注你的筆記。寫筆記的時候你要有共情思維,就是你在寫筆記的時候站在接收者的角度去寫,去思考。 第三信息化,則是需要我們具有數據思維。 一條子彈筆記應該包含哪些要素呢? 頁碼、日期或者主題、一項項的短句,以及子彈符號。 子彈符號示例 X:任務完成 >:任務推遲 <任務轉移到日程表 O:未來任務 -:提示信息 *:高級優先 !:靈感提示 電子筆記術 這是我經常用到的筆記術,畢竟現在是信息化時代了嘛,電子筆記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收集,查找,分享,非常的方便。其中我用到的工具是印象筆記,我是2016年開始使用印象筆記的,也有六個年頭了。雖然我在這里使用的是印象筆記,但你不一定要選擇它,市場上還有其他工具供你選擇。為知筆記、有道云、百度網盤、等等如果你的使用率不高,手機備忘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已經有了使用工具,并且儲存了大量的信息,那我是非常不建議你去更換的,通常不同的軟件之間數據不能想通,我們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整理,沒必要去折騰。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我使用的印象筆記,我的第二大腦: 里面收集了很多的資料,有些東西我知道他就存放在我的印象筆記當中,當我需要的時候,直接去收搜就可以了。 印象筆記幾乎支持所有的平臺,不管你是蘋果,安卓,還是pc端,我們都可以使用,并且數據都能自動同步,我們隨時隨地的都可以查找我們保存的資料。印象筆記分為四個基本元素,分別是筆記,筆記本,筆記本組,標簽。 筆記就是我們可以通過創建進行筆記收集,整理。你可以保存多達十萬條筆記。我目前就2千多條,但是廢紙簍將近兩萬條了, 筆記本就是我們可以讀筆記進項分類,這里可以創建250天筆記本,我目前大概有70多個筆記本吧。 筆記本組就是對筆記本再分類,我們將相同類型的筆記整理到一起,方便我們查找,我目前7個筆記本組。 標簽就是我們可以對我們的每條筆記貼上標簽,這篇筆記是什么?決定他應該屬于哪個筆記本,這篇筆記包含什么?我們應該給他打上什么標簽,標簽越多越好,方便我們進行查找。這個我用的很少。 印象筆記都是兩級分類的,你想要找的文件只需要打開兩層文件夾就可以找到,是不是很方便呢? 資料收集概念: 集中保存資料,分散使用場所。把所有的資料集中保存到一個地方,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訪問到它。我幾乎所有的資料都會保存在印象筆記中,當我需要我的資料的時候,我直接搜索我能記得的關鍵詞就行,它的查找功能是非常強大的,不僅查找名稱,包括word文檔中的文字,PDF上的內容,圖片,都可以進行查找。讓收集無處不再,平時工作相關的文檔,公眾號上的優質文章,好看的圖片,好聽的音頻。平時的發票,證件照,說明書,保修單,各種平臺的賬號密碼,醫院體檢單,我覺得有意的都會收集進來。當我需要的時候,就不需要到處去尋找了,現在我十秒之內一定能找出我想要的資料。 收集的警示: 只收集有用的信息,停止收集垃圾的腳步。當你看到網上有100goffice資料免費下載了,50g圖書免費下載了,你是不是都全部保存到你的網盤,然后再也沒有看過了。你這些只是信息,不是知識。只有影響到你的行動的才叫知識。你保存的再多,但是從來不打開,對我們而言都是有害的干擾,都是垃圾。收集對我們有用的信息。 收集也是清理的過程: 我們需要定期對筆記進行清理。比如一篇幾千字的文章我們讀后可能只有幾百字對我們有用,那些沒有用的就可以刪除了,還有一些重復的資料知識點,我們也需要進行收納整理合并。所以刪除,歸類,合并,是我們經常需要做的。 信息收集之后: 集中處理,精簡收集場所。當你看到的感興趣的文章,我們把他保存到我們的筆記中,利用等車等人的時間打開它,讓你更好的利用碎片化時間,而不是讓自己被時間碎化。 印象筆記能做什么? 印象筆記不是word,不是時間管理工具,不是文件夾管理工具。 復雜的文檔還是需要專業的工具來制作的,可以存放制作好的文檔,當你需要的時候直接打開就行。 雖然現在加了清單功能,但是還是不建議用來當做時間管理。可以用來寫日記,寫工作總結,但是千萬別當做時間管理。 保存大量的圖片素材,你可以保存重要的生活照片,如果是工作上的素材那還是換個地方吧。 我們可以保存一些非文件信息,需要頻繁使用的資料以文檔信息保存下來。 一條筆記只保存一條信息,切記追求完美,千萬不要陷入打標簽,筆記本怎么規范。 當筆記太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建立相關的目錄。 我們的筆記還可以分享,或者共享出去,或者發給對方的郵箱,印象筆記本身也可以當作一個郵箱來使用。 整理的前提: 筆記的整理時間不能超過你學習的時間,學習大于整理。切記筆記的作用是為了學習和回顧。 整理的目標: 90%的時間內能夠在10秒內找到你想要的筆記。收集整理筆記的時候,就立刻為其打上標簽,方便日后查找。 整理的兩個維度:橫向整理和縱向整理。 橫向整理讓每一條筆記都有自己的歸屬,工作筆記就放入工作筆記組,生活筆記就放入生活筆記本組。我們需要先建立一個筆記結構,覆蓋未來很長的一段話時間,不用再去花時間去修改我們的筆記架構。 我的筆記結構原則 第一建立專注領域,就是你的目前所做的事情,不為外在改變的也要去做的事情。第二,關注領域,這個就是你的的興趣愛好,在這里你可以儲存一些你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擴展你的興趣愛好。 第三建立個人信息,我就是在里面存儲了我自己的證件照,各種證件的電子版,發票,體檢,說明書,賬號密碼,等等。 第四學習記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這里我經常會記錄一些讀書筆記,學到的新知識等等。 縱向整理。針對每一條筆記的精細化整理,首先我們要先去閱讀他,然后記錄我們的感悟或者寫下相關筆記,或者提煉出一些相關素材。縱向整理首先需要略讀所有筆記,在閱讀和學習當中我們需要對相應的筆記進行處理,如果是垃圾筆記,就直接刪除,如果是非常重要的筆記,不是通過略讀就能明白的,那么我們就打上標簽,精華整理,事后進行回顧,如果是簡單明了的筆記,那么直接打上標簽,進行歸檔。 我們在橫向整理的花的時間越少越好,在縱向整理花的時間越多越好,縱向整理也就是你吸收和消化的過程。 你有自己的復用經驗庫嗎? 其實在我們的工作中,50%的工作成果是需要多次使用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使用的時候整理一次,然后就丟掉,再次需要的時候,然后就再重新整理一遍。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們要建立我們的經驗庫。不斷更新經驗庫。我們的學習過程,就是從信息中學到知識再升華為經驗的過程。 這就是我的電子筆記術了。 寫在最后最后分享給你一個法則吧 72小時法則 當你覺得做一件事時,如果72小時內,你沒有去做,那么你之后做這件事的幾率,就幾乎等于0. 看完全文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