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余歸到洛陽頭,拭目開眉見白侯。鳳詔恐君今歲去,龍門欠我舊時游。”這首詩是唐代官員崔玄亮寫的《和白樂天》中的詩句。一看詩名,就知道崔玄亮和白居易關系很好。 崔玄亮,磁州(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公元795年考中進士,公元806年被薦入朝當官。 崔玄亮在洛陽時,住在洛河以南的依仁坊,其西邊是白居易居住的履道坊,元稹則住在南臨履道坊的履信坊。 唐代東都洛陽城被縱橫交錯的街道,劃分成一個個棋盤格似的街區(qū),其間設置里坊,“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崔玄亮“性雅淡,好道術,不樂趨競”,與白居易、元稹性情相投,三個人住得又近,所以成為好友,平日里免不了串門聊天,飲酒賦詩。 這一年秋,元稹從浙東奉調回京,與白居易相會于洛陽。這時,兩個人雙雙喜得貴子,白居易給兒子起名阿崔。他們倆欣喜若狂,飲酒賦詩,直到年底元稹才西去長安。 元稹離開不久,崔玄亮也官拜太常少卿,要前往長安。白居易聽了,頗為傷感:“元老哥剛走,如今你也要走了。” “只要愿意,你可以來長安,我可以回洛陽,咱們見面不是難事。”崔玄亮說。 崔玄亮走的時候,白居易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臨都驛,最后寫詩《臨都驛送崔十八》相送:“莫道長安一步地,馬頭西去幾時回?與君后會知何處,為我今朝盡一杯。”你這一去,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今朝我為你送行,請你干了這杯送別酒。當時,白居易帶著病,語意感傷。 白居易的兒子阿崔3歲時不幸夭折,他萬分悲痛,不忘給遠方的崔玄亮和元稹報喪:“書報微之晦叔知,欲題崔字淚先垂。世間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兒……”詩中提到的晦叔即崔玄亮,微之即元稹。 公元833年,崔玄亮去世。想到前一年去世的元稹,看到二人在洛陽的宅院因主人逝去而逐漸衰落,白居易倍感寂寞,發(fā)出了“依仁臺廢悲風晚,履信池荒宿草春。自問老身騎馬出,洛陽城里覓何人”的感嘆。 崔玄亮和元稹若地下有知,聽了這首詩,定會覺得白居易這個朋友交對了。(記者 劉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