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高參88 2021-08-07

    本篇目錄:

    ************************************

    321.績溪文廟

    清                           安徽省績溪縣

    322.荔城報恩寺塔

    北宋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

    323.崇福寺應庚塔

    北宋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

    324.建甌值慶橋

    明                            福建省建甌市

    325.安溪土樓

    明清                          福建省安溪縣

    326.黃道周講學處

    明清                          福建省漳浦縣

    327.芷溪宗祠建筑

    清                           福建省連城縣

    328.福安黃氏祠堂

    清                            福建省福安市

    329.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清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

    330.坂埔古厝

    清                            福建省南安市

    **************************************

    321.績溪文廟

    績溪文廟,坐落在安徽省績溪縣城內北大街西側,距績溪縣三雕博物館僅百余米??兿膹R占地面積6647.95平方米??兿膹R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其規制成形于明代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此后歷代均有不同規模的重修。后存的文廟建筑以南北為中軸線,作東西對稱布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廟門、欞星門、泮宮坊、泮池浮橋、戟門、露臺、東西兩廡、大成殿。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文廟,前跳廟門,兩側接東西長廡,檐廊回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道。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廟門后依次是欞星門、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泮宮坊、泮池浮橋、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戟門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東西兩廡、大成殿。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大成殿面闊、進深皆15米,建筑面積26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頂,正脊為三路花磚砌筑,兩端飾以鰲魚.脊中置葫蘆頂。木結構運用明袱、草架并用之做法,以斗拱承挑屋檐。青瓦飛檐,斗拱承托,巍峨壯觀。大成殿及東西兩廡的梁架結構及天花藻井遍飾彩繪,保存完好。這些彩繪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更是皖南及至安徽文廟建筑中罕見的民間藝術珍品,充分體現了績溪文廟的文物價值。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大成殿明間上首高懸“萬世師表”巨匾,其下為孔子塑像,并設祭壇,可在此憑吊祭拜。東西兩廡,單坡式屋頂。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明倫堂考棚坐落在績溪縣城區適之路北端績溪中學校園內。坐北朝南,由門廳、庭院、候考廳、考棚、明倫堂等幾大部分組成。建筑面積375平方米。門廳正面三間,八字形,中開大門,石鼓東西對峙。門廳后向為廊。候考廳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硬山式屋頂,山墻封砌馬頭墻。滿堂柱穿斗式結構,用挑檐枋承挑出檐。雀替、梁馱、斜撐等飾以雕刻??寂镌诤蚩紡d后東西兩側,正面朝庭院,各有若干單間組成。正面及隔墻,分別裝置木鬲扇和皮門。是安徽省現存僅有的古代考場實例。1997年,公布為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績政【1997】35號。2012年6月,升為省保合并入省??兿膹R。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明倫堂考棚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績溪文廟于2012年6月為省保,2019年10月,升格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2.荔城報恩寺塔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荔城報恩寺塔位于福建莆田荔城西北隅東巖山上的東山報恩寺內,該塔建于北宋紹圣年間(1094-1097年),比1165年建的釋迦文佛塔還早68年,位于東山根恩寺內中軸線上。寺是990年建的,那么塔夾在寺中間怎能建成?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塔開挖幾畝地皮,挖到大巖石才扎基,基礎范圍較大,塔卻建得很小,現在塔周圍地面是21*21米,面積441平方米。塔三層,高15米,八角八面,正東西南北四面開拱式門,另四面平。三層都一樣開門,塔墻?。?.45米),塔身寬(47*47=2209平方米),底層塔門寬1.7米、高2.7米門框厚1.45米,上用十塊條石拱頂,既牢固又,每門兩邊外墻各浮雕一尊1.9米高的金剛力士,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線條粗獷,造型古樸。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塔內結構,磚砌臺階可登塔,有金屬護欄。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底層塔墻外皮第面寬3.2米,南北距7.6米,東西同,面積為49平方米是基礎的1/9;基座外皮每面寬4.5米,南北距10.5米,面積為92平方米,約是基礎的1/5。塔基須彌座高1.2米,下有鐵戈外拓,上部束腰十公分,浮雕獅子每面5只,南面除石階外有2只,共37只,雕工精細,形態各異。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每門兩邊外墻各浮雕一尊1.9米高的金剛力士,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線條粗獷,造型古樸。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金剛力士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線條粗獷,造型古樸。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鑲嵌有橫石額——“僕射里居”,不是原址上的構件,報恩寺也并非相府故址,“僕射里居”橫石額自橄欖巷移此。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荔城報恩塔在1996年6月為省文保單位,2019年,經國務院批準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3.崇福寺應庚塔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崇福寺應庚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崇福寺,應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位于藏經閣北側。傳說此塔有“應利欹斜”之靈,斜向何方,該方便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故名“應庚”。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進和鐘鼓樓,應庚塔。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應庚塔建于北宋·乾德初,位于藏經閣北側。傳說此塔有“應利欹斜”之靈,斜向何方,該方便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故名“應庚”。清·道光《晉江縣志·卷12·古跡志坊宅附·城中古跡·崇福寺石塔》:“崇福寺石塔,世傳是塔關城廢興。歷宋、元、明變遷之時,輒欹側若墮,平治則正。國初(清初)·戊子(順治五年,1648年)、己丑(順治六年,1649年),閩海波傾,洞塔頗傾斜。有士人避地江南者,遇異僧因談及居里所在。僧問:'崇福寺塔猶存否?’士人以頗傾斜對。僧曰:'寺塔未圮,泉不應兵燹也,當速返居之?!?br>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后,塔乃周正,復生樸樹于基座。今根柢盤繞,再無傾側之患?!睉咚恼?,廣二丈,八角七層,花崗巖石質實心樓閣式,每面雕刻佛像,略有傾斜,但歷久不坍,是泉州最早的石塔,比開元寺東西塔還早。其七級細長外形比例,除與近期開元寺出土的小石塔相似外,同閩南遺存的其他宋代石塔風格迥異,屬于福州、閩東一帶做法。歷千年滄桑,越來越斜,2001年拆卸扶正重修。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崇福寺應庚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4.建甌值慶橋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 建甌值慶橋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5.安溪土樓

    安溪土樓又稱西坪土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始建于明清時期。其主要建筑有映寶樓、聚斯樓、南巖梅記泰山樓。建筑布局有序、錯落有致,與南靖、永定的閩西客家土樓風格迥異,其外觀方形結構,為典型的閩南建筑風格,內部為傳統的合院式結構,保留明清時期的風格,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聚斯樓位于西坪鎮赤石村長坑角落,亦名赤石土樓。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現存建筑保持清中期風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048平方米。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呈方形,外墻為溪卵石堆砌。內為回形三層建筑,由主體建筑由“虎牙”、丹池、護翼組成,生土夯筑,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歇山頂。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該樓是福建省內發現最早、較完好的土樓。土樓內保留多處制茶遺跡,是安溪悠久茶史的歷史見證。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梅記泰山樓位于西坪鎮南巖村,又稱“梅記土樓”,是梅記茶行發祥地。奉政大夫王三言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所建,歷時十年落成。取論語“君子泰而不驕”之意,取名泰山樓。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坐東朝西,平面呈長方形,由主樓和左、右護厝等組成,建筑面積2063平方米。主樓為二層,計20間房,一樓墻厚1.2米,二樓墻厚0.8米,二樓房間與墻體之間設走廊,外墻花崗石砌造,置斗形窗和喇叭形孔洞,用于嘹望和射擊。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左護厝四房二廳一天井,右護厝六房二廳一天井。除屋面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進行翻修外,其它均保持原樣。主人王三言于清末遣季子開設茶行于臺灣臺北市,遣孫開設茶行于印尼,成為開拓海內外茶葉市場的先鋒。該樓是安溪鐵觀音走向世界的歷史見證。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映寶樓映寶樓位于西坪鎮平原村培田角落,背依斜坡,面對山溝,雖海拔802米,仍有平原的感覺,故有“高山反平原”之稱。建筑呈回字形,生土夯筑,墻體厚實,基厚2.3米,懸山式四進構造。正廳面闊、進深各三間,分二層,有房72間,院中有亭。正門花崗巖拱砌,門庭外建有方塘,立夾桿石兩對。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占地面積3960平方米,坐西向東,門額題為“映寶樓”,落款“康熙庚成吉日立”。樓內三樓,有100多個用來烘干制作茶葉的土灶,見證了當時映寶樓主人茶業生意的興旺紅火。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安溪土樓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6.黃道周講學處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黃道周講學處(黃道周紀念館),位于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龍湖大道旁),是黃道周25歲以后主要生活、講學和著述的地方,因為其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入清以后,便受到官府保護,每年春秋祭祀。紀念館朱瓦紅柱,沿中軸線往后依次是門廳,天井,廡廊,正堂,廳堂,都是抬梁木結構,外鋪青石,內設紅磚。正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館內有許多黃道周繪畫、書法的掃描件,可一覽“黃漳浦體”的風采。正堂仍按照黃道周授課時的格局擺放著兩排靠椅、一張條桌和座椅,它們靜默無聲,與微微泛黃的字畫、斑駁的梁柱一起,向來者訴說著主人的生平。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門廳以及天井兩側的墻上介紹了黃道周的主要經歷,展柜里放置了有關的書籍和墨寶。往后走就是著名的“天方盤”。黃道周二十六歲時,去朋友鄭懷魁家做客,因答不上他的問題十分慚愧,發奮研究天文星象。兩年后,他弄懂了南北中分、陰陽盈縮的道理,并設計了教具天方盤,那是他一生易學思想的精髓。由于天方盤太過深奧神秘,數百年來,都沒有人能完全解讀出來。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黃道周講學處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7.芷溪宗祠建筑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芷溪宗祠建筑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始建于清代,現保存完好的古宗祠有74座,面積達35390平方米。芷溪宗祠建筑多為“祠居合一”的復合型結構,建筑形式以“九廳十八井”為主,門樓的設計精美,內部裝飾考究,主要宗祠有:澄川公祠、集鳣堂、黃氏家廟、翠疇公祠、楊氏家廟、楊輝公祠等。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芷溪宗祠建筑大多采用客家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的建筑格局,為研究中國南方客家民居建筑技術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典型的中國客家民居建筑風格,具有鮮明的閩西地方特色,是人類居居建筑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研究、建筑藝術價值和涉臺價值,[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筑藝術和人文歷史的鮮活載體。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集鳣堂是芷溪的著名大屋,興建于康熙末年(1772年),又名漁溪公屋,為芷溪楊氏開基祖第17代孫漁溪初建,后由其子續建而成,歷經十余年始成。總建筑面積達5356平方米。既可供數百人的生活起居,又可供祭祀和婚喪大典宴請賓客,有“江南大宅門”之稱。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集鳣堂設有外大門、內大門和正大門三進大門,謂為“重門遞進”,外大門樓飛檐翹角,雕塑優美、華麗壯觀;廳堂內雕梁畫棟、紅門漆柱,有鏤空雕、浮雕,花卉、鳥獸、人物、山水應有盡有,楹聯書法遒勁秀逸,既有歌頌祖德之麗句,又有啟迪后昆之勉詞,還有慶吉祝福之華語,顯示了廳堂文化的濃厚風韻。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集鳣堂又名漁溪公屋,位于廟前鎮芷紅村坑橋東邊松樹壩路,堂坐東朝西,采用客家典型的“九廳十八井”的建筑格局,建有兩個門樓、雨坪、月池、兩口水井、內外文武學堂、后花園和大小房屋101間,占地面積13000余平方米。建筑內部梁架用料碩大、簡飾得當,規模宏偉。集鳣堂大門朝南,有兩個門樓,外門樓為八字形石構,內門樓磚構,表面雕飾墨額。集鰭堂是臺胞楊慎三的祖祠。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澄川公祠座落在沙圳巷西北角,該祠是芷溪黃氏開基祖第十四世澄川公于清代同治年間建造的。祠堂坐南朝北,由牌樓、廳堂、回廊、廂房、宇坪等構成,建筑面積僅400多平方米,但牌樓的建筑工藝卻為閩西少有,是為一大建筑特色。據傳,建造澄川公祠的黃澄川并非芷溪村的豪富之家,而敢于建造稱雄芷溪的石牌樓僅是因為同石場主的一場賭氣而建造的。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翠疇公祠又稱明馨堂,位于芷溪村,為芷溪黃姓第三房十七世裔孫翠疇公祠堂,祠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類似客家“圍屋",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整座祠堂共有天井七口,方塘兩口,月池一口,寓意“七星拱月”、“二泉映月”。該祠裝飾華麗、工藝精致,在整個閩西客家地區民居建筑中較為罕見。芷溪翠疇公祠是臺胞黃永滋的祖祠。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黃氏家廟位于芷溪村茶山口寨上山麓,是芷溪黃氏裔孫為紀念開基始祖庚福公而建造的祖祠,又叫庚福公祠,因規模宏大,鄉人也稱大祠堂。坐東朝西,主建筑為前后兩斤、中天井,占地面積3021.5平方米。黃氏家廟有內外二個門樓,外門樓為八字磚雕門樓,內門樓為四柱三開問的木牌樓。門樓磚雕墨額、'茸棋層疊,廳堂雕梁畫棟、名人題匾,裝飾繁復。芷溪黃氏家廟是臺胞黃際蛟的祖祠。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從有關資料顯示,在明清代,芷溪村經商為官者甚多,如上述的翠疇公祠,其建造者元鑌、元宏、元鑲、元糧、元開五兄弟,均為從商發家的;建荊山公祠的黃荊山是經營木材生意發跡的;峻亭公祠曾出兩代三個“百萬公”,而余慶堂家族中,卻有過“一巡二院三典吏,九文十武四監生”的官吏家族的輝煌歷史。據統計,清代連城全縣文進士13人中,芷溪占4人,武進士10人中,芷溪占2人,還有舉人、秀才、貢生數百。由此可見,做官從商是芷溪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們從有關記載發現,芷溪的許多富人都是有德之君,他們賺了錢都樂于布施,熱心公益。如余慶堂的楊德庵,峻亭公祠楊峻亭、翠疇公祠的黃翠疇等,都是傳頌一時的慈鳣家。其中楊峻亭和黃翠疇的義行還感動朝延,分別被誥封朝議大夫和直奉大夫,以示表彰;而楊德庵樂善好施的事跡還被1750年的福建省志《尚義門》專門介紹。這些慈善人的善義之舉無疑也為他們成就功業和芷溪經濟文化的興盛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芷溪古宗祠文化,其實就是客家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結晶。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芷溪宗祠建筑牌匾文化較為突出。一是歷史年代較遠,最老的邱姓孝子祠的“純孝”匾,為明朝萬歷年間所賜;二是牌匾數量較多,歷史上被譽為“千匾之村”,現仍存古匾數百塊;三是內涵層次較高,楊顯桂的“洲司馬”匾,楊輝公祠的功德匾,楊煥藜的“孝廉方正”匾,楊氏兄弟的“登科”匾,楊建的“經魁”匾,制作精美,都有較深刻的歷史內涵,全為當時朝廷所賜。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芷溪宗祠建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8.福安黃氏祠堂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福安黃氏祠堂,又稱察陽黃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安市陽頭街道陽中社區黃厝上巷58號,始建于宋末,明萬歷八年(1580年)重建。祠堂坐西南朝東北,中軸線為北偏東約57.1°,占地面積2516平方米,建筑面積1432.9平方米。福安黃氏祠堂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為中國祠堂建筑的類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特例,體現了閩東地區優秀的古建筑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為朱熹門徒黃干祠堂,是家族祠堂建筑?,F存的建筑為清代仿明建筑,屬于黃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陽頭黃氏先人良壁自唐末隨王審知入閩,幾度遷,至徙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遷入陽頭定居,已傳40多世,繁衍近千戶,近萬人,成為福安韓陽望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福安黃氏祠堂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三進建筑,儀門面闊4.13米、高3.95米,為青磚墻體。中間開一門洞,闊2米,卷頂高2.73米,不設門扇。門洞上方為歇山式瓦脊。門洞正上方瓦脊比兩邊肩墻高約0.5米,瓦脊兩端設雀尾。儀門前額書有“示我周行”。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祠堂內有戲樓、大廳堂、寢堂、后院。戲臺屋頂建有牌樓式"太祖亭",飛瓦重檐,氣勢恢弘。祠堂分三進,深57.3米,寬18米,十四根大柱挺立雕梁畫棟,朱漆尤存。前座、后座均為硬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七柱。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明間、次間采用減柱造,形成高大的敞廳。前、后座之間建有覆龜亭。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戲臺立面為四柱三樓牌坊式,歇山頂,穿斗式木構架。兩側為二層的戲樓。后門墻連結左右鞍式封火山墻;后堂南墻外緊鄰建一座祭祀房;祠堂規制完整,尤為難得。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祠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廳堂、寢堂之間的天井上的雨亭獨具一格,寢堂正中設太祖龕,兩側廊屋設各支派祖龕,堂后有庭院,南側有祭祀房。整個建筑規模龐大、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在福建傳統民居建筑中極為罕見,具有典型的明清時期南方建筑風格。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經祠堂前埕是祠堂正門,正門墻體與四周墻體將祠堂主體圍合,兩側與后側墻體為鞍式封火山墻。祠堂南側為祭祀廳,祭祀廳北側墻體與祠堂共墻之三山五岳式青磚墻體砌于祠堂前座與后座南側鞍式墻體之上。祠堂北側及后側墻外有小弄,小弄地面高于北側入口處室內陸面。正門處有三扇大門,中間大門上有“黃氏宗祠”匾額;匾額之下,青石大門框,鐫兩副楹聯,正聯曰:“一帶溪環流世澤,千秋典祀重名賢”,側聯曰:“源承江夏,派衍環溪”,書法雄勁;側門額上寫著“蹈規”“履矩”。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05年5月,福安黃氏祠堂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福安黃氏祠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329.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后龍鎮土坑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土坑村古建筑--叉錯落排列,布局規整有序,大致形成了四橫五縱的街巷格局。主要古建筑有:百萬大厝、、博鶴府第、見龍府第、長春堂藥鋪(建連府第)、繡花樓、三孔井、廈門口市碼頭、白石宮、由當地海商劉氏家族連續修建。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土坑劉氏家族起家于海耕,發展于海貿。前門為店,后門為倉,商住兩用。排列交叉錯落,布局規整有序。建筑裝飾的內容題材和手法工藝除閩南傳統做法外,還融合了西方、南洋等多種外來文化因素,與建筑整體意向和諧統一,兼具閩南傳統紅磚文化與海洋文化的特征。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白石宮始建于明朝,經受嘉靖年間倭匪浩劫及清初戰亂,宮宇幾近毀廢,后來這里經濟逐漸復蘇,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白石宮得以重修,宮宇坐西北朝東南,磚石結構,硬山式屋頂,殿宇雕梁畫棟,體現了閩南古宮祠的傳統建筑風格。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百萬大厝共有100個門、99個窗、11個天井,連同磚埕及圍墻,占地面積約1739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恢弘。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博鶴府第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見龍府第位于百萬大厝北側,建于清中期,該宅坐西北朝東南,規模適中,廳堂柱礎鏡鼓狀,簡潔大氣,宅內以方形的紅磚鋪地,屋脊做成燕尾脊,天際輪廓線優美山墻下的灰塑精美。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三孔井原為廈門口市碼頭,船舶停靠的漁民補給淡水所設,口徑2米,井盤直徑2.31米,井深15米,由三塊石板所封蓋,在封蓋上鉆三個井孔,每個井口為0.5米,讓人們提水較為安全。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廈門口市碼頭位于重安府對面,曾經是一個繁華的碼頭,水路直通嶼仔壁港,為主要貨物聚散地的規模龐大的港市,土坑港市起于唐五代,興于宋元,盛于明清時期,與泉州古港群自東北向東南連成一線,是泉州海外貿易在大陸的終點,和海外的起點之一,“廈門口”原名叫“下門口”,因當時閩南廈門港逐漸繁榮,土坑船隊與廈門港的貿易逐漸頻繁,加上“下門”與“廈門”方言諧音,人們就開始把土坑村的古碼頭改稱為“廈門口”。如今碼頭以不復往昔,淤泥越積越深,海岸線越退越遠。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繡花樓,建于清乾隆年間,面積200多平方米,這里原本是迎賓樓,迎接當年海商興盛時期南來北往的客商,以及運到來鋪金融街的各種貨物,隨著時間推移,迎賓樓后來成為大家閨秀出嫁前的繡花樓她們在樓里學繡花、頌經典。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長春堂藥鋪位于土坑祠堂口街坊,由三厝及邊房組成,其中主厝為兩過三開間,為土坑長房第十一世祖劉端山建造,嘉慶年間,該房產由其四子劉建連繼承,用以開辦中、西醫結合的藥鋪。至清末民國初,土坑商業發達時,開辦多所藥鋪和醫、藥結合的診所,經營有許多外國進口的藥材,后因族運衰落,房產出賣給長房劉端耳后裔“布店二”,改為經營絲綢布匹,建國初期,出租給外來商販制作出口線面,遠銷至東南亞各國。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清蓮堂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30.坂埔古厝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坂埔古厝位于福建南安英都鎮良山村。13幢清代中葉的紅磚古大厝,靜靜地守候在山間,向世人展示著幾百年前最具傳統風味的農村樣子,13幢由頂點金、棋盤厝、在中堂、若蓮居、思源居、康美居、存善堂、順興居、含章堂、封君祠、近賢堂、德美居、箭樓居等13幢建筑組成,有“弓箭”“曲尺”“龍舟”三種造型。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面積577平方米。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廳、天井、大廳。前落,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五檁帶前廊。建筑雕刻精美,題材多樣。柜臺腳、地牛作獸蹄形,對看墻磚雕飾瓶、鼎紋飾,檻墻上方中垛飾八仙人物圖案,大門兩側中垛飾螭虎團爐紋木雕,檐下吊筒、雀替雕刻手法精湛、線條流暢。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帶后書房,建筑面積303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前后落中間的豎長方形天井,猶如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天井兩側的廂房以此為軸線,對稱排列。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兩進三落五開間單側帶護厝,建筑面積742平方米。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下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下廳后為前天井,呈長方形,花崗巖條石鋪設。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筑面積568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石,穿斗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翹。主建筑中軸線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下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外墻立面以規則六邊形石板和紅磚砌筑,中設花格窗和直欞窗。大門內凹作“凹壽”式,石質門檻,木質門框。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筑面積252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脊角上翹,曲勢優美。主建筑中軸線上自東北朝西南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面積514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筑面積191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帶單護厝,建筑面積339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筑面積268平方米。主體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筑面積254平方米。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大廳。踏上石臺階即為步口廊,斗拱承托出檐,吊筒、雀替雕刻精美。大門門檻、門框、門簪為石質。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單進兩落五開間,建筑面積216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墻,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灰瓦屋面。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穿斗式木構架。大門內凹作“凹壽”式。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二進三落五開間帶雙護厝,建筑面積806平方米。主建筑為土木結構,紅磚白石,穿斗式木構架,硬山式屋頂,灰瓦屋面,燕尾屋脊,脊角上翹。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前落,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外墻立面以規則六邊形石板和紅磚砌筑,中設花格窗和直欞窗。大門內凹作“凹壽”式,石質門檻,木質門框。前、中落中為前天井,天井呈長方形,條石鋪設。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建于清乾隆年間。平面布局為兩進三落五開間,建筑面積482平方米。主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下廳、前天井、中廳、后天井、后廳。下廳,硬山頂,穿斗式木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下廳后為前天井,呈長方形,花崗巖條石鋪設。前天井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穿斗式木構架,進深七檁。

    第八批國保--古建筑(13)
    2019年10月7日,坂埔古厝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我的更多文章: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aaa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国产女人喷潮视频免费|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 野外做受三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疯狂做受XXXX高潮国产|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小12萝8禁用铅笔自慰喷水| 好男人好资源WWW社区|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无人区一区二区|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 日本高清视频网站www|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欧洲二区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两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高清| 白丝乳交内射一二三区|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孕妇|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一个人免费观看WWW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又硬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