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高齡的白如田老人,在解放忻州時是武工第六團的隊員 1948年夏解放忻縣的戰斗,屬于整個晉中戰役的北線戰斗。北線部隊由晉綏第六軍分區三個團(后改為晉綏軍區第七縱隊第十二旅)和從陜西榆林前來的張達志旅組成,由張達志統一指揮。正當北線部隊在陽曲一帶向南往太原方向攻打之時,7月19日張達志接到晉綏軍區電報,駐守忻縣的閻錫山部隊要棄城南逃,以撤回太原,加強太原防御力量;上級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干凈地將閻軍消滅。北線部隊遂強行軍北進到忻縣豆羅一帶,埋伏在忻太公路兩側和正面,擺好了“口袋陣”。 此前,忻州的廣大地區已解放,據守忻縣縣城的閻錫山部隊只有第三十九師和三個保安團。7月20日,南逃的閻錫山部隊在豆羅被我軍團團包圍,7000多人被殲。21日戰斗結束,閻軍三十九師師長劉鵬翔帶百余名殘兵化裝逃脫,副師長賈紹堂、三專署專員朱理被擊斃;偽縣長黃士元被俘。至此,忻州全境解放。 白如田,忻府區會里村人,80歲,從忻州市委調研員的崗位上離休。解放忻州時,他是武工第六團的隊員。武工第六團,是我軍進入忻縣(現忻府區)縣城的第一支部隊。 白如田老人現在家住忻府區,就在他當年進城地方的旁邊。說起61年前進城的事,他滔滔不絕。 進城前表態違反紀律就槍斃我 白如田是忻府區解原鄉會理村人,1929年出生。十來歲便參加革命,開始給當地的游擊隊做一些送東西之類的簡單事情,“覺得跟著八路軍能吃上飯”。 1944年5月,白如田正式加入情報站工作。后來,他成了武工第六團隊員。 白如田對武工團隊員的身份,感到非常自豪:“武工團是地方武裝,但屬于軍隊建制,歸部隊領導。”“武工第六團有四個組、一個排,共一百多人。政委相當于部隊的營級干部,組長相當于連級。” 武工第六團居無定所,一直活動于忻縣一帶。1948年7月19日,武工第六團領導召集大家在會理村開會,會議的內容是準備進城,并為此定紀律、表決心。“忻縣縣城有閻錫山一個師的部隊把守著,咱們才一百來人,怎么進城?”上午并未參會的白如田想不明白,為什么突然間就要進城。“不過,領導說啥咱就聽啥。” 那天上午,白如田被安排去鄰近的神頭村取白面。神頭村距會里也就兩三公里,白如田趕著毛驢上路了。路上,白如田又開始琢磨:“平時咱高粱面都吃不飽,今天咋想起吃白面了?”這個問題,白如田也沒有想明白。“不過,能香香地吃頓白面飯總是好事。” 白如田趕著毛驢馱回一百斤白面。中午,他們以組為單位將白面發了下去。各組拿著白面,到老鄉家做飯吃。白如田吃的是“揪疙瘩”,“至今都覺得那頓飯非常非常香”。 下午,會議繼續召開。領導還是沒有講為什么這時要進城,怎么進城?只是在定出紀律以后,讓隊員挨個表決心。當時定的紀律是:進城后努力保護國家財產,不私拿東西……輪到白如田表態時,他說:“如果違反了紀律,就把我槍斃了。” 當晚,武工六團從會里轉移到上溝村宿營。臨睡,領導要求他們提高警惕,預防敵人來襲。白如田和衣而臥,腰帶上別著手榴彈、懷抱步槍睡了一夜。 7月20日,武工六團天剛亮就出發了,他們準備再到會里村繼續開會。走到半路,一個通訊員趕來,氣喘吁吁地傳達了上級命令:“忻縣守敵已經棄城而逃,必須馬上進城!”“原來是這樣啊!”白如田終于弄明白了。 跑步一小時武工六團搶先進城 武工第六團跑步前進,用一個小時,約7點到達忻縣縣城北門。 北門外,城壕堰里,武工第六團的隊員迅速埋伏下來。悄悄觀察,城墻上沒有敵兵,北門的一扇大門敞開著。武工第六團政委不放心,讓機槍手打了一梭子子彈。沒有動靜,政委遂令排長帶領五六人率先入城。排長一躍而起,進了北門。轉眼之間,進城的五六人已站在了城墻上。 白如田當時非常希望第一個進城的能是他自己。在講述這段歷史細節的時候,他說:“我就趴在二三百米遠的地方,眼睜睜地看著排長他們進去了。” 武工第六團全體隊員以最快速度,迅速進城并登上城墻。這是閻軍第三十九師南逃后,我軍進入忻縣的第一支部隊。白如田舉目望去,南門附近一些散兵夾在群眾中間,擠來擠去,涌向南門。東、西兩門已經封死,城內大街上,到處是散落的衣物。白如田給記者分析:“部隊南逃,偽忻縣專署的官員、家屬也跟著逃。這些官員、家屬帶出來的東西拿不走,都丟到了街上。” 大約上午9點,武工第六團政委下達命令:“敵人還有返回縣城的可能,你們必須死守南門,決不能讓敵人返回!”武工第六團守南門時間不長,進城的其他部隊接替了他們,他們改為保護發電廠。 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發電廠,武工第六團到的時候,已停止發電。晚飯時,武工隊員從電廠一婦女口中得知,該婦女是電廠一技術員的妻子,技術員已經南逃,逃跑時帶走了發電的一個關鍵零件。找回這個零件,電廠就能繼續發電。 武工第六團把這個情況上報,技術員被找到,零件也被找回,這是后話。 當天晚上,武工第六團開會,政委告訴大家:南逃的敵人,在豆羅被我軍包圍。 雨夜強行軍拂曉前到達豆羅 聽到閻軍被圍,白如田很興奮,但他當時并沒鬧清是怎么回事。直到忻州解放,白如田才漸漸知道了豆羅戰斗的來龍去脈。 當時,晉中戰役北線部隊正在陽曲縣黃寨鎮一帶向南進攻。7月19日,晉中戰役北線部隊司令員張達志突然接到上級電報,駐守忻縣的閻錫山第三十九師和偽忻縣專署所屬的3個保安團要南逃太原。經過緊急研究,北線部隊決定從黃寨出發北上至忻縣豆羅一帶,殲擊敵人。 天公不作美,當天下午開始下起大雨。為了先于閻軍到達豆羅一線,北線部隊在風雨交加中,開始向北挺進。戰士們不顧道路泥濘,一路小跑,嚓嚓的腳步聲,淹沒了下雨的淅瀝聲。一路上,“快走”、“跟上”的傳令聲不時響起。有的戰士摔倒了,他們馬上爬起來;有的戰士鞋子陷進了泥里,他們干脆提在手里光著腳行軍。 夜深了,天黑得像鍋底。山路險滑,一不小心就有掉進溝里的危險。當夜,就有馱炮彈的騾子滑到溝里的事情發生……雨夜強行軍,拂曉時,北線部隊趕到百里之外豆羅一帶。 炊事班開始做飯,戰士們就著火烤衣服。很多戰士還沒有吃飯,閻軍部隊已南逃到此,戰斗打響。 激戰小豆羅閻軍被殲忻州解放 北線部隊把閻軍從四周圍起來,分割成數段,展開猛烈進攻。20日一天的戰斗,閻軍第三十九師和3個保安團大部被殲。第三十九師師長劉鵬翔帶領1800多殘兵潰退豆羅鎮小豆羅村。 小豆羅村有百十戶人家,四周筑有土圍墻,圍墻外則是一條深溝。閻軍殘部憑借圍墻深溝,臨時構筑工事,頑抗固守。我軍幾次組織強攻,但終未攻克。 21日,我軍決定待閻軍突圍時,在野外殲滅之。下午5時,重新部署調整尚未完成時,圍墻里的閻軍開始突圍逃竄,部隊立即與閻軍展開白刃格斗。頓時,喊殺聲、慘叫聲、刀槍撞擊聲響成一片。 晚8時,戰斗結束。第三十九師師長劉鵬翔化裝后,趁亂帶領百余名殘兵逃脫。其他閻軍,則全部被殲。至此,整個忻州獲得解放。 二十多天整治后召開慶祝大會 剛進入縣城的幾天里,白如田目睹了很多慘狀。印象最深的是,在縣城的牛站泊(一處水溏)和城南的水壕中,漂著很多尸體。 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慘案――閻軍第三十九師在南逃前夕,將他們曾經關押的200多名革命干部和群眾殺害,然后扔進了水里。被閻軍第三十九師抓進城里當了“民衛軍”的小豆羅村民曾有這樣的回憶記錄:“我發現閻軍押著許多人到了牛站泊邊,一個個將他們捅死,可殘忍哩。”在城南邊,“我看見有個女人,向一個當官的請求,'我就一個兒子,你把他放了吧!’當官的問,'哪一個?’那女人就把自己的兒子叫過來,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小伙子。那當官的黃不說、黑不道,一刺刀就把那后生刺死了。那女人哭得死去活來……” “正值夏天,尸體在水中一泡,很快就腐爛了,打撈出來時已不成人樣。”說起當時的情景,白如田到現在都唏噓不已。 忻縣解放前,我方的組織機構已經建立。閻軍第三十九師南逃后,黨政人員當天就進了忻縣縣城。剛剛進城的忻縣縣委、縣政府懲治了一批打砸搶的閻軍散兵,開始組織糾察隊上街巡邏,設立了街政府,民主選舉了閭鄰長,整頓了商會。經過入城后20多天的努力,各方面、各行業都有了頭緒。8月中旬,忻縣縣委、縣政府召集黨政軍民代表萬余人,隆重召開“忻縣解放祝捷大會”。 師文華:山西省史志院研究員,近年致力于山西解放戰爭的研究,著有《解放戰爭與山西》《三晉贏得曙色開――漫話山西解放》兩部著作。 專家說史 1946年六七月間,周士第將軍指揮的晉北戰役一舉得勝,連克9城,使晉北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7月下旬,晉綏、晉察冀部隊和地方武裝共12個團開始向忻縣縣城圍攻。由于守敵拼命頑抗,攻城部隊損耗較大,遂于8月15日撤出戰斗。之后,忻縣守敵多次出擾,均遭到解放區軍民的沉重打擊。 在1948年進行晉中戰役時,北線的晉綏軍區部隊在張達志將軍的指揮下,于7月21日在忻縣小豆羅殲滅由忻縣南撤太原的守敵7000余人,終于解放忻縣城。固守石嶺關的敵保安團懼怕被殲,聞風棄關南撤,使忻縣全境獲得解放。至此,太原黃寨以北無一敵人。 之后,部隊經過休整補充,人員得到了充實,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為攻克牛駝寨和向太原城進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