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不少同志都參加了“北京五號”的研制工作,付出了勞動、付出了智慧、付出了友誼,我們克服了很大困難才成功。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今天,我們也應該在宇宙探索中取得更大成就!……
……我現(xiàn)在力氣太小了,年紀太大了,大家都比我年輕,未來靠你們了。不過,我不服氣,我也不服老!讓我們攜起手來,繼續(xù)奮斗!
——文傳源
就是憑著“不服輸、不服氣、不服老”的精神,文傳源帶領近300名北航師生埋頭苦干,在1958年10月1日實現(xiàn)了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無線電引導著陸成功試飛。消息傳到蘇聯(lián)后,曾經(jīng)不看好文傳源的專家也對他表示敬佩。
此后,文傳源又帶領團隊順利完成其他階段的試飛任務,實現(xiàn)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歷史上“零的突破”。曾有報道記錄,文傳源在飛機研制階段的體重,從53公斤下降到了44公斤。
“大鵬勁搏凌霄志,紅日高去飄彩云!”這句詩,正是文傳源充滿自豪的慨嘆。
“北京五號”試飛近20年后,文傳源又接到一項重要工作,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任命其擔任殲六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組組長。此后,他協(xié)調全國40余個協(xié)作單位,歷經(jīng)8年攻堅克難完成了模擬機的研制,并順利交付空軍使用。這一項目填補了我國空白,為飛行模擬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985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自在北航任教至今,文傳源培養(yǎng)出了許多院士以及優(yōu)秀的學科帶頭人等人才。1988年退休后,文傳源被返聘回學校繼續(xù)投身科研、培養(yǎng)學生,直至2003年。
文傳源的部分學生名單文傳源的部分學生名單

也就是在昨天舉行的大會中,為了將文傳源的精神和帶領后來人取得的成就不斷發(fā)揚光大,北航成立了一個由23位院士和5位行業(yè)專家組成的自動化學科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
十幾天前,文傳源曾在北航離退休教職工集體祝壽大會上賦詩一首,他在詩中寫道“天上不易我得到,人類聯(lián)想多奇智”。可以說,這既是對文傳源一生醉心學術的最好概括,也是他為后來人留下的莫大鼓勵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