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已經是有段時間了,一直想寫點東西,卻因為各種原因(主要是懶加上沒靈感)沒有落筆。前幾天發生的一件小事,竟讓我突然有了想法。內容有點長,有空的可以當故事會看。提前感謝閱讀。 挺喜歡里面哪吒這個亦正亦邪古靈精怪的角色,于是我找了一張自認為跟我氣質比較相符的劇照,把微信的頭像換成了哪吒。不料沒多久,老媽就發來消息批評我說這個頭像不好,像野人,不可愛。我回答這是哪吒,媽媽說“哪吒哪有這么嚇人的”。
先拋開審美,假設我的頭像哪吒就是嚇人的吧。為什么哪吒不該這么嚇人?哪吒到底應該怎么樣?該以誰說的為準?一個個問題在我腦子里冒了出來。 哪吒這個角色在很多神話里都出現了,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西游系列和封神系列,哪吒的形象無外乎是可愛男孩或者俊朗少年。出于求知的本能,我去查了不少資料,卻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哪吒并非土生土長的中國神仙,而是一位外來神,其出處一般來說有兩個,波斯神話的戰神努扎爾和印度佛教的護法神那吒俱伐羅(印度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剛來到中國的時候,名字叫“那吒”,后來才改名為“哪吒”。 (三頭八臂護法神形象,不確定是否是哪吒) 不管戰神還是護法神,其形象都絕不跟可愛沾邊,尤其是佛教的護法神,向來是顏值普遍不高,基本面目猙獰,脾氣暴躁。護法神那吒俱伐羅本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初唐長安大興善寺不空和尚翻譯的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有這樣的描述:爾時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那吒太子的形象是“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同樣是元代的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說到哪吒是這樣的:俺這壁那吒出馬,三頭貼飐,六臂輝輝。 以上基本就是哪吒最初的形象,總結起來就是長得比較兇,三頭六臂或者三頭八臂,用現在的審美來說,就是兩個字——怪物。以至于在元曲中,哪吒可以用來罵人,關漢卿的《魯齋郎》里說到:“可可的與那個惡那吒打個撞見,唬的我似沒頭鵝、熱地上的蚰蜒。” 至于到底是六臂還是八臂,沒法統一,因為連西游和封神都打架了。《西游記》第四回中描寫: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封神演義》中哪吒在被余化用化血刀擊傷后,師傅太乙真人給他三杯仙酒和三枚火棗,然后哪吒得了“三頭八臂”的法身。六臂和八臂,其實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于,從這兩本書開始,哪吒變好看了。《西游記》第五十一回對哪吒有具體的外貌描寫: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壯。真個是:玉面嬌容如滿月,朱唇方口露銀牙。《封神演義》說哪吒剛出生是個肉球,父親李靖用劍劈開之后出現的小男孩則是“遍體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皮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而等太乙真人用蓮花為哪吒重塑身形之后,哪吒的外形是“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咤蓮花化身”。 至此、哪吒的形象較剛來中國時徹底顛覆。幾乎我們所有的看到的電視劇電影里的哪吒,沒有一個長得丑的,這反而讓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壞小孩”哪吒成為另類。 (86版《西游記》中的哪吒父子) (90版《封神榜》中的成年哪吒) 說了這么多關于哪吒的外貌描寫,接下來來聊聊性格特征。傳統理解意義上的哪吒,是為民除害的小英雄或者是助周伐商的周軍先鋒官,再或者就是降妖除魔的天庭神仙。不管哪一種,都是絕對的正面角色,但如果是刨根問底呢?好像答案跟想象的并不一樣,而且差的有點多。 中國神話里關于哪吒最完整的故事,出現在《封神演義》里,那就先從這里說起。第一個故事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哪吒鬧海。哪吒海邊洗澡,把寶物混天綾放在水中攪動,將水映紅,海底水晶宮也震響。龍王派巡海夜叉李艮到水面查看,夜叉看到就問小孩用什么東西在作怪,哪吒開口就是:“你那畜生,是個甚么東西,也說話?”原文說夜叉李艮是“靈霄殿御筆點差”,也就是天庭正式冊封的公務員,上來就被罵作畜生估計無法忍受,很生氣卻還是自報家門:“吾奉主公點差巡海夜叉,怎罵我是畜生?”然后這并不能改變一言不合就開打的事實,結果夜叉慘死。 夜叉死后就是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來到水面,問誰打死的夜叉,哪吒原話是“俺父親鎮守此間,乃一鎮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與他無干;他來罵我,我打死了他,也無妨”。這話聽著似乎有點“我爸是李剛,夜叉罵我,我打死他也白打”的意思。打死龍王三太子之前,哪吒是問了對方身份的,也就是哪吒知道對手是誰,打死之后還把龍筋給抽了,性質上屬于虐尸。
然后的劇情是龍王變作書生上門來質問李靖,李靖問哪吒,哪吒的回答居然是“父親放心,不知者不坐罪,筋又不曾動他的,他要,元物在此”。這好比把人打死還剁了腦袋,現在苦主找上門,兇手說腦袋我也沒弄壞,大不了還給你。龍王自然是氣不過,部將和兒子慘死,兇手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換誰都不能忍。但龍王畢竟是天庭正神,懂規矩懂法律,他要走合法的舉報途徑,告訴李靖要去找玉帝告狀。 接下來的故事更加令人發指。哪吒去找師父太乙真人求助,太乙真人說:“今敖光雖是龍中之王,只是布雨興云,然上天垂象,豈得推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瀆天庭,真是不諳事體!”你沒有看錯,太乙真人的意思就是說東海龍王只是個小神,居然這么不懂事,這點小事就要鬧,簡直不像話。然后太乙真人又協助哪吒在南天門外阻截前去告狀的龍王,哪吒把龍王暴打一頓。殺了人家兒子,又在派出所門口把前去報案的死者老爹暴打一頓,逼他私了。哪吒鬧海的故事簡單總結就是:你問我在干嘛,我打死你!你問我為什么要打死他,我連你一起打死!你爹要去告我,我打得他不敢告為止。這個劇情應該夠得上窮兇極惡,擱在今天應該已經被掃黑除惡給連根拔起了吧。 如果要強行洗白,說哪吒鬧海是無意,連殺兩神是誤傷,追打龍王是想解決問題,那么接下來我們來說封神哪吒里的另一個故事。哪吒又是貪玩,拉開陳塘關寶物乾坤弓射出震天箭,不偏不倚射死了石磯娘娘的徒弟碧云童子。因為箭上有李靖的名字,石磯便將李靖抓去問罪,卻并未不分青紅皂白,而是讓李靖回家了解情況。李靖知道真相后,帶哪吒去請罪,李靖先進去,哪吒在外面等著。此時洞口走出一人,乃是石磯的另一個弟子彩云童子,哪吒自想:“打人不過先下手。此間是他巢穴,反為不便。”于是拿起乾坤圈,又干掉一個(重傷)。 (動畫片里的哪吒拉開乾坤弓截圖) 跟老爹上門去請罪,罪還沒請又打傷一個,而且性質上屬于主觀惡意。這下可把石磯徹底激怒了,哪吒打不過就逃跑,石磯并沒有緊追不舍,而是讓哪吒去師父那里再找幾個寶物來,再放掉李靖,因為“不干你事。你回去罷”。然后才是一路來到金光洞要太乙真人交出哪吒。太乙真人的回答是:“哪咤在我洞里,要他出來不難,你只到玉虛宮,見吾掌教老師。他教與你,我就與你。”拿元始天尊出來壓人,這太乙真人的護短真是護到家了,哪吒的性格養成,他的師父估計要負很大責任。接下來就是石磯被太乙打死。 (哪吒連環畫) 從整本《封神演義》里,石磯和龍王都沒有做過一件壞事,相反是恩怨分明,不曾傷及無辜。但是在后來的各個版本連環畫里,龍王和石磯都是被寫成萬惡的妖怪,龍王全家吃小孩還不讓人下水,石磯吃人如麻,我小時候看過一本彩色漫畫里,最后石磯被火燒死,配的文字是:罪惡的下場。現在想來如果不是如此,也確實沒有辦法來圓哪吒的英雄形象。 (哪吒連環畫封面) 封神里的故事還沒結束,因為哪吒死后又復活了。要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哪吒自殺后,被師父太乙真人救活。哪吒復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弒父,他直呼李靖名諱,原文說哪吒大叫曰:“李靖休想今番饒你!不殺你決不空回!”“恨不的吞了李靖才好”,金吒木吒兩位哥哥,文殊廣法天尊還有師父太乙真人,誰勸都沒有用。木吒反復阻攔,告訴哪吒“子殺父,忤逆亂倫!天下無有不是的父母“,結果哪吒打傷木吒,追得李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想自殺還避免羞辱。幸虧有燃燈道人及時出現,用寶塔將哪吒燒怕,再將寶塔賜于李靖,才讓哪吒不敢造次,只是不敢,不是不想,原文寫得明白“忍氣吞聲,低頭下拜,倘有不忿之色”。托塔天王李靖的寶塔,居然是來源于此,寶塔只是為了防止子弒父。這一段,我實在想不出來有什么可以美化洗白的,所以我們絕大多數的電影電視連環畫里,都選擇了忽略。 (動畫片《哪吒傳奇》) 以上故事都是來自《封神演義》,自然有人會問,是不是封神把哪吒給惡化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還可以參考別的材料,宋人蘇轍,也就是蘇軾的弟弟,寫過這樣的詩:“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這是比封神早兩個朝代的作品,描述的劇情與封神演義并無沖突,可見哪吒“不拜父”(此處就不說弒父了)的故事,至少流傳了幾百年。同樣成書于明朝的《西游記》里的哪吒,已經是天庭的正神,但是在描述哪吒的詩中卻是說“身小聲洪多壯麗,三天護教惡哪吒”,這個“惡”字,我并不知道該如何理解。 說了這么多,我倒真不是要說哪吒有多丑或者有多壞,我只是想說哪吒未必都是好看的,也未必都是好的。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有各種因子組織,神仙既然以人為基礎,那么也應該一樣是個多元化的主體,而不是單一化。 終于可以把內容回歸到電影了。因為電影里的哪吒就是這么一個多元化的矛盾體,他表情豐富,時而可愛時而猙獰,他性格更豐富,時而變成正義守護神,時而變成暴戾破壞王,時而變成需要媽媽陪伴的萌寶寶,時而變成欺負鄉里的腹黑小惡魔,這些都是哪吒的一部分,合在一起塑造了一個很具體很飽滿的形象。 可以是英美的,也可以是丑陋的,可以是正義的,也可以是邪惡的,那都是哪吒,也許是一千個人眼里的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這就是哪吒本身。別人怎么看我,很重要么?別人覺得我哈看或者難看,很重要么?別人覺得我好或者壞,很重要么?當然很重要。而且這種別人對你的看法,很多時候是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我們稱之為“成見”。 “人們的成見就猶如一座巨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這是電影里龍王如是說。生而為人或者為神,但凡在這個世界,就很少能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電影里的哪吒、敖丙、龍王乃至申公豹都不能免俗。哪吒想通過降妖除魔來改變陳塘關百姓對他的恐懼和厭惡;龍王想要改變天庭和世人對龍族的輕慢,他把希望寄托在兒子敖丙身上;申公豹想改變師父的看法,證明自己才是昆侖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選。 然后哪吒得知自己其實是魔丸轉世而非靈珠子轉世的事實,他開始自暴自棄,放縱自己的戾氣。他開始覺得自己是魔這個設定,是從一開始就注定的,是無法改變的,既然你們都認為我是魔,那就索性讓自己像個魔一樣去爆發,去破壞。 (電影中魔化暴走狀態的哪吒) 萬幸、電影的哪吒有著從未放棄自己的父母和師父,父親李靖跟他說:“爹一直對你很嚴,知道你心里有氣,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師父太乙真人說:“人是否能夠改變命運,我不曉得。我只曉得,不認命是哪吒的命。” 此時的哪吒像是如夢方醒:“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 哪吒是魔丸不假,但誰規定魔丸一定要是壞的?敖丙是靈珠子也不假,但靈珠也可以干壞事啊!為什么你說的美就是美,你說的丑就是丑?美丑本就是主觀。為什么你說的善就是善,你說的惡就是惡?善惡本可轉換。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你以前做過什么好事,干過什么壞事,這很重要么?是的,很重要,這決定了世人眼中的以前的你是什么樣的。但更重要的是你以后去做什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只取決于自己,這決定了現在和未來的你。 路,一直都在你自己腳下,你自己走;命,該由你自己做選擇,不由天。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 感謝哪吒,讓我感動。感謝讀完這篇長文的朋友,真心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