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生活里,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有著說不盡的故事和心情。誰不曾嘗過悲歡喜樂的滋味?誰不曾彷徨無助?誰不曾懷著美好的愿望?誰不曾為用盡全力,只為心中一個夢想?人生百味,盡含酸甜苦辣,世事無常,卻總有端倪。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應懂得人生的一些哲理,更客觀地面 對,而那些哲理,并非高深莫測,卻往往就在瑣碎而平淡的生活細節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對于讀書的領悟,但同樣適用于人生。半畝大的方形池子像明鏡一樣展示在世人眼前,明朗的天光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水中移動。為何方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呢?只因為有水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呀。流水不腐,只有不斷吸取知識,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淘汰,讀書固然如此,而行走于世間,更不可固步自封啊。 古人常從讀書中獲得樸素的哲理。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做起學問不遺余力,年少就開始發奮,往往要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但從書本上知來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如果要透徹地了解事物,體會道理,還需要親自去實踐呀,讀萬卷書,更得行萬里路呢! 一代大詩人蘇軾,也寫了不少頗富哲理況味的詩詞。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宋·蘇軾《琴詩》 詩人提出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很有辯證色彩。如果說琴上有聲音,那么將它放在箱中為什么它不響?如果說聲音是在指頭上,那何不就在手指上聽呢?顯然,這二者缺一不可,誰都很重要,琴與手指合作,才能彈奏出優美悅耳的琴聲。 蘇軾走過很多路,看過很多風景,有時看似尋常的景物詩里,也有獨特的見解,讓人豁然開朗。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巒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它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到底什么才是廬山真正的面樣子?之所以無法看清它的全貌,是因為我就在廬山之中啊!這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稱得上異曲同工了。當人沉陷其中,往往一葉障目,不夠客觀,也就沒辦法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蘇軾的人生坎坷曲折,不是流亡,就是在流亡的路上。但他自己非常樂觀,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看似艱難的日子也會過得有聲有色。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斜風吹著細雨,清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中,疏疏的柳樹使初晴的沙灘更添嫵媚。清澈的洛河匯入淮河,漸流漸遠,茫茫一片。浮著雪白沫花的好茶,再配上新鮮的野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啊!世人多喜轟轟烈烈,繁花似錦,卻往往不知,清歡最可貴。 人生在世,誰都有所求。但要想實現夢想,有一番作為,就必須不畏艱苦,努力發奮,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孽禪師《上堂開示頌》 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非常不易,要想擺脫,就得抓住源頭,大干一場,才能有成效。就像寒冬的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番徹骨的寒冷,又怎會傲然綻放,香氣撲鼻?不付出行動,就不可能有收獲,而一路披荊斬棘,才有可能成功。 要想看到更開闊的風景,就得登上更高處。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地攀登。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夕陽在西山后慢慢沉沒,滾滾黃河水奔騰入東海。想要看得更遠,欣賞千里風光,那就得登上更高的一層樓啊。 做事,不僅僅要努力拼搏,還得有智慧有謀略,才能事半功倍。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詩人對于打仗也頗有心得,拉弓要拉最強硬的,用箭要用最長的。射殺敵人要先射戰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自然就能取得勝利。殺人應有限,各國有邊界,如果能制止侵犯,又何必殺伐不休?凡事都有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其他細節也會不攻自破。 人生看似漫長,卻又短暫易逝,想做什么就趕緊去做,不要等將來后悔不已。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縷衣》 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希望你要珍惜年少的時光。花開正好時,就去采摘,不要等到花謝了,只能無奈地折下空枝。時光不待,青春最是寶貴。不要猶豫,也不要迷糊,勇敢地向前,不要錯過了一生中的黃金時光啊! 誰的人生也不是順風順水,暢通無阻的,每到此時,可以讀讀陸游的這一首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宋·陸游《游山西村》 不要笑農家臘月釀的酒渾濁,豐收之年留客,菜肴很是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讓人以為沒路可行了,突然柳綠花明一片,又是一個村莊啊。吹著簫打著鼓春社的日子已接近,村民們衣裳簡樸頗有古風。如果還能乘著月色閑游,我一定要拄著拐杖來敲響你家的門啊。真是民風淳樸,讓人忘憂之地。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多少人眼前一亮,心中一亮啊! 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種種不平,甚至被猜忌和排擠,不必灰心,且安然鎮定,時間會是最好的證明。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我告訴你一個法子來解決疑問,不是占卜問吉兇。檢驗玉的真假要燒三天,辨別樹木是否成材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王莽在篡位前無比恭敬。假如人當初就死了,那么真假忠惡又有誰能知道呢?公道自在人心,做好自己,假以時日,必然一切都會明了。 不管在什么際遇里,都不要失去一顆向上的心。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唐·馮道《天道》 人生在世窮富都是命中注定,不必為此煩惱發愁。做好當下的事,不要擔心前程如何。冬去冰雪消融,春草萌發,這是自然的規律啊。只要你明了其中的道理,自然也就看開了。聰明的人,懂得積極努力,但不強求,順應萬物規律。 春來就有春歸,花開就有花謝,自古以來多少人為此傷懷,卻忘記了這是天道自然的輪回。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浩浩蕩的離愁向著落日延伸,詩人離開北京,馬鞭東揮,便如在天涯了一般。他辭官歸去,感慨自己如空中落花,不再有繁華燦爛時,但落花并非無情無義,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為來年的春天積蓄力量。詩人的灑脫與深情,讓人敬服。 君不見,如詩詞里所描述的那樣,人生與生活里,處處包含著哲理,你又領會了多少呢? -作者-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愿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遇見是緣,點贊點亮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