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東京奧運會圓滿結束,中國團隊以38枚金牌、32枚銀牌,18枚銅牌總共88枚獎牌收官。 同日(8月8日),全國人民迎來第13個“全民健身日”,值此之際,體育健身等話題備受國民關注。 在資本市場,相關A股上市體育產業企業業績表現如何,還有哪些企業在上市的路上,體育產業如何破局成為市場關注點。 日前,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年-2025年)》,《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或是受此影響,8月4日,體育產業全線上漲,川財證券認為,此前受疫情影響,體育產業公司2020年大多處于虧損狀態,隨著政策支持和全面健身的普及,體育產業行業有望迎來復蘇。事實上,從業績表現來看,隸屬體育概念股的63只股票中,37只股票去年盈利處于下滑的狀態,占比近六成;從營收角度來看,同樣37家公司股票去年營收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歸母凈利潤方面,63只體育產業概念股中,19只股票去年業績虧損。其中業務覆蓋影視傳媒業務和體育業務的當代文體(600136.SH),其在2020年年報中稱公司體育業務主要包括體育版權分銷、體育營銷、體育產品訂閱、體育經紀等。受疫情影響,2020年度公司整體業務均無法正常開展。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度,當代文體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近7億元,同比減少60.74%;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9.26億元,同比減少1932.98%。當代文體也成為體育產業概念股中2020年虧損金額最高的企業。值得關注的是,當代文體2020年年報事宜遭監管層問詢,監管層要求公司針對相關收入確認、收購商譽減值確認等進行說明。監管層要求公司補充披露:(1)報告期內運營的具體體育賽事版權收入、成本明細;(2)報告期內體育營銷項目的具體收入和成本明細;(3)報告期因疫情影響推遲的歐洲杯、世界杯預選賽的復賽進度,并結合公司收入確認政策說明賽事延期對公司2020年體育版權和體育營銷業務的具體影響,相關收入確認和成本結轉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等。從股價表現來看,資本邦統計發現,東京奧運會并沒有刺激63只體育產業概念股股價走高,63只概念股在奧運期間,50只股票股價期間整體處于下滑的狀態,只有13只股票總體上漲。雖然奧運會并未對體育產業概念股股價產生較大的影響,不過,日前(8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年-2025年)》卻對相關概念股產生不小的影響。8月4日,體育概念股中體產業、萊茵體育、舒華體育等個股漲停。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2.95萬億元,則19-25年CAGR約為9.2%。機構分析認為,計劃為體育產業發展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配套措施,將有力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資本邦統計發現,截至目前,仍有體育企業正在沖刺A股IPO過程中,可以說是屬于IPO的“老面孔”。這其中不得不提到與吳亦凡撕逼的虎撲體育,其早在2016年4月就提交招股書宣布A股IPO,期間,證監會曾披露,虎撲于2017年3月22日申請終止上市審查。對于此前中途終止IPO的原因,虎撲未給出相應回復。但是有消息傳聞,是因為其借殼上市標的*ST亞星業績回暖沒被強制退市才導致上市計劃流產。資本邦了解到,虎撲靠社區起家,如今旗下知名產品有虎撲體育網、虎撲體育移動客戶端、識貨網和識貨移動客戶端、路人王。依靠這些平臺海量用戶,虎撲致力于提供覆蓋線上線下體育相關內容與服務。2019年4月,虎撲體育宣布再輔導,時隔近兩年,2021年6月22日,公司宣稱,鑒于虎撲擬調整上市計劃,經友好協商,與中金公司、東方財富證券解除輔導協議,兩家輔導機構終止對其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輔導工作。至此,再一次宣布虎撲體育的A股IPO之路再“折戟”。除了折戟在上市輔導路上的,還有通過審核就沒有下文的體育企業。事實上,喬丹體育早在2011年11月25日通過發審委的審核。據資本邦了解,喬丹體育起家于素有“中國鞋都”之城的晉江,公司主營業務為運動鞋、運動服裝和運動配飾的設計、生產和銷售。1991年喬丹體育的創始人丁國雄就注冊了喬丹商標,那時正是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MichaelJordan)運動生涯的巔峰時期。隨后喬丹體育迅速成長,并于2011年就遞交了A股IPO招股書。彼時,公司介紹,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建立了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市場營銷網絡,品牌專賣店達5,715家。財務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是11.58億元、23.16億元、29.27億元及17.0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1.31億元、3.02億元、5.18億元、2.85億元。遺憾的是,就在上市前一個月,喬丹的一紙訴訟,讓喬丹體育IPO進程就此擱淺。2012年,喬丹體育還是引起了大洋彼岸的“飛人”邁克爾·喬丹的注意。2012年,邁克爾·喬丹向中國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撤銷申請,請求撤銷時稱喬丹公司的第6020578號“喬丹及圖”商標。2012年2月,喬丹本人及團隊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控告中國喬丹體育侵權,表示該公司在未經他同意的情況下使用他的名字。2020年4月8日,最高法院對美國“飛人喬丹”(AIRJORDAN)品牌狀告喬丹體育商標侵權案做出行政判決,判定此前被訴裁定、一審、二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有錯誤,應予撤銷;終審裁定結果為喬丹體育敗訴,撤銷25類“喬丹+圖形”商標。終審結果顯示喬丹體育將不能夠繼續使用喬丹的名稱,也不能繼續使用喬丹的圖形。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體育產業快速發展,8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1年)》明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國的體育產業總量偏小、發展水平不高仍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我國體育產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不過國家不斷頒發相關政策支持體育行業。從供需角度來看,體育產業的落后與近年來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體育產品與服務的旺盛需求已形成鮮明的反差。在政策的引領下,參與體育鍛煉的人群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由此與之相匹配的體育用品需求也將隨之增加。在政策面的支持下,體育用品相關需求空間持續釋放,一定程度上利好體育用品制造企業。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即46號文發布,讓體育事業過渡到體育產業,在46號文件下的體育產業,市場空間巨大,中國體育產業一度迎來市場化、資本化的高光時刻。不過,體育產業缺少賺錢之道,在經歷短暫甜蜜時光后,體育產業投資呈現出斷崖式下降之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體育產業融資數量為84起,五年來首次下降至兩位數;融資金額為36億元人民幣,創2015年以來新低。2020年疫情影響,A股上市體育企業業績整體表現不佳,原本注重線下體驗的體育產業遭重創。面對現金流短缺、租金、薪資等諸多壓力,轉戰線上領域或許成為傳統體育企業擺脫生存危機并走出困境的唯一選擇。以去年12月15日上市的舒華體育來看,公司主營業務為健身器材和展示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健身器材包括室內健身器材、室外路徑產品。舒華體育通過大力布局居家健身市場及打造新型營銷模式和新零售體系,使得公司業績扭轉前4月不利趨勢。2020年,舒華體育實現營業收入14.84億元,同比增長11.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7億元,同比下降6.81%;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0.33%。我國體育行業歷經迅速發展期、轉型調整期以及穩步上升期三個階段,目前處于高景氣周期;國民健身計劃為體育產業發展提出明確目標和具體配套措施,將有力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中,在政策上,國家大力推動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在需求端,在人均收入增長以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我國人均運動服飾消費力旺盛,體育服飾行業存在巨大發展空間。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