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13日凌晨時隔高峰8年觀測條件絕佳 年值得大書特書的天文現(xiàn)象之一“英仙座流星雨”的高峰將于13日凌晨逼近。 雖然是典型的流星雨,但據(jù)說今年新月過后沒有月光,時隔8年觀測條件絕佳。 只要天氣好,在觀察比較輕松的夏天,一定要活用不用望遠鏡就能欣賞的天體表演的好機會。 英仙座流星雨(由多顆流星重疊而成,由國立天文臺提供) 根據(jù)國立天文臺的資料,今年發(fā)生的高峰期“極大”是在13日凌晨4點過后。 預計在這前后的11~13日的3個夜晚,將會看到很多。 晚上9點左右開始出現(xiàn),過了半夜,隨著黎明(日出前的天空微微明亮的狀態(tài))的接近而逐漸增加。 據(jù)說在國內,臨近13日黎明,東京凌晨3點左右條件最好,天黑的地方1小時可以觀察50個左右,市區(qū)也可以觀察5個左右。 實際能觀察到什么程度,取決于熟練度和視力等,當然也取決于氣象條件。 流星(流星)是宇宙空間的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殆盡時,成分發(fā)光在夜空中劃出條紋的現(xiàn)象。 彗星的通道上留下了許多帶狀的塵埃,當?shù)厍蛎磕甓嫉竭_那里時,會飛入大氣,發(fā)生流星多發(fā)的流星雨。 地球通過塵埃的地帶,流星群發(fā)生的時期每年都是固定的。 離開塵埃的天體“母天體”對于英仙座流星雨來說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 大小100多個流星群中,特別是流星多發(fā)的被稱為“三大流星雨”。 其中英仙座流星雨每年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 但是,極大的時刻和月光的好條件重合幾乎是8年一次,接下來成為絕佳的時間是2029年。 地球逼近彗星軌道上帶狀殘留的塵埃,發(fā)生流星群(模式圖,國立天文臺提供) 三大流星群(根據(jù)國立天文臺等資料制作) 流星群可以出現(xiàn)在天空的任何地方,但是如果追溯光的條紋延長,就會聚集到一點的“放射點”。 因為塵埃從對面的宇宙空間降下來了。 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英仙座附近。 根據(jù)時間的不同,輻射點的高度越高,流星的數(shù)量越多。 完全無法預測每顆流星何時出現(xiàn)在天空的何處。 盡量在空曠的地方,用肉眼觀察。 鋪上座位躺著很輕松,但有必要確認是可以使用的安全的地方。 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感染,希望不要出遠門,注意避免與他人的密切接觸。 英仙座流星雨解說圖(國立天文臺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