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本穴應用極多,常配天皇治療脾腎兩病之病,輔佐天皇穴發揮作用。故名。
(關注公眾號:董氏奇穴推拿正骨知識網)
定位及取穴:水相穴位置與腎經
之太溪穴位置相符,治療病癥亦以腎
經為主,若針刺時位置稍后,貼筋(跟
腱)針刺,效果更佳。
現代解剖:血管:在內踝與跟腱之
間,前方有脛后動、靜脈。神經:布有
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維杰新用:糖尿、蛋白尿、腎功能衰竭,多見脾腎兩虛之證,故能以本穴治之。治療婦女經痛帶下,月經不調,男子陽痿,遺精。治療尿頻、遺尿、癃閉、水腫等癥。能治腎虛頭痛眩暈,治腎絞痛。治五更瀉亦極有效。牙痛要穴、足跟痛。解說及發揮:
(關注公眾號:董氏奇穴推拿正骨知識網)
1.穴名水相,喻其如水之宰相,極其重要,本穴位置與太溪穴平行鄰近,治腎病及腦病常用,蓋太溪為腎經輸穴及原穴,腎主腦也。而本穴較太溪穴更貼近跟筋,“筋肝相應”,故能肝腎皆治。
2. 又太溪穴為水(腎)經之土(輸)穴,有水土二性,能治脾腎兩虛之病。糖尿病(《金鑒》:太溪穴能治消渴)、腎臟炎、水腫、蛋白尿、腎功能衰竭,多見脾腎兩虛之證,故能以本穴治之。
3.腎陰虧損,腎陽不足皆能治之。本穴為腎經輸土穴及原穴,為先天氣之所發,對內臟有調節作用,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腎陽為機體生命活動的動力,針刺本穴,臨床上治療婦女經痛帶下,月經不調,男子陽痿,遺精、遺尿、癃閉、水腫等癥。
4.尿頻,由于腎氣虛弱,膀胱失職,小便不能約束而導致尿頻,針刺本穴補益腎氣、固凝小便。
5.治腎虛頭痛眩暈。本穴可以補腎益腦滋陰降火,故腎精不足,髓海空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精血不能上充之耳聾耳鳴等,針刺本穴可補益肝腎,頭痛眩暈自止。
6.治腎絞痛及腰痛。腎不主水,則水液停聚,受膀胱之熱煎熬而成結石,濕熱與結石阻于水道致通降失利,發為腎絞痛,針刺本穴有強腰補腎,清利濕熱,暢通氣機,行氣化水,通利水道而止痛,配合下白穴或馬金水穴可排石。位在腰臍線,治療腰痛甚佳。
7.治五更瀉亦極有效:本穴為腎經水穴,可治療水土不合之病,臨床上治療因腎臟虛寒,火不生土所致的疾病,更效。取刺水相,可健脾利水,同氣相求,治療以水相配門金治療五更穴極有效果。
8.本穴為腎經輸土穴,及原穴,亦為回陽九針之一-,為先天氣之所發,對內臟有調節作用,又為三部九候,下部之地,急病重病,必診此脈,如脈絕則病不可救。
(關注公眾號:董氏奇穴推拿正骨知識網)
9.本穴治牙痛甚效(太溪為牙痛要穴一< 通玄指要賦》),一般以腎虧虛火所致之牙痛最為有效。
10.本穴可治腿足紅腫,宜配昆侖并用。亦可治腳膝經年疼痛,亦宜配昆侖并用。還可治兩足酸麻,可配仆參、內庭并用。
11.治足跟痛。足跟為腎氣發源之處。本穴為腎經原穴,能治之。
12. 配火腑海(或手三里)可治耳痛。
[特殊經驗]
五更瀉(現代醫學之腸結核與之近似)即腎瀉,系腎臟虛寒,命門火虛,火不生土所致,水相當腎之原穴位置,又為輸土穴,與脾臟有同氣相求之聯系,復溜為腎經母穴有補腎之功,嘗以水相、復溜為主針,配火散、門金治愈腸結核(五更瀉)之病患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