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學梅很喜歡寫作,她的文筆很優美,常和我們說她最大興趣就是寫作,以后的夢想就是當作家,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境。她的文章在各種報紙上發表過,還得過新概念作文競賽二等獎。 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對,她大學沒有報自己喜歡的中文系而是上了好找工作的會計專業,她的作家夢隨之擱淺了。 記得一次同學聚會,她和我談起她不喜歡會計專業,看見那些數據就頭暈。我說,你的文采那么好,業余時間可以繼續寫文章,只要多寫、多練,一直堅持下去,在寫作的路上一定可以成功的。 大學畢業后,你完全可以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她說本來每天上那些枯燥的專業課就很煩了,下課了只想上網看看娛樂新聞,韓劇之類的消遣時間,哪有心思寫文章啊。 畢業后她進了一家大型企業,做了她一直不怎么喜歡的會計工作。但是她生性好強,什么事只要做了,就想做的比別人好。在她不懈努力下,她專業越來越精通,工作做的也很出色,得到了領導的賞識,獲得了加薪升職機會。工作給了她成就感,這讓她漸漸的愛上了自己的工作。 原本不喜歡的工作,由于勝任而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使她充滿了激情和干勁。 如果只是有興趣,不能將興趣堅持下去,就不可能使興趣開花結果。即使你對一件事情興趣再高,只是想做了做一做,不想做了就不做,那它也永遠只能停留在興趣上,不可能有長遠的發展。相反,即使你對某一件事不感興趣,但是你付出了最大的努力,長久堅持努力,也一定可以有收獲。 所以,在某一方面想要做出成績只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唯有堅持才是王道。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一書中曾說過“正確地工作”勝過“找到正確的工作”。對一件事感興趣,不一定能成功,因為將有興趣的事做到精通是需要長時間付出努力的。不要急于尋找興趣,興趣只是成功的副產品。 從黑色7月邁進大學校園,大家都對自己放松了要求,都恨不得把高中時候為高考復習所占據的玩耍時間都補回來。而且面對新城市,新環境、新同學,大家都很好奇,除了上課時間,其余時間都盡情的玩,生怕辜負了這大好時光。 只有同學T不僅上課認真,下課后也留在自習室里繼續看書。我們都很好奇,他在學什么,原來來自農村的他聽說現在這個專業不好就業,即使找到對口的工作,待遇也不好。 他聽說計算機專業就業很好,最重要的是工資高,盡管他更喜歡中文系,不怎么喜歡計算機代碼,但他還是選擇了自學。 他經常去旁聽計算機專業的課,還購買了計算機專業的課本,有空就看。付出就有回報,大二的時候他就通過了計算機C語言的國家二級考試,大三又過了國家三級考試。 大四的時候報考的一個計算機專業在全國的數一數二的學校的研究生,大家都覺得他有點不自量力,跨專業考研本來就很難,他還報了那么好的一個學校,肯定沒戲。 可他用了最大的努力堅持復習,準備考試,結果很滿意。他如愿以償的考上了理想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后,他進入了一家IT公司,做他喜歡的軟件開發工作。 去年到深圳出差,見到了他,現在已經是某大型IT企業的項目經理,職業前途一片光明。 同學T是典型的將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興趣發展成了事業的榜樣,即使他對計算機并不感興趣,為了內心的渴望,在加上他那四年如一日的堅持,他也在計算機領域混的如此如魚得水。 一件事情當你入門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是很有意思的,我們內心的求知欲,渴望成功的意念都會引領我們找到家。 美國有一個獲獎的教育學研究——一位教育學專家的研究小組調查了很多企業高管,發現他們最關鍵的成功秘訣——既不是高智商,也不是高情商,更不是興趣,而是“毅力”,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持! 興趣對一個人在某一領域是否能成功確實有一定的作用,可是光有興趣就夠了嗎?當然不是,興趣只能領你入門,想把興趣順利發展下去,成為該行業的佼佼者,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正所謂,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興趣固然有用,但是比興趣更重要的是“堅持”。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一旦做好了,做精了,你漸漸的會喜歡上它的,因為,它可以給你帶來榮譽,帶來成就感,甚至帶來財富。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如果你在一個行業里堅持努力五年(約1萬小時),多多少少總會取得一些成績。 畢因士腓特說過:成功之秘訣,在始終不變其目的。 所以,興趣和愛好都不是你最好的老師,堅持才是! 因此,我們急于尋找的興趣,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做好當下的事,并把它堅持下去。 end 愛讀書、愛寫字的我,期待與你相遇,共同分享成長中的故事,一起追求夢想。 更多文章,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