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人民的偉大文化典籍,也是哲學家的偉大智慧。《易經》有陰陽之分,然后變成八卦,八卦兩兩相合,就出現了六十四卦。《易經》是一部偉大而精妙的書,大如煙海,古今中外,無數的學者。 在《易經》中,有十條由古代祖先傳下來的牢不可破的 '天規',太多人都后悔知道太晚了。 1,流水不爭 《易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無常形,順勢而為,為而不爭,方達所愿。 你可以砍掉山川,但你不能阻止水的流動。 '不爭先 '不是不追求進步,而是尊重自然規律,不破壞平衡,不因大失小,不因小失大而迷失自我。 做事不要一時性急,要保持腳踏實地。就像流水一樣,水流緩慢;它不爭先恐后,而是一點一點地積蓄力量。當時間到了,你有了力量,你還在乎什么誰先誰后呢? 細水長流,以待迸發。經驗是依靠經驗來獲得豐富的積累。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經過思考和感悟,一步一步,隨著微妙智慧的發現,當力量充足時,一擊即破。 2、嗜欲深者天機淺 一個人有太多的欲望,就會相應地缺乏智慧和靈性。 玩物喪志,貪欲敗身。 人生貪財、貪權、貪色,沒有不失心智的,而失心智,就是人生不幸的開始。 一個人如果不把事業和修養放在首位,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隨時都會發現自己陷入可怕的危機。 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是不足以談及人生的。 3. 君子知命不算命 萬事萬物有時,有運,有勢。 '時 '就是時機,有天時而運氣未到,也難免落空;'運 '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和在一起,運氣明顯不會動,運氣不啟動,人也會被困住;'勢 '就是勢差,勢差越大,能量越大,猶如瀑布。 這三者合在一起被稱為 '命'。 孔子說。'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命運,你就不能成為一個君子。' 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知道作為一個人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站立和生活;二是知天命,即在有了生命體驗之后,感知天地自然之道,從而順應天命!這就是知天命。 當一個人知道了天命,心里就不再懷疑,可以坦然接受一切,當然也就不再需要算命了。 4.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也許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算盤,計算著自己的收入,然后再計算別人的收入。 千算萬算,人算不如天算;算來算去,算自己! 天就一算,計算什么?計算個人的 '德'。 天地無私,厚德載物,唯德是親,聚一點德,修一點福。 人若為善,必不為天所欺;人若為惡,必不為天所懼。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有忠心,福必至之!' . 5、人情世態,不應過于真實 世間人情看冷暖,人情看高低。 世界上的人情世故因富人和窮人的處境而不同,人們的臉色也因彼此的地位而變得冷漠和火熱。 趨炎附勢是世界的正常狀態。認識到這一點,就應該看淡人類情感的變化。當一個人感到寒冷和失望時,沒有必要詛咒 '狗眼看人低';得意時受到追捧,也不必飄飄然,還是要保留一點清醒! 俗話說的好。'你不能對所有事情都認真,你也不能對所有事情都太認真。' 真誠待人,見賢思齊,應該認真對待;如果對方是真誠的,是不是真面目,就不必太認真!' . 6、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筆直挺拔的樹木先被砍伐,甜美的水井先被清空。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常立于人前,必遭人忌恨! '見不得別人好 '的心態是人類嫉妒心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 因此,一個人有才華是好事,但你不應該到處炫耀和吹噓自己。欺負人只能說明自己的膚淺,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 7、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心態平和,中庸之道,這樣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固執的人往往活得不好,甚至帶來災難。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有人向他推薦了幾個人才,其中一個就是劉錫鴻。劉錫鴻在當時很有名,因為他是一個能寫千字文的好作家,善于談論世界事務。 曾國藩見到他后,認為劉錫鴻 '滿腔不平之氣',擔心他不能忍受。 不久后,劉錫鴻作為副大使陪同郭嵩燾訪問了一個西方國家,兩人鬧翻了。 劉錫鴻寫信給朝廷,說郭嵩燾帶著小老婆出國并與外國人親密接觸,損害了國家的形象。郭嵩濤還寫信給法院說劉錫鴻偷了一塊外國人的手表。 當時的統治者是李鴻章,他與郭嵩燾關系密切,所以劉錫鴻被免職,不再設為副使。 劉錫鴻很不服氣,他寫信給皇帝,列出了李鴻章的十條罪狀。當時,朝廷在外交上信任李鴻章,忽視了劉錫鴻。 劉錫鴻變得憤怒,更加偏執,經常對人說話不客氣,同鄉對他都敬而遠之,劉錫鴻設宴席請客,竟然沒有一個人去,不久他憂郁而死。 8、少事為福,多心招禍 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 對一個人來說,最大的祝福莫過于無憂無慮,而對一個人來說,最大的災難莫過于多疑和恐懼。 正如他們所說。'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對與錯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許多心思,而許多心思是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的。 只有那些整日勞作,瑣事纏身的人,才知道無事一身輕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經常心靜如止水,安靜平和的人,才知道猜忌是最大的災難。 9、真不離幻,雅不離俗 真實和不真實,優雅和粗俗是相對的。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夢也是人生。雖然 '黃粱美夢''癡人說夢''白日做夢 '等經常被人戲稱,但天空將一天分為白天和黑夜,就是為了讓我們一半在現實,一半在夢境=鄉里面。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俗到極致即雅到極致。 10、兩年學會說話,一生學會閉嘴 古人說。'多話是世界上的第一種疾病。語不如默'。 我們在一起談得越多,我們的分歧就越大,沖突就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于表達自己,并在完全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講述一切。如果你真的無話可說,就不要說了。 古人說 '風流不在談鋒盛,袖手無言味最長',口若懸河、豪情萬丈有時并不是一個人的榮幸,而是默默無聞,仿佛思想更深。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易經》的膚淺理解! 讀盡天下書,不如讀一本《易經》。 我不認為這句話有什么不好。如果一個人能夠看透《易經》的智慧,就很容易遠離一些不必要的災難,少走一些彎路,福報自然就會隨之而來。 這樣一看,古代祖先留給我們的《易經》就包含了自然的力量,而宇宙的奧秘就是道的源頭。 《易經》有三個 '易'。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 根據內容的不同,《易經》可分為兩部分:'經 '和 '傳'。 《易經》中有64個卦,對應人生的64個意識決定,闡述了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以及宇宙萬物的規律,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 在生活中,人們確實應該花時間閱讀《易經》,體會其中的智慧,它可以教會我們按照規律行事,做出正確的選擇,使我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無論你是商人還是政治家,無論你是學者還是家長,你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辦法。 然而,我的許多朋友都有同樣的問題:《易經》寫得太早了,而且全書都是文言文,不清楚,所以一般很難理解書中的奧妙。 然后,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我看到了這本《圖解易經》。這本書完全解決了我的閱讀問題,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增加了白話文的注釋和翻譯。 此外,書中還有精美的插圖,以更直觀的方式向你展示《易經》的深度。 從對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八卦的解釋,到對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條都是你可以在工作、事業和生活中付諸實踐的內容。 不僅如此,該書還包含許多實際的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幫助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使我們能夠在余生中受益于古人的偉大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