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古詩六首,乞巧望星河,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 七夕節是傳統中國秋天重要的佳節,它糅合了祭祀,神話,愛情,民俗,團聚,休閑等諸多的內容,其中乞巧是重要的節日特征和節日活動,新奇可愛又合情合理,持續了兩千年。 ”乞巧“是一個什么樣別致的活動呢? ”乞巧”來源于古代對紡織女神的祭祀。織女是紡織之神。上古三皇五帝中的顓頊,是楚地的部落首領,顓頊本人非常聰慧,中國傳統的歷法,四季劃分有他創建的功勞。而他有一個孫女特別聰明能干,會紡織并掌管部落的紡織。這是織女的源頭。楚國,崇尚自然和星辰崇拜,顓頊在傳說中已經封神封帝,成為天上的神仙,自然他的孫女也就享有神的祭祀。每年秋初,正是大規模進行秋冬紡織的時候,楚地的人們自然會虔誠祭祀。 顓頊的后代楚懷王,特地定下秋初的七月七,祭祀織女星和牽牛星。這是國家和宮廷的祭祀。 秦漢統一中國之后,由于楚國的文化影響至深,所以沿用楚國的顓頊歷,其中楚國的七夕也一并同歷法流傳。 但是到了漢朝,七夕的對織女神的祭祀,有了新的內容。那些大量宮廷的宮女除了部分繼續從事紡織,大多數從事的是制衣,縫紉更加精細的女紅勞作。祭祀織女神也增加了新的內容,那就是乞求織女神賜一雙巧手,穿針引線,做出更精美的刺繡和衣裳。 漢朝宮廷仍舊有牽牛織女神的秋祭,但是形式已經非常時尚和歡快。 “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東晉葛洪《西京雜記》 這是漢朝宮廷的七夕節。里面傳達了很多信息。 一,七夕高樓集體活動,這高樓是官方同意的活動地點,和織女星有關,因為高臺祭祀星辰,古已有之 二,開襟樓,與衣服紡織品相關,至少字面是相關的。 三,穿七孔針,當然最普通的解釋是七枚針,此時重點已經從紡織轉向了服裝制作。 四,這種穿針乞巧的活動是從宮廷走向民間的。 但為什么這個節日的活動這么受人們喜愛呢,從貴族到民間,這是因為紡織衣裳制作,是家家都必備的生活項目,尤其是女性,她們一生都從事著這種勞作,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而穿針乞巧,正是對她們生活工作的一種肯定和樂趣。 實際七夕節帶動的是整個社會的狂歡。因為男人有祭祀的責任,而七夕沸騰了幾乎所有女性 。 唐朝的七夕,簡直是舉國狂歡。這是開元天寶的宮廷。 ”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開元天寶遺事》 從中可以看到: 一,唐玄宗主持高臺祭祀牛女二星,明面上不是愛情,而是織女是紡織之神,而牽牛是農耕之神。 二,乞巧的內容,穿針,用五色線。以一人九口針算,以宮廷千計萬計的宮女,以瓜果之勝,通宵達旦,這繁華熱鬧不亞于春晚。 ”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嬪乞巧忙。 總上穿針樓上去,競看銀漢灑瓊漿。“唐朝和凝《宮詞》 和凝雖然是晚唐五代的詩人,但是他的這首宮詞,已經很好寫出了宮廷七夕的乞巧之盛。七夕節實在是個熱鬧狂歡的日子。到處歡歌笑語。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朝林杰《乞巧》 民間那也是充分響應。這是唐朝的宮廷外,家家都在月下穿針,用紅絲妝點庭院。女眷多的家庭想比紅樓夢還熱鬧,競技,輸贏,歡笑,穿盡紅絲幾萬條,看起來夸張,但是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這樣的游戲里,加上裝飾節日的彩帶,長安至少有百萬紅絲紅幡吧。 ”乞巧望星河,雙雙并綺羅。 不嫌針眼小,只道月明多。“《乞巧詞》唐朝·施肩吾 這是在院子里開展的乞巧活動,將綾羅針線擺在月光星光下,然后對著天光穿。 這往往是少女的最愛,因為可以鍛煉眼神和手指的靈巧。 居然有個傲嬌的女孩馬上就穿好了。 而且她是選擇最小的針,針孔最小。 不怪姐姐我技術好,實在是今天的月亮實在明亮。這傲嬌,這得意。 ”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隱映花奩對,參差綺席分。 鵲橋臨片月,河鼓掩輕云。 羨此嬰兒輩,吹呼徹曙聞。“唐朝權德輿《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 這是老爺爺看孫女孫子們乞巧,他的夫人肯定是組織者。 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孫輩,在院子里做著乞巧游戲。可天上并不太樂觀,因為一會晴,有月亮在銀河邊,一會又陰了,浮云遮住了牽牛星。 老爺爺老眼昏花,只能羨慕孫輩樂此不疲的游戲,通宵達旦。 一定是這位小孩在這輪穿針中贏了,而那個在另一輪中獲勝。 這不得不佩服小孩子們的熱情和投入啊。 “天孫今夕渡銀潢,女伴紛紛乞巧忙。 乞得巧多成底事,祗堪裝點嫁衣裳。”宋朝劉宰《七夕》 宋朝的七夕更加民間化和熱鬧,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銀河相會的日子,女孩子們已經忙著乞巧。這宋朝的乞巧節比唐朝還熱鬧。從七月一日開始起,街上就有專門賣乞巧的用具,七月七日的頭三天,街面上已經人山人海,車馬不能通行。他們到底買什么呢? 一,有著七夕節特色的裝飾物。 二,有著各色布匹和針線。 三,有著時興的衣裳布料。 四,有各種新鮮蔬菜瓜果,祭祀香爐等。 五,有著各種適合庭院娛樂的物件。 六,當然街道上有各種吃的,玩的,歌樓酒肆,還有說書唱戲的。 回到庭院乞巧,當然每個女子打扮得如神仙妃子,當然乞巧的內容更多樣,不僅穿針比賽,更有可能還有新奇的獎勵,彩頭。 所以乞得巧越多越好,一方面證明自己心靈手巧,另一方面,各種獎勵也增加了嫁妝的價值吧,萬一獎勵的是上好的絲綢布匹,或者銀子呢?又或者七夕本身就帶著被長輩相親的含義,怎么不會努力表現? “西山云凈換新秋,碧樹堂深野水流。 此夜畫闌都乞巧,月明何處望牽牛。”王士熙《題扇三首·其一》 這是難得遠離了都市,在郊區或者山區,天上銀河,照耀西山。 跳脫出熱鬧,再來看看七夕和乞巧。你會發現,那最熱鬧的民間和牽牛織女的相會不相干。人人都求著織女神保佑,那織女就算是今夜不織布,也實在忙碌啊,按照神話里傳說,難得這個日子,她可以卸下工作的擔子,和夫君和情郎好好約會,怎奈明星沒有私生活,世上的人無心去看牽牛,也許織女也沒空渡河了吧。 所以七夕節非常可愛,是個包羅廣泛,卻又人人可以代入自己的盛大的節日。 乞巧的是真心乞巧,因為織女是紡織神,期待團圓的又把牛郎織女當成團圓之神,戀人們把牛郎織女當成愛神。 只是牛郎織女還有自己的任務就是相會,可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織女星和牽牛星真正走到一起過,難道是因為織女太忙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
|
來自: 昵稱4442709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