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豆瓣評分8.1分,926人評價 這是一本記錄關于生命與生活思索的書,寫給內心柔軟卻迷路人間的人們: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一再提醒我們的,就是好好把握當下,以不會令自己將來后悔的方式去生活。書中收錄了作者癌癥治療的經歷、對人生的理解、對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憶與反思;以及關于故鄉、關于親情等的深切感悟。在病隙日記中,作者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細節,以生死經歷總結出許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觀點,以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不斷與命運抗爭,令人重新審視“活著的意義”,理性看待死亡,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于娟(1978-2011),她生前是海歸博士,也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優秀的青年講師,同時集妻子、女兒、母親的角色于一身。她不是一位純粹意義上的作家,但文字真摯有才情,即便患病時也盡可能展現明朗的生命力,更不失純樸的本色。她不愿任何一個人在生命的單行道上摸黑前行,于是在與病魔頑強抗爭的過程中,通過“復旦教師抗癌記錄”的新浪微博和“活著就是王道”的博客,記錄生命最后的旅程。 1.該有的日子會那么一天天過去,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理應是現實生活最平穩的底色,至于人生夢想,且作個信念,有如錦上添花的金絲線,若不得機會繡上去,不添花也沒有啥,也罷了。畢竟,人不能沒有心氣兒,卻不是僅僅活那口子心氣兒。
2.我的房間很小,我就把窗戶開得很大。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諾言許得很輕。我的往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得很滿。我的喜悅很少,我就把笑容積得很多。
3.國外的閑適猶如一碗清水,腹饑的行人吃下,會更懷想故里短短長長千絲萬縷的陽春面,那價廉而悠長的過往。 而通過看似無用的讀書卻能讓人的心靈保持或越發柔軟。 首先她不會盲目地報考,看看人家考啥自己就報名;其次她不會再把自己當牲口,進行突擊考試,讓自己每次都脫層皮;最后她會嘗試找回讀書的熱情和重讀,去體會讀書的樂趣和作者的思想。她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追求,或者追求很少,那么無非行尸走肉;如果這個人的追求止于個人自我享樂或所謂個人價值實現,那么無非常人;如果這個人一生都執著貢獻,完全不考慮自己,似乎有點太過超然而脫離了現實。也許,一個真正快樂而成功的人,應該將個人的價值實現融入到崇高的社會事業中去,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金貴銀貴不如命貴,癌癥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是卻最舍得花錢。為啥?是因為他們希望能活下來,希望能夠擁有健康。她應該不會再瞎吃八吃,應該不會再暴飲暴食,應該不會再突擊熬夜,應該不會讓自己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應該會更加注重環境質量。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她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她的文筆很好,灑脫而有哲思,我摘錄一些與大家共享:- 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
- 發現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沒有時間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如此。
- 透過生死,你會覺得名利權情都很虛無。其實,你一直是你,只是別人在談論你的時候,你忘記了你自己是誰而已。
- 也許任何東西,得到之前,不要輕言珍貴,失去之前,不要輕言輕賤。
她說:人之一生,猶如趕路,背負行囊馬不停蹄,從起點到終點,從生到死,奔波勞碌中也遇人無數。能有緣遇到,同路,并肩走上一程,即算緣分和幸事。 通過看她的文字,看到了她的愛人、她的朋友、她的長輩、她的孩子。雖然說人注定了要學會一個人走,但在前進的路上,有這些溫情,是人生大幸。 她的愛人光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求老天讓你活著讓我這樣擦五十年屁股”;她有可以隨意聊天的優秀朋友;有愛的人一起策劃并出版了她的圖書;她的媽媽在追悼會現場摸著女兒的照片久久不愿離去。對自己的孩子土豆,她寫道:“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這本書只想告訴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會過去。失戀也好、事業失敗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絕癥也好,神馬都是浮云。于娟說自己喜歡尼采的這句話: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五色圖書,五彩人生,周日繽紛日快樂!
悅讀者:清歌 我們該如何度過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