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家特約回答:全科陳醫生)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確診,但是介于糖尿病與正常人群之間還有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波動與6.1mmol/L-7.0mmol/L但餐后血糖正常)以及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波動于7.8mmol/L-11.1mmol/L)兩種情況。一般而言,空腹血糖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而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如果長期空腹血糖偏高,在持續一段時間后,餐后血糖也會隨之升高。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晚間降糖藥物用量不足或者進食過多導致的真性空腹血糖升高,另一部分則是由于夜間胰島素過量后引起低血糖,身體為了調整血糖,使體內胰升糖素、生長激素等可以升高血糖的激素顯著分泌增加而導致第二日晨起空腹血糖升高。對這兩種情況最好的鑒別方法就是加測凌晨2-3點血糖,根據鑒別結果來決定藥物的加減量。 餐后血糖,指進食第一口開始計時兩小時的血糖。餐后血糖對預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偏高的人群中,意味著血糖波動性更大,而血糖大幅度波動又會增加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氧化應激反應會對血管內皮造成非常大的損傷,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的病死率、腎血管病變的發病率和餐后血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除此以外,也有部分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早期死亡率也是隨著餐后血糖上升而增加的,并且和空腹血糖沒有明顯相關性。 所以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血糖,對于糖尿病的診斷以及是否控制良好來說,都非常重要,并沒有孰輕孰重之分,應該把這兩個指標都盡力控制到理想范圍,才能更好的維持身體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