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發初期,傳統景區是旅游市場的主流,但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大量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新景區不斷涌現,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傳統型觀光型旅游景區開始面臨強力挑戰。基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傳統的觀光型旅游景區已無法滿足游客需求,在規劃中也容易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缺少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 由于傳統觀光型景區憑借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區位優勢迅速發展起來,缺少統一的規劃和設計,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隨著景區的進一步發展,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顯現出來,如接待能力超負荷、可開發的旅游項目少等,這就需要對傳統觀光型旅游景區進行規劃的升級。如海拉爾壩后景區是一處沿海拉爾河兩岸自然風光而開辟的景區,離海拉爾市區約一公里,有山有水有樹有草而深得游客特別是本地人的青睞。但是在景區約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建了大小不等十幾家蒙古包或旅游點,由于自行選址,低水平建設,缺乏規劃,使景點布局顯得非常混亂。 二是傳統觀光型旅游景區發展落后,跟不上需求 有些傳統觀光型旅游景區發展滯后,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游客熱衷于四處觀光旅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區就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在經歷了數次疲勞之旅后,人們開始冷靜下來,開始選擇休閑度假游。據專家分析,21世紀觀光旅游將讓位休閑度假旅游。在目前的世界旅游市場構成中,休閑旅游占了62%,雖然中國正處于休閑度假游的起步階段,但將很快進入“黃金時代”。目前,景區簡陋的服務和局促的接待設施與火爆的市場之間的矛盾彰顯。有些觀光型景區,只有少量的簡易的餐館和旅店,并且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衛生條件較差,價錢較高。小商小販隨意擺攤,所售商品檔次低。幾乎沒有什么休閑娛樂設施,難以留住客人。配套設施缺乏將阻礙其向休閑度假景區轉變。 三是旅游產品單一,項目設置匱乏。 傳統觀光型旅游景區旅游產品單一,缺少高檔次具備國際水準的旅游產品,沒有形成國際性的品牌,同時,旅游項目設置匱乏,缺乏互動性和游客的情景體驗和參與。觀光型景區對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挖掘嚴重不足,產品和服務單一,開發建設水平低,品位不高,缺乏深度和廣度,旅游設施陳舊落后,旅游項目單一乏味,缺乏一批科技含量高、參與性、娛樂性強的旅游產品。在投資建設旅游項目的同時,缺乏科學的論證,沒有突出文化特色,沒有把人文景觀和當地的歷史、自然地理、風俗有機的結合,使之協調配合。主要景區很多都是運用常規的思維而產生出來的平庸產品,沒有旅游感召力,形成不了一種標志性的旅游品牌,顯示不出獨有特色和強烈的個性魅力,致使整個景區形象蒼白模糊。其實旅游資源只有與文化相聯,才能有活力,才能有根。以迪斯尼樂園為例,迪斯尼公園是風行全球的人造主題公園,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立足美國文化,美國文化本身是強勢文化,并且還在不斷強化中。中國文化更為博大精深,但是我們對文化的發掘卻還遠遠不夠,大多數只停留在外形渲染的層面上。旅游收入主要靠門票和場地租賃,綜合效益較低。 四是缺乏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在傳統觀光型旅游景區中,只是注重“觀光”,而忽略人本化服務理念,難與我國旅游發展相適應。瀚海域達結合當前狀態提出,旅游設計規劃,必需以人為本旅游因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產業而備受關注。 人們對旅游行為及旅游產業的廣泛關注正是緣于其突出的經濟效應,但旅游的本質屬性在于其文化性。正是人們準確認識到了這一點,各地在發展旅游經濟時,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旅游開發沿著各自文化的特質屬性在發展,旅游產品百花齊放,人們的旅游過程也著著實實變成了一次與居住地或同或異的文化大餐。旅游開發規劃的文化導向,引領全國各地旅游產業走向了輝煌與浪漫。 但同時,過于強調文化及文化的再現又會走入一種極端的泛文化誤區中!旅游業的發展必須回到其根本的出發點,即人的需求的滿足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