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遙,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境內現存不可移動文物1075處,各級文保單位143處,其文物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國縣級城市中名列前茅,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來到平遙,除了聞名中外的平遙古城,還有多座在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古寺值得一看,雙林寺就是其中一座。 雙林寺,位于平遙縣西南六公里的橋頭村,由于戰國時期這里曾是趙國的中都,故一直被稱作中都寺。到了宋代,根據佛祖釋迦牟尼在天竺拘尸那城沙羅雙樹之間圓寂的傳說,更名為雙林寺。寺廟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根據寺內“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碑刻記載,距今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整座寺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74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和佛母殿等殿宇,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與普通寺廟不同的是,雙林寺中的唐槐、宋碑以及古建、彩塑和壁畫,都堪稱稀世珍寶,素有“東方彩塑藝術寶庫”之稱。 踏入雙林寺的山門,就如同走進了一座藝術殿堂,遍布各殿的彩繪泥塑,歷經千年沒有修繕,卻依然色彩艷麗,表現了形形色色的世俗人物和生活景象。尤其是天王殿廊檐下的四尊金剛塑像,每尊高達3米,個個橫眉立目,活靈活現,讓游客感受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武氣勢。 據統計,雙林寺內供奉著天王、羅漢、觀音菩薩、供養人等彩繪塑像共2052尊,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566尊,它們繼承了我國唐、宋、遼、金、元彩塑的風格,構思巧妙、氣勢磅礴,高超的藝術造詣今人嘆為觀止,被譽為中國佛教造像寫實主義的代表作。 位于第二進院東側的千佛殿,供奉著彩塑菩薩500余尊,約占全寺的四分之一。這些菩薩和飛天塑像衣著各異,姿態多變,尤其是位居正中的主像“自在觀音”,一改傳統的佛教造型,右腿曲蹲,左腳輕踩荷葉,臉頰豐潤,雙眉輕輕抬起,線條流暢又氣韻十足。 矗立在“自在觀音”身旁的這尊韋馱菩薩,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之一,也是整個雙林寺最為精彩的塑像。它的造型剛柔并濟,武中蘊文,面部表情極其擬人,尤其是“S”型扭動的身姿,如同舞臺上武生的精彩亮相,完美表現出它的剛勁和雋美。 放眼全國的寺廟,再也找不到一尊動作和眼神如此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韋陀,而如此高超的藝術技巧,歐洲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掌握運用,因此雙林寺的這尊韋馱菩薩也被海內外專家贊譽為“神品”、“天下第一韋馱菩薩”。 1997年,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其“一城二寺”的世界遺產界定清單中,雙林寺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與熱鬧的平遙古城相比,雙林寺可以說是門庭冷落,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里走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