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7月10日,杭州正值梅雨季節。蜜蜂一般要等待雨季過后才出來采蜜。然而,有一只“蜜蜂”卻早早地開始扇動翅膀,最終掀起了房地產行業的一股風潮。
當天一大早,坐落于杭州西湖區的綠城大學里人頭攢動。上午9點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和綠城管理董事會主席郭佳峰上臺,同步香港聯交所敲響了上市鐘聲。
從此,綠城管理(9979.HK)成為了中國代建第一股。 
綠城管理上市
市場非常待見這個代建股,當天收漲30%,一年后漲幅更超過100%。 很多成功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坎坷。
當時光流轉到三年前,這個行業的獨角獸,卻險些“夭折”:當時綠城中國的股東有不同意見,上市進程再三擱置,甚至有可能拆解綠城管理,將相關業務和人員分散到綠城中國各個區域公司里。 幸虧張亞東多方斡旋,最終說服股東,推動了綠城管理的上市。 回看綠城管理10多年的發展史,它就像一只穿越地球周期的小蜜蜂,當很多龐然大物轟然倒下,它依然還能翩翩起舞。 綠城管理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的?在綠城管理背后有著怎樣的經營邏輯和生意經?今天艷姐來個深度揭秘。綠城做代建的起點始于2005年,當時綠城在杭州市江干區代建了一個城中村項目。 當年綠城嘗試做政府代建,可不是為了企業盈利,也沒有什么商業模式的規劃,更多是為了幫政府解決難題,希望獲得好的社會口碑。 雖然2005年之后綠城還陸續代建了一些保障房項目,但那個階段的綠城,業務重心依然在傳統的房地產投資與開發上。 直到2009年,綠城銷售規模位居全國第二的位置,綠城當時的目標是要趕超萬科,為此儲備了很多的管理力量和上下游資源,準備大干一場。 然而2010年,宏觀調控政策出臺,房地產市場下行,綠城的很多資源儲備出現了過剩的情況,尤其人力資源。綠城人無地施展拳腳,當時的想法就是能力輸出,幫別人操盤。 那個時候幫中小開發商做商業代建難度其實是比較高的,沒有什么成功案例可以參考,雖然綠城已經積累了一些做政府代建的經驗,但那主要是工程營造環節的管理,這和需要綠城品牌、產品標準、客戶資源以及供應鏈體系輸出的商業代建是完全不一樣。
這一年,當時負責綠城整個運營體系的李軍自尋出路,拓展并操盤了綠城的第一個商業代建項目。這個項目位于浙江溫州,是李軍的老家,對于家鄉的本土情節加上又是綠城首個商業代建項目,李軍和團隊是躊躇滿志的。 2010年開始,溫州房價持續下跌、銷售困難,代建項目的委托方面臨現金流壓力,2013年的春節年關還出現了農民工圍堵討薪的場景,李軍因此被110帶走談話了。成敗之際,李軍向當時的綠城鼎益借了1500萬現金,才得以幫助項目度過難關。好在2014年開始,溫州市場回暖,這個代建項目最終化險為夷,加之品質一流,更受到購房者的追捧。 這只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實際上,綠城管理進入代建這個無人區后,還是碰到了各種紛繁復雜的問題: 首先是委托方和代建方的合作理念問題。比如委托方更在乎利潤,要控制成本投入,而脫胎于綠城的綠城管理更在乎品質展現,兩者的理念不同,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碰碰磕磕; 其次,代建方不是投資主體,其實很難把控委托方實際的資金情況,項目銷售得好或不好都有可能發生現金流問題;出現這些情況時,原來設定的代建目標與開發計劃都需要動態調整。代建和自投開發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要從甲方的投資思維變成乙方的服務思維。從2010年到2015年,綠城一直在代建領域進行探索和實踐,但那時綠城旗下有諸多代建公司,包括綠城建設、綠城鼎益、綠城時代等,代建力量比較分散。 直到2015年,這些代建公司陸續被收并購后,進行了業務重組,綠城管理才正式組建。 2014年的融綠之爭,讓綠城元氣大傷,原因此前的綠城資金短缺、經營困難,雖然融創之后最終央企中交入主,但其并未實質性注資到企業,當時的綠城拿地已幾乎停滯,開發規模不斷萎縮。綠城管理在這個時點成立,恰好保留了綠城的這部分有生力量。當時不少優秀的區域總、項目總都加入了代建板塊。正是這一批綠城人的加入,讓綠城原來的組織文化與品質精神在綠城管理得以延續,繼而成為代建領域的夢之隊。 數據也證明這批夢之隊的強勁實力。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綠城管理代建項目銷售規模達到745億,已相當于一家地產50強的銷售額;加上不銷售的政府代建項目,綠城管理代建項目的在建面積超過4000萬平米,這已經是地產TOP10的開發體量了。 不過,成績背后也有隱患。綠城管理上市前后還是發生了比較大的人員流動情況,甚至很多投資人也開始擔心管理層的穩定性問題。 因為沒有管理層持股安排,有一些投資人在路演中追問李軍:你會在公司待多久?于是,李軍變賣了自己的房子,從2020年9月開始,連續8次增持公司股票。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行為:一群創業者帶領企業上市,但卻沒有公司股權,然后自掏腰包從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年報發布會上,李軍擲地有聲的表示:我要把在綠城賺到的每一分錢都買成“9979”的股票。 資本市場感受到了管理層的決心,股價開始上揚。大股東也開始調整激勵政策:于2020年平安夜,向45名選定參與者授出合共3574萬股股份。據說,綠城管理新的期權計劃正在討論中,預計會有更多的管理骨干成為公司股東,構建發展共同體。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綠城管理就像一只幸運的小蜜蜂,在一些關鍵的節點始終堅持初心,通過一次次的努力,最終找到了美麗的新家園。李軍將綠城管理定義為服務型企業。服務行業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滿足客戶需求”,雖然綠城管理有非常強大的總部和專家隊伍,但規模擴大后,也開始出現服務半徑過大、服務響應不及時的情況。 為此,綠城管理近期著手進行組織變革,增設和完善一些區域公司和城市公司,把權力下沉到一線隊伍中去,發揮貼身服務的優勢。這和當下很多房企做組織扁平化的收權不同,組織扁平化后,決策更集中;而綠城管理則是放權,放到一線去,讓一線團隊更有自主權。因為代建服務就像上門的“家政保姆”,有些時候“主人”(委托方)會對“保姆”(綠城管理派出員工)提出各種要求,這時候保姆是無法事事呼叫總部支援的,這就需要一線團隊的守底線精神和臨場應變能力。綠城管理把這種服務模式稱為“按需定制”,這有別于主流房企的管控模式,現在越是頭部房企越講究執行力,往往全國一盤棋,通過產品標準化、管理統一化、行動一致化來提高周轉率。但綠城管理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自己的“代建4.0”體系,江湖盛傳這是李軍參考德國“工業4.0”的柔性管理理念而來的。中國有句老話叫眾口難調,綠城管理代建的項目實在有點多。從中報數據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6月30日,綠城管理于全國28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96座城市擁有334個代建項目,合約總建筑面積8400萬平方米。因為每個委托方的真實需求、每個項目的關鍵節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簡單的用一套管理標準打天下,這也是很多頭部房企做不好代建項目的底層原因。這就迫使綠城管理要通過組織變革,打造一個敏捷組織來應對多變的需求。綠城管理的敏捷組織是從蜜蜂的分布式管理得到靈感的,除了設定的底線要求外,其他管控動作都可以根據內外部環境來應變。關鍵原則就是讓項目跑得更快、開發效益更高。當然,這還需要輔助以適當的考核激勵政策,減少無效管理環節、激勵價值創造者。 就像蜜蜂出去尋找蜜源,蜂王是不需要下達命令的,一群蜜蜂各自出去偵查,回來后跳舞吸引更多蜜蜂前往,最后吸引數量最多的蜜蜂就決定了蜂群的方向,簡單帶來高效。 在7月份上市周年活動中,綠城管理推出其文化大使,原型就是蜜蜂。
這也許是因為蜜蜂的特質和綠城管理要做的兩件事情相關:第一件事:深耕政府代建,為城市提供服務,這和蜜蜂的利他精神吻合。 行業內外很多人提起綠城,恐怕第一印象都是:這是一家追求品質的企業,這是一家做高端住宅的公司。也許他們想不到的是,綠城下屬的綠城管理還是中國最大的政府保障房建設服務商。截至2021年6月30日,綠城管理的政府代建項目總合約面積達3610萬平米,在建面積超2600萬平米;而且由于國家政策支持,今年上半年政府代建業務獲得了歷史最高增長。16年前,綠城代建的起點就是為城市原住民造好房子,利他是綠城的初心。如今,綠城管理還在堅持為城市提供服務、為社會創造財富,代建的保障房項目屢獲政府和百姓好評。未來,中國房地產開發模式有可能從香港模式逐步向新加坡模式轉變,那么政府主導的保障性用房以及存量改造、城市更新等業務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綠城管理的十幾年經驗積累和能力建設也許正好趕上這個風口。政府代建和商業代建等多元領域業務的齊頭并進,無疑將幫助綠城管理更加穩健地實現長期戰略目標。第二件事:堅持分享,開一個高品質“農貿市場”,這和蜜蜂的協作精神相符。 李軍曾經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房地產從業者其實就一農民,好不容易湊錢買了塊地,辛勤勞作但主要還是靠天吃飯(宏觀調控、貨幣政策等影響)。而代建就是別人有塊地,我們帶著種子(成熟產品)、帶著工具化肥(供應鏈)去幫忙種地,然后發動新老客戶(品牌優勢)購買。代建本質上賺的還是辛苦錢,需要各種社會資源支持,所以不如升級開個“農貿市場”。最近綠城管理聯合中原建業、雅居樂房管、金地管理、當代綠建、華潤置地這些代建領軍企業,成立輕資產聯盟。這就好比農貿市場里有了更多種地的好手,有地的委托方來到農貿市場,就有更多的挑選余地,而且每位種地能手的種子和技能是不一樣的,甚至還可以組CP。另外,這個農貿市場因為有很大的流量,所以賣工具、賣化肥的商家也多起來了,甚至還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入駐,培訓如何種地、如何打造供應鏈等,還有信用社也開張了,支持買地前融、惡劣氣候現金流支持等。最后,這個農貿市場越來越興旺,有各種地主方、也有各路種地能手,因為有高品質的種子和農產品、所以有很多慕名而來的購買者,還有物美價優的供應鏈、以及各種金融機構等。這其實就是綠城管理要打造的代建生態平臺。通過分享與協作,構建起強大的競爭壁壘和發展動能。上述兩件事,當下的房地產行業大概只有綠城管理能夠做到。綠城管理以蜜蜂為精神圖騰,致力于探索和分享,致力于改善人們的居住品質,就像其CEO李軍在新春致辭里寫的——未來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我們堅信:惟有生活最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