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紅樓夢對劉姥姥很是討厭,一個打秋風的老太婆。想方設法的和富貴人家攀親戚,把自尊自愛踩在腳下。到了人家里阿諛奉承也就罷了,還見什么要什么。簡直是應了那句老話:娘家姓菜,樣樣都愛。 經過十幾年的成長和生活的洗禮,再看劉姥姥,她可不就是一個極有智慧的豁達之人。家庭困難之際,她有條有理的跟女婿講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的道理,心胸自比男兒寬。而后又想主意解決家庭困難,想到了賈府,自己主動前去也算是一種獻身了。 “你又是個男人,又這樣個嘴臉,自然去不得,我們姑娘年輕媳婦子,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舍著我這付老臉去碰一碰。” 劉姥姥自然是不傻的,去之前已經做好了賣老臉的準備。后來想想,如果真換劉姥姥的女兒女婿去,也不見得能拿到銀子吧。 第一次進賈府,面對王熙鳳劉姥姥的緊張自不必說。劉姥姥未語先飛紅的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論理今兒初次見姑奶奶,卻不該說,只是大遠的奔了你老這里來,也少不的說了。”忍恥要了二十兩銀子,夠莊稼人一年的開銷。 想想生活的困苦和家里的光景,這樣的恥辱又算得了什么?第二次進賈府的劉姥姥顯然更加豁達,也更加放得開了。當然,這里面也有感恩的成份在。 剛進賈府,賈母和還在種地的劉姥姥一番對比之后自稱“老廢物”。細想來還真是,劉姥姥也算是她們家的建業功臣了,創業啟動資金不就是劉姥姥籌募來的嗎。跟建功立業又能吃能種地的劉姥姥相比,走兩步就需要揉腿捶背受風寒的賈母可不就是個老廢物嘛。 類似這樣的對比無處不在,賈府一頓的螃蟹恰好是莊稼人一年的開支;賈母的食不知味和劉姥姥的“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賈府用軟煙羅糊窗戶,劉姥姥連做新衣服的布料都沒有;賈府把吃不完的飯菜拿去給王熙鳳喂貓,劉姥姥卻連鵪鶉蛋都沒見過…… 一番打趣之后,大家給劉姥姥道歉,劉姥姥是真的不在意,而且心里跟明鏡兒似的。 劉姥姥笑道:“姑娘說那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 劉姥姥也是個講情義的莊稼人,第一年拿了人家的錢,第二年就來送瓜果蔬菜。當然,第二次也可能是帶著目的來的。走的時候想必也是超額完成任務,帶走了一百多兩銀子和很多的布匹衣服,珍玩器件。 都說劉姥姥打秋風、母蝗蟲,雁過拔毛。可誰又說得清楚究竟是誰占了誰的便宜呢?那些綾羅綢緞也不知道在賈府的大倉庫里壓了多少年,與其留著發霉不如給了劉姥姥吧。而劉姥姥帶來的歡樂和野味兒,于賈府不知道比那些山珍海味兒金銀珠寶珍貴多少倍呢。大家也算是各取所需了吧。于目前鼎盛時期的賈府,得到顯然沒有給予更有幸福感。 更重要的是,在賈府被抄家敗落之際,劉姥姥又前來探望。之后營救巧姐兒,使巧姐兒成為金陵十二釵里面結局最好的人兒。這個給予應該是賈府最想要的禮物吧。忘了是叔本華還是哪個哲學家說過:貧窮,剝奪了窮人給予的幸福。可在劉姥姥這里卻不盡然,物質的幸福遠沒有內心的快樂來的真實有力量。 相反,再看賈母,雖然不好聽,可不就是老廢物嗎。吃不動的走不動,出門就要坐轎子,走兩步需要捶腿按摩。可這卻也是很多孝子孝女窮盡畢生想要給自己父母營造的晚年。 喜歡劉姥姥,一個有個大智慧的可愛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