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 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唐代詩人元稹在其《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中寫:“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八月,不知不覺,我們與秋不期而遇…… 天高云淡,涼涼微風,黃黃的葉子,飄落那一瞬間,感慨油然而生。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夏日的浮躁漸變為內斂的沉思。 郁達夫《故都的秋》中說: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諺語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愿在收獲的季節里,細心品嘗歲月靜好的溫馨,書寫自己心靈之韻味。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二首(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是詩人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 整首詩的格調很高,詩人身處逆境卻毫不悲觀,志存高遠、奮發向上的精神,以及豁達樂觀的情懷一向為人所稱道。 秋季,一個有悲愁的季節,蕭條的落葉,不知不覺引發愁思、孤寂之情。 但詩人的感受卻是與眾不同的,在這樣的日子里,一只瑩潔的白鶴排云直上,沖向藍天。 這種豪氣沖淡了逢秋生悲的氛圍,從而表達了只要有志氣,人生就不覺得寂寞。 羅蘭說:原來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詩情和智慧去涂染,將都成為深沉激動的美麗。 ![]()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秋涼晚步 【宋】楊萬里 秋氣堪悲未必然, 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 荷葉猶開最小錢。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詩人楊萬里在凈慈寺送好友林子方,不暢敘友誼如何深厚,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 而是通過對西湖夏日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他這種樂觀豁達的心態在《秋涼晚步》中依然保持。 輕寒的秋天,正是我想要的,荷花雖凋謝了,但還有剛長出來的,如銅錢那么圓的小荷葉。 有心之人,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能發現季節之美好。 作家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寫: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元九:唐代詩人元稹的別稱。 立秋,詩人在京城有名的曲江池,思念在長江邊的江陵城中的好友元稹。 思念,總是毫不留情地占據秋天。人在秋天走過,思念,從未斷絕過。 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一輪明月,兩地相思,是一樣的。 新秋到來時的彼此懷念之情,應該是一樣的吧? 秋,一個思念的季節,一個如詩的季節。離別在秋,回憶在秋,美好在秋……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的這首《山行》美輪美奐,家喻戶曉。 大詩人李商隱為之贊嘆:“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 停下馬車來,只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后楓葉那鮮艷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這時,不由地想起作家莫言在《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寫到:我知道看紅葉的人比紅葉還要多,美景必須靜觀,熱鬧處無美景。 大自然不缺少美景,而是缺少用心看美景的人。 秋天的到來,詩人杜牧沒有感傷哀嘆,他用筆把大自然中最美的秋色描繪出來,體現詩人豪爽大氣的品行,也表現了詩人不同凡響的見識。 ![]() 秋天,漫天落葉,若能把每一場畫面剪切成一個個鏡頭,多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