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高珊珊 水果嶺南水果品種繁多,顏色鮮艷,營養(yǎng)豐富,口味鮮美,是炎炎夏日不可缺少的美食,嶺南水果還具有藥用價值,其果實(果肉、果核、果皮)、葉、花、根、樹皮等都有非常神奇的功效,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果實的藥食作用吧。 荔枝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 食療藥膳:【大米荔枝粥】 ① 功效:壯陽益氣,適用于脾虛泄瀉、產(chǎn)后水腫患者食用。五更泄瀉患者服用此粥更有效。 ② 原材料:荔枝干30g,大米100g。 ③ 做法:將荔枝去皮備用,將大米洗凈,和荔枝同時入鍋熬煮成粥。 ④ 用法:空腹分2次服食。 注意事項: 1、荔枝果肉:陰虛火旺者慎服。 2、荔枝不宜多食,若連續(xù)、大量地食用鮮荔枝會產(chǎn)生頭暈、心慌、臉色蒼白、饑餓感、出冷汗、惡心、手足無力等癥,嚴重者還可出現(xiàn)眩暈、抽搐、呼吸不規(guī)則甚至突然昏迷、脈搏細弱、類近低血糖癥狀,醫(yī)學上稱為荔枝急性中毒,即荔枝病。 3、荔枝核:無寒濕滯氣者勿服生。 荔枝全身都是寶 1、果肉(荔枝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jīng)。 功效:養(yǎng)血健脾,行氣消腫。 主治:病后體虛,津傷口渴,脾虛泄瀉,呃逆,食少,瘰疬,疔腫,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5-10枚;燒存性研末;或浸酒。 ②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治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醫(yī)方摘要》) ② 治瘰疬潰爛:荔肉敷患處。(《泉州本草》) ③ 治老人五更瀉: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2、種子(荔枝核)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微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 功效: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主治: ① 疝氣痛、睪丸腫痛:本品主入肝經(jīng),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溫祛寒,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之功。 ② 胃脘久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溫通,入肝胃經(jīng),有疏肝和胃、理氣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4.5-9g。或入丸散劑。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本草衍義》:“治心痛及小腸氣。” ② 《本草綱目》:“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痛。” ③ 治寒凝氣滯之疝氣痛、睪丸腫痛,可與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醫(yī)得效方》)。 ④ 治肝氣郁結、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與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書》);若肝郁氣滯血瘀之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腹痛,可與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婦人良方》),或酌加川芎、當歸、益母草等同用,療效更好。 3、果皮(荔枝殼) 性味歸經(jīng):性味苦、寒。入心經(jīng)。 功效:除濕止痢,止血。 主治:痢疾、血崩、濕疹。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4.5-9g;或入散劑。 ② 外用:適量,煎水洗。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治赤白痢:橡實殼、甘草、荔枝殼、石榴皮。上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普濟方》橡實散) ② 治血崩:荔枝殼燒灰存性,研末。好酒空心調服,每服二錢。(《同壽錄》) 龍眼(又名桂圓、圓眼)來源: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的果實。 食療藥膳:【龍眼紅棗粥】 ① 功效:有養(yǎng)心補脾、滋補強壯的功效。 ② 原材料:龍眼肉15g,紅棗3-5枚,粳米100g。 ③ 做法:將龍眼肉、紅棗、大米洗凈,同時入鍋熬煮成粥。 ④ 用法: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龍眼肉:內有痰火及濕滯停飲者忌服。 龍眼全身都是寶 1、假種皮(龍眼肉)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溫;歸心、脾經(jīng)。 功效: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主治: ① 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驚悸怔忡,失眠健忘:本品能補心脾、益氣血、安神。 ② 西醫(yī)診為神經(jīng)衰弱屬心血不足,心神不安者,冠心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屬心血虧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0-25g;大劑量30-60g。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② 《本草求真》:“龍眼氣味甘溫,多有似于大棗,但此甘味更重,潤氣尤多,于補氣之中,又更存有補血之力,故書載能益脾長智,養(yǎng)心保血,為心脾要藥。是以心思勞傷而見健忘怔忡驚悸,及腸風下血,俱可用此為治。” ③ 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驚悸怔忡,失眠健忘,配人參、當歸、酸棗仁等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 2、種子(龍眼核) 性味歸經(jīng):味微苦、澀,性平。 功效:行氣散結,止血,化濕。 主治:疝氣,瘰疬,創(chuàng)傷出血,腋臭,疥癬,濕瘡。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 ② 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調敷。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滇南本草圖說》:“治癭疾。” ② 《綱目》:“主治狐臭。”治腋氣:龍眼核六枚,胡椒十四粒。共研勻,頻擦之。(《四科簡效方》) ③ 《本草再新》:“治瘰疬,消腫排膿拔毒。并治目疾。” ④ 《嶺南采藥錄》:“可擦狐臭,熏腦漏,療疝氣,敷瘡癬,又止金瘡出血。” ⑤ 治一切瘡疥:龍眼核煅存性,麻油調敷。(《綱目拾遺》引高占元《傳世方》) ⑥ 治癬:龍眼核,去外黑殼,用內核,米醋磨搽。(《醫(yī)方集解》) 3、果皮(龍眼殼)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溫。 功效:祛風,解毒,斂瘡,生肌。 主治:眩暈耳聾,癰疽久潰不斂,燙傷。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6-9g。 ②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本草再新》:治心虛頭暈,散邪祛風,聰耳明目。 ② 《重慶堂隨筆》:研細治湯火傷亦佳。 ③ 治湯泡傷:圓眼殼煅存性為未,桐油調涂患處,即止痛,愈后又無瘢痕。(《行篋檢秘》) ④ 治癰疽久不愈合:龍跟殼燒灰研細,調茶濁敷。(《泉州本草》) 黃皮果(又名黃皮子)來源:為蕓香科黃皮屬植物黃皮的成熟果實。 食療藥膳: 除鮮食、藥用外,也常被制成果脯蜜餞、果汁飲料、果酒、糕點等食品[3]。 注意事項: 黃皮果:《本草求原》:“多食動火,發(fā)瘡節(jié)。” 黃皮果全身都是寶 1、整果(黃皮果) 性味歸經(jīng):味甘、酸,性溫。 功效:行氣,消食,化痰。 主治: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疝痛,痰飲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嘔逆痰水,胸膈滿痛,蛔蟲上攻,心下痛。” 治蛔蟲上攻,心下痛:黃皮果18g(鮮者60g),水煎,空腹服。(出自《食物中藥與便方》) ② 《本草求原》:“行氣。嫩者腌曬干,醒酒開胃。” ③ 《全國中草藥匯編》:“化痰消食。主治食積脹滿,痰飲咳喘。治食積脹滿:腌黃皮果15-30g,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④ 《食物中藥與便方》:“宣解郁熱,理疝痛。” 治疝痛:黃皮果9-15g,橘核9-15g,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⑤ 治肝胃氣痛:生黃皮果曬干,每日10個,水煎服。(出自《食物中藥與便方》) ⑥ 治痰咳哮喘:黃皮果,用食鹽腌后,用時取15g,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2、種子(黃皮核)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微苦,性溫。 功效:行氣止痛,解毒散結。 主治:氣滯脘腹疼痛,疝痛,睪丸腫痛,痛經(jīng),小兒頭瘡,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9-15g。 ② 外用:搗爛敷。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生草藥性備要》:治疝氣。 ② 《南寧市藥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傷。治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黃皮果核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③ 《廣西中藥志》:行氣,消滯,散結。治食滯胃痛,睪丸腫痛。 ④ 治小兒頭上瘡癤:黃皮果核,水磨涂。(《本草求原》) ⑤ 治百足咬傷:黃皮核,搗爛敷之。(《嶺南采藥錄》) 芒果(杧果)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杧果的果實。 食療藥膳:【芒果燒雞】 ①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生津液;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氣血虧虛、咽干口渴有療效。 ② 原材料:青芒果250g,雞肉500g,番茄1個,洋蔥1個,胡椒粉、牛油蠔油、白糖、淀粉、白蘭地酒適量。 ③ 做法:芒果去皮切片,洋蔥和番茄切成角塊。雞肉切成塊放入碗中加淀粉拌勻。鍋上火,放花生油燒熱,加洋蔥煸炒,下雞肉炒勻。放入白蘭地酒、牛油、白糖、蠔油、胡椒粉、精鹽、芒果、番茄、水,拿勺輕攪幾下熟后上盤。 ④ 用法:佐餐食用,用量自定。 注意事項: 飽餐后禁食。(《開寶本草》:“動風氣,天行病后及飽食后俱不可食之。又不可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黃病。”) 芒果全身都是寶 1、果肉(芒果) 性味歸經(jīng):味甘、酸,性平。 功效:益胃,生津,止嘔,止咳。 主治:口渴,嘔吐,食少,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作食品。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論杧果止船暈:趙學敏:“船暈,北人謂之苦船,此癥多嘔吐不食,登岸則已,胃弱人多有之。蜜望果(杧果)甘酸,能益胃氣,故能止嘔暈。”(《綱目拾遺》) 2、果核(芒果核) 性味歸經(jīng):酸;澀;平。歸胃;小腸經(jīng)。 功效:健胃消食;化痰行氣。 主治:主治飲食積滯;食欲不振;咳嗽;疝氣;睪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研末。 相關論述及臨床應用: ① 《嶺南采藥錄》:能消食滯。 ② 《南寧市藥物志》:治疝痛。 番荔枝(又名釋迦果)來源: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果實。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寒。歸大腸經(jīng)。 功效:補脾胃,清熱解毒,殺蟲。 主治:惡瘡腫痛,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① 內服:煎湯10-30g;也可作水果食用。 ② 外用:適量,搗敷。 臨床應用:治療肺癌、乳腺癌、胃癌:番荔枝果實、枝葉60g,仙鶴草、半枝蓮各80g,水煎服,每日1劑。(《抗癌中藥大全》) 注意事項: 1、糖尿病、肥胖者,以及胃酸過多者不宜多食。 2、番荔枝的種子具有抗著床和致流產(chǎn)作用,所以備孕時和孕婦禁用。 溫馨提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對于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預防某些癌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還可以促進消化、美容養(yǎng)顏,但是過量食用或是以水果代替晚餐,反而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請大家選擇適時適宜的水果。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劉麗娟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lián)盟”志愿者的原創(chuàng)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
|
來自: 茂林之家 > 《中醫(yī)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