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現象、某個典型事跡或某些具體問題,統稱為社會現象。一般情況下,社會現象往往反映一定的“問題”,或具有一定的爭議性。在事業單位面試中,社會現象類題目是熱門考查方向,通常要求考生談出自己的看法。它不僅高度聚焦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更對考生的政治理論素養、思維發散性、社會熱點敏銳性和邏輯性有較高的測評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捋順答題邏輯、多角度展現自己的綜合素養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社會現象,打開備考之門。 1、精準審題。 所謂精準審題,是指通過題干信息,能夠明確問法、要求、身份、核心話題等要點,這是打開面試的第一步。很多小伙伴在沒有抓牢核心話題的情況下,斷章取義,甚至違背作答的基本要求。如:“請談談你的看法”和“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的看法”。雖然聚焦的都是考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顯然后一種問法要求考生結合自身的基本情況,如身份、履歷、價值追求等。當然,“精準審題”的范疇還應用于關鍵信息、背景信息等,這都是考生作綜合分析的切入點。 2、觀點明晰。 在精準把握核心話題和作答要求之后,各位小伙伴接下來需要做的,便是亮明自身明朗的整體看法,展現綜合能力。應當明確的是,只要自身的觀點和態度積極向上且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題目并兼顧客觀理性,均可以大膽表態。所謂“明晰”即直奔主題,問啥答啥。但在初始練習階段,一些小伙伴的整體觀點頗顯籠統甚至冗長,以至于考官并不能快速提煉到考生的總體價值判斷。結合個人感悟、生活體驗、現實背景等等,均為個性化的表態角度。 3、思維發散。 社會現象通常聚焦于社會發展和民生相關,為了充分展現個人的分析能力,各位小伙伴應當圍繞自身亮明的整體觀點,多角度展開分析闡述,做到思維發散,層次多元。如“談談對于'兩棲青年’的看法”,圍繞“兩棲青年”,我們既可以聯系當下實際,分析社會背景,亦可結合自身經歷,談談觀察和感受到的現狀,還可以挖掘“兩棲青年”產生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內因、外因等)、積極意義和面臨的問題挑戰等,全面、深入的進行自圓其說,分析闡述。 4、邏輯縝密。 多角度的分析不等于毫無邏輯的堆砌內容。各位小伙伴需要明確的是,如何在具體的題目之中,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展現個人的深入思考,是考官評判考生是否具有嚴謹的思維邏輯能力的關鍵所在。當然,由于每個人思考問題的切入點不盡一致,邏輯呈現也差異明顯,但只要能夠環環相扣、主次分明、推理過程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即可。如:當我們給予“老人難過數字鴻溝”這樣的社會現象以否定評價時,一定要想清楚,這一問題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進一步思考,又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呢?下一步又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層層深入,方能在流暢的語言表達和清晰的層次條理中,充分體現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5、展現情懷。 無論是發表整體看法,亦或是多角度分析,還是提出針對性的可行性對策建議,所有表達的背后,都離不開個人的真實情感。面試不僅測評考生的知識儲備水平,更傾向于了解考生的價值取向和性格等特征,而融入個人情懷的作答往往能讓原本緊張、嚴肅的考試氛圍,增添幾份走心和暖心的溫度,充分彰顯我們作為一個有著家國情懷、政府思維、民生理念和真摯情感的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精神面貌和思考。以破題表態為例,談及“數字鴻溝”的問題時,“我認為這種現象不好,應該杜絕”和“誰都有老去的那一天,為我們安享歲月靜好艱苦奉獻一輩子的老人難過數字鴻溝,讓人心寒,也讓最美的夕陽難再紅。守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等一等”。同樣的切入,有溫度的作答,能讓考官被你感動。 社會現象囊括著民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題干,掌握一定的邏輯方向,做到就題答題,角度多元且情感真切,標本兼治的解決社會問題,這些都是社會現象類題目的底層設計,需要我們認真掌握。 |
|
來自: 昵稱62716617 > 《8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