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投降的薛舉 秦朝與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二世而亡,也都誕生了“霸王”,不同的是,秦末是西楚霸王項羽,而隋末則是西秦霸王薛舉,薛舉比項羽要更進一步,項羽一生都沒有稱帝,薛舉卻不同,在亂世之中,按耐不住性子,早早的稱帝了事。 就當李淵以太原為根基,從東向西打的時候,薛舉也從西往東打,他們的目標出奇的一致,都是隋朝的舊都,楊侑所在的大興城。 薛舉 只不過李淵的步伐要更快一下,提前占領了長安城,失去先機的薛舉并未貿然爭奪,他雖然手握十幾萬大軍,卻也不敢跟李淵硬碰硬,但是他的太子薛仁杲卻與他不同,薛仁杲自恃甚高,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對待手下將士非打即罵,甚至割下不喜歡的人身上的肉烤著吃,或者強行讓他人倒立,順著鼻孔往里灌食醋,典型的虐待狂魔,這么一個殘忍的紈绔子弟,又怎么可能看得上從太原打過來的李家人呢。 不出意外,李世民與薛仁杲在扶風遭遇,吃人肉薛仁杲在行,打仗他就不行了,被李世民追在屁股后面狂揍,一直跑到隴山,李世民不愿意追擊了,薛仁杲才勉強站穩腳跟。 經此一戰,薛舉認識到了李世民的能力,第一想法是投降,衣服細軟都收拾好了,打算前往長安拜見李淵,謀個王公的職位,頤養天年。可是衛尉卿郝瑗卻不同意,他對薛舉冷嘲熱諷,極盡挖苦,最終讓臉上掛不住的薛舉放棄了投降的念頭,徹底跟李淵撕破臉皮。 薛仁杲 薛舉病逝 郝瑗可不是那種嘴上說說的謀士,他是有真本事的,就在他勸說薛舉的同時,也已經游說了突厥和梁師都,三方共同起兵,準備將李淵完全吞掉。 薛舉和梁師都雖然也是極其麻煩的,但哪有突厥麻煩啊,這個喂不飽的狼,別人給一點肉就上躥下跳的,完全忘記了過去跟李淵的盟約,李淵無奈,只好派遣宇文歆帶著大批禮物前去突厥,勸說突厥可汗不要摻乎中原的事情,到時候少不了好處給他。 但凡是有能力且有骨氣的使者,出使外國時,總能夠滿載而歸,宇文歆也不例外,在中原他是管理水利的,在突厥他可是侃侃而談,突厥可汗仰慕他的為人,主動撤銷了與薛舉的合作協議,更令李淵想不到的是,宇文歆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就將五原郡從突厥手里要回來了,完全是鐵嘴銅牙。 宇文歆鐵嘴銅牙 失去了突厥的支援,薛舉并沒有放棄進攻李淵的計劃,在涇州,薛舉碰上了他兒子的克星李世民,雙方剛擺開架勢,準備大干一架的時候,李世民走了。 李世民去哪了呢?生病了,回后方修養去了,臨走前交待殷開山和劉文靜,先晾薛舉一陣子,等他的銳氣消散后,再發動進攻,必定大獲全勝。 “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李世民一看就熟讀《孫子兵法》,但是殷開山和劉文靜讀得少啊,或許還沒讀到這一段,李世民剛走,這二位就擂鼓聚將,準備跟薛舉干一場。 這一仗干下來,唐軍損失了一半以上,劉弘基、李安遠這些名震一時的大將都成了薛舉的俘虜,為了慶祝這一難得的勝利,薛舉將唐軍的尸體堆放在一起,筑起了小高臺。 或許是唐軍的尸首因為被侮辱而“追魂索命“了,一個月以后,薛舉就病重身亡了,此時他剛剛跟郝瑗制定了圍攻長安的計劃,如果薛舉不死,長安會落在誰的手里可真不好說。 薛舉與郝瑗 薛仁杲的頭號克星 薛舉雖然死了,大謀士郝瑗還活著啊,只要薛仁杲好好利用他的才能,實現割據還是不成問題的,可上天就是不給他這個機會,因為薛舉病逝,郝瑗哭的死去活來,也跟著去了,一夕之間,喪失了兩個頂梁柱,只剩下薛仁杲這個莽漢。 薛仁杲智力不高,不過還有比他更差的,涇州守將李感和前來支援的長平王李叔良就不如他,區區詐降計就誘騙李感前來接應,結果李感被亂箭射死,李叔良比較幸運,躲在城里沒出來,逃過一劫。 還沒來得及慶祝勝利呢,薛仁杲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他的克星到了。 李世民不僅在智力上完全碾壓薛仁杲,此刻在兵力上也是更勝一籌,薛仁杲的結局就像歷代戰敗的將軍一樣,且戰且走,最后無奈出城投降,被押到長安斬首,死的很慘。 吞并薛仁杲,長安以西再也沒有能夠左右李淵的勢力,他終于可以前往中原,跟各地英豪一較高下了,王世充、竇建德、宇文化及、杜伏威,這些響當當的名字早已經盤旋在李淵腦海中許久,不跟他們打一架,大唐都不好意思說開國了。 李世民擊敗薛仁杲 劉武周出兵太原 就當李淵整頓兵馬,準備東出的時候,北邊的突厥又不安分了,這次他不想吃肉了,他想要命,突厥可汗沒有想到薛仁杲如此不堪一擊,頃刻間就被李世民消滅,如今李淵獨坐關中,勢力膨脹之快,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再不阻止一下,李淵就要掃蕩中原了。 不過雙方的盟約還在,突厥可汗也不想再見到宇文歆,便發動了一場代理人戰爭。 這個代理人便是“定楊可汗“劉武周,突厥的小弟。 劉武周早已經對太原垂涎許久,自李淵太原起兵后,礙于突厥的勢力,他一直遲遲未動,如今突厥松口,李淵遠在長安,正是拿下太原的好機會,更何況駐守太原的那位貴公子,簡直就是個廢物。 留在太原的是李淵第四子李元吉,在眾多小說演義中,李元吉是一個兇狠、殘忍的家伙,其實那是夸他呢,李元吉是對內兇狠如猛虎,對外卻慫的很。 外強中干的李元吉 逃跑第一名,李元吉 劉武周一來,李元吉就慌了,打獵他可以,畢竟天天去,打仗他并不在行,手下將領張達是個人才,李元吉將防衛劉武周的任務交給了張達,可張達卻不領情,甚至跟李元吉吵了起來,為什么呢? 因為李元吉太渾了,張達替他李家賣命抵抗劉武周,他卻只給了張達一百人,還全是步兵,就算是陳慶之再世,也打不過劉武周的數萬大軍啊。 張達不愿意去,李元吉非逼著他去,忠心耿耿的將軍不讓做,張達就做了劉武周的“帶路使者”,在張達的幫助下,劉武周少走了不少彎路,一路小打小鬧,就到了太原城下。 站在城樓上,遠遠地望去,全是劉武周的大軍,旌旗遮天蔽日,這可把李元吉嚇壞了,他的父親李淵早已經派遣援軍從長安馳援了,按理說應該早就到了,可是如今連個人影都沒見到,李元吉心亂如麻。 李淵的確派遣了不少增援太原的兵馬,尤其是裴寂,率領的人馬最多,但是裴寂跟李元吉沒什么區別,李元吉善于打獵,裴寂善攻心計,打仗都不是他們的強項,更何況埋伏裴寂的是劉武周最信賴的將領“戰術大師”宋金剛,以宋金剛的本領,打十個裴寂是沒什么問題的。 失去了援軍,李元吉突然振作起來了,他將老弱病殘留給大將劉德威,自己則率領太原城的精兵猛將出城迎戰劉武周,只是他走的不是劉武周來的那條道,剛出城門就一溜煙跑了,畢竟李元吉擅長打獵,常年跟動物們比賽跑,論逃跑的本事,李元吉在他們兄弟當中,絕對第一名。 李元吉帶著精銳士兵跑了,太原城瞬間就被劉武周攻破,進入太原城的劉武周一點都不高興,貪財好色的他發現,美女、財寶全被李元吉弄走了,留下了一堆破銅爛鐵。 劉武周進占太原 李世民平定劉武周 太原丟失,李淵慌了,更讓他害怕的是,宋金剛一路西進,黃河以東幾乎全被劉武周占領,僅剩的泰州等地也是暗流涌動,這個時候他又想到了割據一方,李淵雖然有吞并天下的志向,可是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 關鍵時刻,還得需要李世民給他打氣,這次不光動嘴了,而是要親臨前線,當初擒拿薛仁杲便是李世民的功勞,如今能對抗劉武周的,也只有李世民了。 如同對抗薛舉一樣,李世民也是等到劉武周的銳氣喪失后才準備進攻,畢竟剛剛打下太原,劉武周的士氣太盛了,這個時候觸碰其眉頭,簡直是找死,除了大部隊堅守不出以外,李世民還派遣小股部隊不斷的騷擾,消耗劉武周的精氣神。 李世民 秦叔寶美良川設伏,大敗尉遲敬德;李世民夜襲安邑,尉遲敬德再次遭遇大敗;秦武通兵臨蒲坂,生擒王行本;張德政捕殺黃子英,切斷宋金剛糧道。 連續的小規模襲擊迫使宋金剛不斷后撤,最終失去糧草供給的宋金剛撒丫子往南狂奔,李世民追擊三天,斬殺數萬人,在介休追上宋金剛,將其包圍,全殲宋金剛部。 宋金剛兵敗,占據太原的劉武周也不好意思了,老家都快被攻下來了,還賴在這個破地方有什么意思,劉武周也跑了,這次不是去找李世民決戰了,而是跟宋金剛一起投奔突厥了,突厥人看戲正看得熱鬧,反派配角竟然來投靠了,好吃好喝好招待,可劉武周還有小心思,打算偷偷的再回馬邑,再跟李世民決一死戰,可突厥人不高興了,殺了了事。 劉武周兵敗被殺,李淵不僅實現了關中統一,而且掃清了東出的所有路障,剩下的便是坐山觀虎斗,笑看竇建德與王世充火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