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點:浙江紹興章學誠故居 我們第三度造訪塔山的時候,看到有個防空洞。剛在門口猶豫,就有人拿著水杯經過,很和藹地說:“進去啊,這里可以進的。” 笑著表示感謝,我們跟在人家身后走了進去,原來這里是市民消暑的地方。防空洞很大,孩子老人年輕人都有,在快餐店里常見的桌椅擺放了很多,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書,有的則在下棋。防空洞里沒有開空調,但是很涼爽,旁邊放著幾臺空調扇,足夠人們度夏了。 因為在防空洞里轉了一圈,出來的時候有點懵,找不到章學城故居了呀!于是,再導了一次航,其實并不難找,我們以前散步的時候路過,不過因為時間過晚,所以閉館了而已。 章學誠故居,坐落在辛弄一號,其實就是塔山山麓。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開間,規模即使在故居里也應該算是比較小的。 故居是章學誠晚年生活的住所,用大量的圖片和實物,陳列了章學誠生平事這、方志之鄉紹興、學術成就與后世研究、紹興歷代志書等內容。雖然我們之前對章學誠并不熟悉,但參觀完故居,才知道這也是個大能啊! 章學誠,字實齋,號少巖,浙江會稽人,晚年在塔山下著書立說,是清代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雖然名聲在國內并不顯赫,但是梁啟超對他十分推崇,認為他是“清代唯一之史學大師”,這評價,實在讓人高山仰止。 故居的門上掛著“滃云山房”的匾額,這是章學誠著書立說的地方,當年也是藏書樓。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凡可以稱得上著書立說的大家,必然藏書甚豐。否則,在古代紙質年代,又沒有互聯網可以找度娘,只能在紙堆里翻找資料,沒點藏書,還真不方便。 紹興被稱為中國的進士之鄉,明代曾有“天下人才出浙江,浙江人才出紹興”的諺語,可見紹興名人迭出。章家是世代書香,也是紹興的名門望族。墻上的介紹很平實,但讓我奇怪的是章氏的太祖竟然是一位女人,練夫人。以女子之身而登氏族太祖,可見這位練夫人絕對是個厲害人物。 經過幾代積累,章父終于考取了進士。不過他做官的地方不在紹興,而是在湖北,一去就是四十多年。 章學誠屬于典型的大器晚成,被稱為“笨小孩”,直到十五六歲以后才仿佛開了竅,此后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當時讀書人的出路自然是舉業,章學誠雖然醉心史學,但也不得不走科舉的道路,經過七次科舉,才終于考中了進士,時年四十一歲。不過他并沒有像父親那樣做一個失敗的官員,而是以教書、編志與著述為生。 由于沒有官俸,章學誠的生活可以稱得上是貧困的,因為家有十人,家庭經濟壓力不輕,所以只能在“車塵馬足之間”奔波。不過他對于史學的熱愛,還是讓他在史學上建樹頗多,主修或參與編修了《天門縣志》、《順天府志》、《和州志》、《湖北通志》、《亳州志》、《荊州府志》等,所以說奔波勞頓,也對他的史學研究頗有助益的。 大約由于窮困,所以他雖然著述頗豐,除地方志外,還有目錄學巨著《史籍考》,史學理論著作《文史通義》等,但是直至嘉慶五年,章學誠病逝,他的著作也只付梓了幾卷。直到道光六年,才完成了《實齋文集》16冊。直到上世紀,日本的內藤湖南在中國訪問過程中接解到了章學誠的著作,對《文史通義》作出了自己的解讀,才引起了國內的關注。 而胡適和梁啟超兩人對章學誠的評價,更是真正讓章學誠走入了國人的視野,關于章學誠的作品開始層出不窮。 紹興大約很早就很重視方志,我曾經很喜歡閱讀的一部《吳越春秋》,就是紹興方志中出類拔萃的作品。陳列館墻上介紹的一位位方志家,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徐渭徐文長。 章學誠對后世的貢獻,一是史學,二是方志。章氏強調史義或史德,他同意唐代劉知幾提出的良史必備才、學、識三長的觀點,同時認為真正的良史,還需要具有史德。他的史學理論自成體系,深受浙東史學的影響,被稱為“浙江史學的殿軍”,可見其在史學上的成就。 至于方志更不用多說,就看陳列館中陳列出的一本本地方志,就由此可見一斑了。 培訓順游:浙江紹興章天成故居 7月盛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