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新編-46 唐寅畫虎 文/墨吟 夏天 唐寅(1470-1524),明朝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寅,虎也。傳說唐伯虎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時,所以其父給他起名為寅,因是長子,故取表字伯虎。 唐伯虎是著名的畫家和文學(xué)家,小時候就在繪畫方面顯露出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的父親在蘇州玄妙觀前街開了個唐記酒館謀生,因酒館環(huán)境收拾得窗明幾凈,蘇式菜系又美味可口,常有文人墨客來飲酒吟詩。唐伯虎從小特別喜愛寫字畫畫,13歲時,他看到父親經(jīng)營酒館很辛苦,便到酒館做跑堂,干雜活,斟酒端菜洗盤子,樣樣都干。父親看到兒子畫的山水風(fēng)景、花草蟲魚很不錯,就取了一些貼在墻壁之上,為酒館平添了一份雅致的氛圍。 一天,江南才子祝枝山,應(yīng)朋友之約來到唐記酒館,看到墻壁上的畫作,甚為喜歡,便問老板:“墻上畫作清晰脫俗,掌柜的能否為祝某引薦一下作者?” 唐老板笑道:“此乃小兒胡亂涂鴉,讓祝才子見笑了。”隨即喚過伯虎,與祝枝山相見。 閑談之中,祝枝山發(fā)現(xiàn)唐伯虎聰明伶俐,很有繪畫天賦。隨后了解到唐家境況并不富裕,唐伯虎因此輟學(xué)在家,幫著父親打理酒館。祝枝山心想:這孩子這么有繪畫天賦,若有名師指點,日后必成大器。而今這樣在酒店做童工,白白耽誤工夫,豈不可惜? 自此祝枝山把這件事銘記心間,時刻留意要為小伯虎找個合適的教師。 不久,祝枝山帶著當(dāng)時蘇州著名的大畫家沈周來到唐家酒館。沈周也很欣賞唐寅的畫,認(rèn)為是個可造之材。但他想考考唐寅的才氣究竟如何,便出了一個字謎:“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 唐寅略一思考,就說:“這是個'彬’字。” 沈周很高興,當(dāng)即表示愿意免費教授唐寅繪畫。 唐伯虎拜師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xué)習(xí)刻苦勤奮,很快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藝,多次得到老師表揚。在老師的表揚聲中,一向謙虛的唐伯虎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情緒,覺得自己的畫作已經(jīng)上好佳了。 沈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藝無止境,豈可驕傲自滿?但他并沒有當(dāng)面批評唐伯虎,只是默默思考良策。 一天吃午飯,沈周佯裝悶熱難耐,不停擦汗,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走到窗戶前,欲動手開窗,才發(fā)現(xiàn)那扇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羞愧,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從此再不敢懈怠,更加刻苦學(xué)畫。 唐伯虎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情緒低落。他在忘年交祝枝山的規(guī)勸和資助下開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yīng)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官場,以賣畫為生。 有一回,唐伯虎出外游覽,被雄奇秀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不知不覺,已是暮色蒼茫、日落西山了。他不得不投宿在一家小小的山村客店。 夜半時分,唐伯虎正夢酣睡濃,卻被接連不斷的啼哭聲鬧醒。他披衣起床,發(fā)現(xiàn)是店家夫婦在哭泣,忙上前詢問究竟。店老板滿面愁容地說:“南邊不遠(yuǎn)處駐扎著官兵,他們天天來小店白吃白喝,這樣下去,我們的日子怎么過啊?” 唐伯虎聽罷,非常氣憤,對店家夫婦的處境深為同情,聯(lián)想到自己年幼時在酒館幫工,賺錢何等辛苦,不由百感交集。他趕緊回到房中,鋪開大紙,揮毫畫了一只吊睛白額虎,當(dāng)即叫店家把畫掛上店門口的樹梢,畫面朝南。 第二天軍營的官兵又三三兩兩地朝客店走來。尚未走近客店,他們便遠(yuǎn)遠(yuǎn)看見樹上那只猛虎,全都嚇得撒腿就跑。 從此,這些官兵再也不敢來騷擾店家了。 夏天墨吟論古今 夏天: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fù),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為那個社會所容。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fù)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飄流在異鄉(xiāng)。” 墨吟: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只有戒驕戒躁,勤學(xué)勉思,方能學(xué)有所成,這是唐伯虎學(xué)畫給予我們的啟示。至于畫虎嚇退官兵,或可奏效于一時,又豈會有長效?故欲真正體現(xiàn)公正、公平,還得靠依法治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