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是不是越大越好?” “感光度是不是越低越好?” 經常聽到身邊初學攝影的小伙伴 發出這樣的疑惑。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上一期EOS新手成長寶典, 帶大家了解了快門對于曝光的作用, 本期便來瞧瞧曝光另外兩大要素: 光圈和感光度 光圈 ==== Aperture==== 拋掉晦澀難懂的官方定義,將光圈理解為通過葉片收縮控制進光量直徑的裝置就好。 我們用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光圈的直徑)來表示光圈的大小。 比如400mm定焦鏡頭,最大光圈直徑為142mm左右,則它的最大光圈為F2.8;最大光圈直徑為100mm左右,則它的最大光圈為F4。所以一般我們認為: F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口徑大) F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口徑小) 對于光圈,通常有兩個應用: 1.控制照片曝光(明暗) 2.調節照片虛實(景深) 01 控制曝光 曝光我們都知道是靠快門、光圈、感光度三元素共同影響,為了看出光圈對于照片亮度的作用,我們可以控制變量。 如快門:1/125s 感光度:200時,不同光圈下的畫面如下: F4 F5.6 F8 F11 02 調節虛實 景深可以簡單理解為拍攝主體和其他內容之間的清晰范圍距離。即: 景深越大,清晰范圍越大,虛實對比越小。 景深越小,清晰范圍越小,虛實對比越大。 景深的虛化程度與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都有關系,同樣我們控制變量,將焦距和拍攝距離固定,看下光圈對于景深的影響。 F2.8 F5.6 F11 F16 03 光圈的應用場景 由此我們推論可得光圈的應用場景,如拍攝風光類需要大范圍清晰圖像的時候選擇小光圈。而拍攝需要突出拍攝主體時,選擇大光圈。 F11 F2.8 大光圈大程度的虛化還能為我們帶來其他作用,例如屏蔽鏡片或玻璃上的污點。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通過小光圈檢查相機感光元件上是否有灰塵。 大光圈的虛化在夜晚還能帶來耀眼奪目的光斑。而小光圈在夜晚則可以拍攝出星芒效果。 ![]() F1.2 ![]() F8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盲目追求大光圈,不同大小的光圈都有自己合適的使用場景。 04 如何調節光圈 通過主撥盤調節 通過速控轉盤調節 感光度 ==== Photosensibility==== 在膠片時代,感光度是指膠片對光線的反映速度,通常用ISO來表示,ISO數值越大,對光的反應速度越快。 嚴謹來說,感光度與曝光并無直接關系,但在數碼時代,由于它的高度大小同樣能影響圖像的亮度,所以一般將它與快門、光圈并成為曝光三要素。 感光度越高,對光線捕捉速度越快,畫面越亮。同時對于光線反應敏感,畫面噪點越多; 感光度越低,對光線捕捉速度越慢,畫面越暗。同時對于光線反應不敏感,畫面噪點越少。 01 控制明度 ![]() ISO100 ![]() ISO200 ![]() ISO500 ![]() ISO1000 02 相近明度下噪點情況 ![]() 2s ISO100 ![]() 1/13s ISO800 ![]() 1/100s ISO3200 ![]() 1/125s ISO25600 (為了凸顯噪點,整體畫面偏暗) 那是不是感光度就是設置得越低越好呢? 03 不同感光度的應用場景 在暗光環境拍攝(如室內、陰天、夜晚),或者拍攝暗光物體(如星空),我們還是需要調高感光度,對微弱光線進行捕捉。一般需要根據實際環境測試幾次,找到既能弱光拍攝,又能保證畫質的范圍。 ![]() 15s F2 ISO6400 同時高感光度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在高速快門情況下保證曝光。因為高速快門曝光時間短,有時候即使調到最大光圈,畫面仍然偏暗,這是便需要適當調高感光度。 ![]() 1/1250s F9 ISO1600 小佳總結了幾個常用場景一般情況下的感光度數,供大家參考,具體參數還是要以實際情況為準~(環境光線、拍攝物體亮度、快門速度、光圈大小等共同作用畫面明度哦) 晴天室外:300- 陰天室外:400+ 較為明亮的室內:400- 光線不足的室內:800+ 夜景:1500+ 星空:6400+ 夜景長曝:400- 04 如何調節感光度大小 通過主撥盤調節 通過速控轉盤調節 曝光三要素的基礎知識分享完啦, 大家還有什么問題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下期為大家分享測光操作, 不想錯過的話趕快點擊關注, 更多EOS新手寶典盡在佳能俱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