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醫話】單憑脈診 貽誤大焉!(《健康報》2009-02-26) 金棟 河北省河間市人民醫院 我在縣(市)級醫院工作,每天給市民、農民看病。中醫摸脈診病非常被老百姓認可。有的病人找中醫看病必須先摸脈,而且不許你問,摸完脈后,病人先看大夫說得是否準確,以此決定是否讓你看病。 中醫傳統診法有四種,即望、聞、問、切,習慣上稱四診。在診斷上主張四診合參,反對以一概全,以脈診代四診。古代醫家早有明訓,如明·李時珍云:“世之醫病兩家,咸以脈為首務,不知脈乃四診之末,謂之巧者爾。上士欲會其全,非備四診不可。”(《瀕湖脈學·自序》) 客觀地講,在四診中診斷價值最重要的當屬問診。問診是了解病情,診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通過詢問病人及陪診者而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現在癥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而診察疾病的一種方法。因為對于疾病的很多情況,如病人的病史、自覺癥狀、既往健康狀況和家族史等,只有通過問診才能知道,摸脈是摸不出來的。若不問明白,倉促診脈,是難以作出正確診斷的。 古代醫家在診病時就非常強調問診的重要性。如明·張介賓曾說問診是“診病之要領,臨證之首務”,并創立了“十問歌”(《景岳全書》),至今仍沿用。但有的醫生為了顯示醫技,故弄玄虛,在診病時不是詳細詢問病情,而是巧言誆人,過分夸大摸脈,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聲望,結果讓病人誤認為只要一摸脈,什么病都知道了。久而久之,便對中醫產生了在診斷上“只摸脈”的片面認識。 那么摸脈到底能摸出什么病呢?我以為,診脈的臨床意義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⑴辨別病癥的部位: 病邪在表或在里,或侵犯機體的何臟何腑。 ⑵判斷病癥的性質: 是屬寒證或熱證,以及痰飲、瘀血、氣滯、食積等。 ⑶分辨邪正的盛衰: 是屬虛證或屬實證。凡無力脈象,多為氣血不足、精虧、陽氣虛弱所致的虛證;凡有力脈象,多為邪氣亢盛、正氣不衰,正邪相爭劇烈所致之實證。 ⑷結合癥狀 脈證合參: 可以推斷病癥的進退,判斷病情的輕重,推測預后的吉兇,觀察療效的好壞。 在醫學術語方面中西醫不同。中醫診斷用中醫術語,如虛證、實證、寒證、熱癥、痰飲瘀血、氣滯水濕等,摸脈只能說出這些術語。摸脈既摸不出肝炎,也摸不出腎炎,更摸不出冠心病、糖尿病、不孕癥、癌癥、腦出血等疾病,因為這些都是西醫病名,需要通過儀器檢查才能確診。如果一摸脈就能摸出這些西醫疾病,那干脆不用儀器檢查了,因為你摸脈比現代化的儀器如化驗、X線、B超、心電圖、CT、MRI等還要準確,有些疾病用儀器檢查還不能確診,而一摸脈就能摸出來,豈不怪哉! 所以現代中醫在臨床工作中,應當中西醫結合,提倡西醫診斷,中醫辨證。在診斷上除了中醫傳統的四診之外,還必須借助先進的儀器檢查給予定病即西醫診斷。根據病情若需要中醫治療,再按中醫進行辨證施治,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誤診和誤治。否則單憑一脈診病,則誤大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