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書寫規律,再用規律來指導書寫。在歷代行書大家王羲之、米芾、蘇軾、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行書中,結構特征非常明顯,與楷書有很大的區別,學好行書就要從掌握其結構特征開始。 一些書法愛好者不明白這些道理,就以為把楷書的筆畫連寫起來是行書,那樣寫出來的字味同嚼蠟,往往苦練數年也不得行書要領。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行書的結構法則: 一、加大疏密對比 如《宋·米芾·德忱帖》“常”字上半部分疏朗,留白很多,下半部分緊密,留白極少,形成鮮明對比。 二、部分筆畫格外張揚 如《宋·米芾·伯充帖》中“難”字的起筆兩點,左邊起筆瀟灑靈動,行筆過程中逐漸控制其飛揚之態,最后在右邊歸于收斂。 三、加大筆畫的輕重對比 如《晉·王羲之·如常帖》中“淡”字,左邊的三點式用筆粗壯,右邊用筆輕盈,形成明顯的左重右輕對比。 四、形成高低錯落之態 這是宋代書法家蘇軾的典型風格,據說可以產生一種飛揚之勢,如《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中的“死”字。 五、收放更加夸張 如《明·董其昌·行草書卷》中的“神”字,最后一筆特別夸張。這種筆畫在一個篇章之中不能沒有,但又不能多用。 欹正對比應用的最好的是王羲之,結字非常大膽,典型的如《晉·王羲之·普覺國師碑》中的“崇”字。 七、合體字往往形成開合之勢 左右結構倘若平行則很單調,適當的布局則趣味無窮,典型的如《明·文征明· 紀行詩》中的“得”字呈下開上合之勢。 書法研修班 一年制學書法,每周上課一次,每次兩小時,一年內上課不少于45次。(隨報隨學,多學年效果更佳),先從一體入門,逐漸五體兼修。一對一個別輔導,根據每位學員自身情況制定學習月計劃、季進度,年目標。定期組織大家集中上大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相觀摩,共同進步。 學書法,找海河, 習書法是一種生活狀態! 教學地址:太原市五一路銅鑼灣國際公寓B座 705—706海河書法藝術工作室。 垂詢電話:13623633454 楊海河老師簡介 楊海河,字思遠,號古船夫,室名青草堂,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太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吳門書社社員,逸廬書院山西書友會會長,山晉書院院長,“文廟大家學堂”學術主持。作品在全國大展賽中入展80余次并多次獲獎,作品被國內多家博物館、碑林永久收藏。編入《中國當代中青年書法家辭典》,作品曾被《中國書法》、《書法報》等專業書刊專題介紹。 楊海河老師多次參加中國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主辦的義賣、義拍活動,為社會奉獻一份愛心。2018年被太原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助人為樂——“太原好人”;“時代新人——文化名人”等榮譽稱號。 金玉其心芝蘭其室 仁義為友道德為師 |
|
來自: 李忠信htp6t3e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