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遲退休一直是個熱議話題。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公布,大家討論的重點已經從“要不要延遲”轉移到“究竟應該如何延遲”。
近年來,延遲退休一直是個熱議話題。隨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公布,大家討論的重點已經從“要不要延遲”轉移到“究竟應該如何延遲”。 在“如何延遲”這個時代性的大難題面前,不少專家學者也跑出來建言獻策。其中 “工齡退休”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社保專家們建議,不論是教授還是農民工,只要你工作滿30年、社保繳納滿15年就可以申請退休。 該意見收到不少網友的點贊,然而,近期廈大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雙聘教授”趙燕菁在2021藍籌年會上給出的新提議卻引起了很多人不滿。原來,趙教授認為,應該鼓勵早就業晚退休,應該干滿40年再退休。 1、人人干滿40年再退休??趙教授在2021藍籌年會上發言稱,現在大家普遍活得更久,領了更多退休金,長此以往會導致城市財政惡化,應當鼓勵早就業晚退休。他認為,三四十歲才畢業的博士和16歲就開始干活的農民工都60歲退休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40歲博士畢業就該工作納稅到80歲再退休。 工作40年的言論一出,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網友們認為趙教授的提議既不近人情也不切實際。眾所周知,從上個世紀50年代至今,短短七十多年,我們的預期壽命已經從40多歲提高到了77.3歲,大家普遍活得更久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家都有能力工作40年。 2018年衛建委曾公布過一組統計數據,盡管大家普遍活得更久了,但國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換句話說,老人們平均面臨著8.6年的帶病生存期,并不具備充足的工作能力。 此外,目前臨近退休的人員多為70后,基層體力工作者還占據著非常大的比例,他們普遍面臨著繁重的工作任務。人到老年加之帶病生存,即使有心繼續干下去,健康狀態也很難支撐他們工作40年。 2、帶病生存亟待解決,延遲退休5年內上線??由此來看,趙燕菁教授“不管哪年畢業都該干滿40年”的言論現在還不具備落地條件,不過其對于“老齡化”和“養老金短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因為對老齡化和養老金儲備不足,隔壁以“長壽”而聞名的日本已經將退休年齡延遲到了70歲。 今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8.7%,65歲以上人口占比也高達13.5%。老齡化問題不容忽視,時代洪流難以阻擋,延遲退休已經箭在弦上。 今年6月底,人社部再次提出逐步推進退休年齡延后的要求。根據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海南、石家莊、陜西等地已先后召開“延退”意見征集的座談會。專家分析,按照這個趨勢,經過5年的探索期,延遲退休可能就會正式落地實施。換句話說,2027年或是延遲退休正式實施的最后期限。 一方面是帶病生存的老人,一方面是不得不為的延遲退休。讓老人們保持健康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3、千億產業能否促成轉機??????????????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展現出蓬勃的活力。據今年618京東健康研究院提供的數據,膳食營養板塊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8倍,其中以拉長健康生存期而廣受關注的“派維絡”等進口品一度脫銷。據中信證券去年7月發布的行業調研報告顯示,該產業規模遠期或將突破千億。 公開資料顯示,可以穩定DNA、激活長夀蛋白的β-煙酰胺類物質構成了上述成品“派維絡”核心。2013年,哈佛教授Sinclair發現該物質能夠提升老年個體的精力狀態并拉長其生存期30%。其本人接受該物質干預兩年后,生理年齡降低了近20歲。近年來,日生科企Bioagen聯合東京大學將其量產,門檻降低近百倍,通過京D國際被普通人所嘗試。 近年來,全球性老齡化已成為各國都面臨的難題,國內科研界也在這方面作出努力。據復旦大學“時光派”團隊表示,他們結合前沿科技開發出的綜合測量老齡指標“時光尺”,有望為大眾抗老提供更加精準可靠的干預建議,目前已被馬云旗下云峰基金投資,未來或將影響到更多人。 華爾街知名券商美銀美林在2019年報告中指出,現代生物科技知識正以每73天翻一倍的速度高速增長,不久的將來我們或將迎來健康夀命的飛躍。 延遲退休在5年內實施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帶病生存問題還亟待解決,不應該忽視大眾健康問題而一味強調工作年限。畢竟,無論是面對工齡退休還是漸進式退休,都離不開健康老人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