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成醫,很多癌癥患者對腫瘤標志物都不陌生。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外,主治醫師常會叮囑患者要定期復查,嚴密“監視”腫瘤標志物的動態。
然而,不少經治療后穩定住病情的患者,定期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卻發現腫瘤標志物數值偏高,患者當即如墜冰窟,以為癌細胞發生轉移,哭訴醫生的治療方案不正確......
(圖片源自網絡)
首先要嚴厲指責下“腫瘤標志物”這位同學,因為它的名字很容易讓患者產生誤解。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細胞分泌或脫落并進入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目前廣泛用于腫瘤診斷,同時也是檢測腫瘤復發、轉移以及評價療效的重要手段。
但要注意,腫瘤標志物是醫生檢查腫瘤的一項“參考指標”,并不是決定性的指標,還需要結合臨床檢查、影像檢查、內鏡檢查等綜合判斷。
如果僅看腫瘤標志物這一項指標,醫生是很容易鬧烏龍的。例如糖尿病患者、慢性腎病患者甚至是懷孕期間的婦女也可能引起腫瘤標志物升高。
也有病友疑惑,腫瘤標志物到底是哪項指標呢?為什么不同患者的檢查報告都一樣呢?
腫瘤標志物并不是某一項特定的指標,而是一系列腫瘤標志性指標的綜合名稱,例如很多病友或許都聽過AFP(甲胎蛋白)的大名,它是肝癌的首選標志物,此外肝硬化、肝炎、懷孕等都可能引起AFP數值升高。
常見癌種的首選標志物和補充標志物如下
此外,還有兩個注意事項需要大家銘記
1
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時,不要過度緊張,可以再檢查更多的腫瘤標志物,一般如果身體存在惡性腫瘤會引起多項腫瘤標志物升高。
當然第一時間前往正規醫院做檢查是最好的選擇,腫瘤的確診最終還是需要醫學影像(CT、超等)以及細胞或組織病理學的檢查。
2
由于癌細胞的“潛伏”技巧十分熟練,即使腫瘤標志物的數值處于正常范圍,也不能完全確定身體不存在癌細胞,這也導致很多癌癥患者一經發現便是晚期的重要原因!
想要更好地預防癌癥(轉移)主要還是依靠兩點:
(1)定期體檢,部分公司已經將腫瘤標志物和其他醫學檢查納入員工年度體檢的福利中,對于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2)保持飲食營養均衡,堅持做運動鍛煉身體。合理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能提高免疫力,而身體免疫力是抗擊癌細胞的堅實法寶。
摸清腫瘤標志物的底細對病友穩定病情、預防癌細胞轉移十分重要,點擊→【我的抗癌故事】我們雖不幸遇上了癌,但余生也有愛相伴了解抗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