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笑口常開研習社原創美文第527期#非常病例#為什么很多人的痛風總是反復發作,先不說痛風者好了傷疤忘了痛,只要不發作不痛,進入間歇期太任性。就是西醫還是中醫臨床的 研究也是多著眼于痛風急性期和慢性期痛風性腎病的辨證論治,因為這兩個階段的患者癥狀明顯,痛苦甚多,不管是患者別人還是診治的醫生都給予足夠的重視——不重視不行啊,疼痛難忍、行走不便,片刻不能等。 但是對于痛風間歇期,為什么辯證用藥的研究比較少?因為處于間歇期后,痛風人不痛了,癥狀減輕了,能吃能喝能走路,工作學習都不耽誤了。而且間歇期時間也長(病程長),患者也不去醫院,這就讓患者和醫學研究者雙雙都忽視。 可事實呢? 痛風處于間歇期時,屬于急性期向慢性期的過渡時期(當然管理好控制好的人甚至能恢復到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的重要時期,更是進一步加重組織損傷的關鍵時期,如果不去積極治療有效控制復發,控制疾病的發展進程,那必將導致痛風反復發作,復發周期原來越短,程度越來越嚴重,將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病理變化。 那如果痛風間歇期,不想吃西藥的話,都該用什么中藥治療呢? 今天的科普文章,就深度解讀一則醫學人員對于不同證型痛風間歇期的中藥治療方案,同時與西藥方案療效對比的醫學研究,希望能幫助到處于痛風間歇期不想讓痛風發作的人找到好方法。 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結果,也不枉今天科普文章比較長,需要約十分鐘左右的閱讀時間。更值得自己收藏——因為不管你是什么類型的痛風,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間歇期的中藥治療方法,至少是個思路。 你的痛風間歇期屬于什么證型?痛風間歇期的中醫分型,今天這個臨床研究是在三個副主任以上資質的中醫科參照相關文獻指定的,并將痛風間歇期分為三個證型: 1.痰濕阻滯型: 癥狀表現為:平素局部關節輕度脹痛、皮膚緊繃,伴頭暈,胸脘痞悶,肢體困重,舌胖苔白膩,脈緩或弦滑; 痛風發作時,關節腫脹酸痛明顯,硬結不紅;或濕從熱化,紅腫灼熱疼痛明顯。 2.痰瘀互結型: 癥狀表現為:平素局部關節硬腫甚至畸形皮膚色暗;伴隨頭重頭痛,胸悶嘔惡,肌膚甲錯,舌暗苔膩,脈滑或澀。 痛風發作時關節刺痛難忍,活動障礙,皮膚不紅。 3.氣滯血瘀型: 癥狀表現為: 平素自覺局部關節空痛,沒有紅腫硬結;可伴有少氣懶言、倦怠乏力,不思飲食;遇到勞累可加重復發,關節麻木疼痛,但痛得不劇烈嚴重,局部漫腫無結,皮溫稍高。 痛風間歇期都用啥中藥治療,與西藥相比哪個療效好?為了得到上述三種痛風間歇期證型用中藥治療的療效并與常見西藥治療的療效差異,研究人員選取了醫院門診和住院的痛風間歇期患者共120名,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名。 研究組:男性患者47名,女性患者13名,平均年齡為41歲左右,其中痰濕阻滯型25名,痰瘀互結型20名,氣虛血瘀型15名。 對照組:男性50名,女性10名;其中痰瘀互結型17名,痰濕阻滯型26名,氣虛血瘀型17名。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唱過口服碳酸氫鈉片、別騙凌春治療。 研究組: 痰濕阻滯型:口服二陳平胃散加減治療,組方(詳細組方可關注@中醫科院博士后回復“0822”有驚喜,下同)由茯苓、陳皮、蒼術、白術、厚樸、法半夏、白芥子、松節、桂枝、徐長卿、甘草組成。 痰瘀互結型:口服雙合湯加減,組方由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茯苓、黨參、法半夏、乳香、沒藥、白芍、陳皮、香附、白芥子、甘草組成。 氣虛血瘀型:口服四君子湯合圣愈湯加減,組方由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熟地、川芎、當歸、白芍、陳皮、雞血藤、木香、甘草組成。 上述三種證型中藥每日一劑,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每天保障飲水2升以上。 上述各組均治療1個月。 療效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的血清尿酸濃度變化,臨床癥狀改善程度,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治愈:關節癥狀消失,血尿酸水平降到正常。 顯效:關節等癥狀有所改善,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范圍。 無效:關節等癥狀無改善,血尿酸無明顯變化甚至升高。 治療結果: 痰濕阻滯型:研究組:治療25名,治愈15名,顯效9名,無效1名。 對照組:治療26名,治愈7名,顯效9名,無效10名。 痰瘀互結型:研究組:治療20名,治愈11名,顯效7名,無效2名。 對照組:治療17名,治愈4名,顯效6名,無效7名。 氣虛血瘀型:研究組:治療15名,治愈8名,顯效5名,無效2名。 對照組:治療17名,治愈1名,顯效5名,無效11名。 治療前后血尿酸的降低療效: 不良反應: 研究組都沒出現不良反應,但對照組共出現18名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輕度皮疹、腹瀉、頭暈、乏力、貧血、食欲不振等。 上述各個維度的治療效果都顯示中藥的療效好于傳統西藥組。 痛風間歇期病機脾虛為本,致病之本為濕、痰、瘀,可治以健脾利濕化痰祛瘀通絡痛風間歇期和急性發作期的不同之處,急性發作時有關節紅腫熱痛,而間歇期主要為高尿酸血癥,這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太少導致。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作的生化基礎,持續的高尿酸血癥作為獨立因素也可以導致脂代謝紊亂、血粘度增加、血管組織炎性損傷,而這些病理因素互相交結又不同程度影響尿酸排泄,均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所以從西醫角度,控制間歇期尿酸水平,可以減少痛風發作,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但西醫降尿酸的一線藥物別嘌呤醇、非布、苯溴馬隆等要不副作用大,讓患者談藥色變,要不價格昂貴,很多人消費不起,同時研究中也采用了碳酸氫鈉的方式堿化尿液以促進尿酸排泄。 前幾天的文章,我們介紹過,碳酸氫鈉產期明顯,導致腹脹,還能增加鈣鹽結石的形成。所以現在臨床的一線堿化尿液制劑為枸櫞酸鹽,我經常介紹的正小健電解質泡騰片就是一種枸櫞酸鈉鉀輔之以多種維生素等來減緩對腸胃的作用。 中醫認為痛風為痹癥,歷節等。 間歇期痛風的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氣血津液輸布失常,容易釀生濕濁,凝聚成痰,日久化瘀,這樣濕痰瘀流注于肌腠經絡,復感外邪,就容易突發為痛風。 所以間歇期痛風的病機為脾虛,致病之本為濕痰瘀互結,治療則以健脾利濕助運,化痰祛瘀通絡為原則。 可是不同體質的盛衰偏頗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也不同,所以根據癥候特點可以分為不同證型,這個研究分為痰濕阻滯型、痰瘀互結型、氣虛血瘀型三個證型。 而且痰瘀互結型的尿酸都比痰濕阻滯型和氣虛血瘀型,說明這個類型濕痰已聚,阻滯脈道進一步影響氣血周流,血行不暢逐成濕痰瘀三者交相為害,污濁聚增為患。 氣虛血瘀型的尿酸高于痰濕阻滯型,表明這個證型脾胃功能受損嚴重,升清降濁功能較痰濕阻滯型更為失調,體內濁毒難以排泄。 上述解讀,說明不同證型間尿酸水平不同于體質證型有關系。 這就為針對不同證型采取不同治法和方藥提供了依據。 痰濕阻滯型,主要以健脾燥濕化痰為主,加味通絡止痛之品,方選二陳平胃散加減,法半夏、茯苓、白術、白芥子用以健脾祛濕、祛痰消痞;蒼術、厚樸、陳皮用以燥濕溫中、下氣消痰;松節、桂枝、徐長卿用以活血溫經、通絡止痛;甘草,調和諸藥。 痰瘀互結型,主要治以活血化瘀祛痰為主,加味健脾星期之品,方選雙合湯加減。桃仁、紅花、川芎、白芍、當歸、乳香、沒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黨參、茯苓、陳皮、香附、法半夏、白芥子可以健脾利濕化痰;甘草,調和諸藥。 氣虛血瘀型,治以健脾補氣養血為主,加味行氣通絡之品。方選四君子湯合圣愈湯加減。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用以益氣補中、健脾利濕;熟地、川芎、當歸、白芍用以滋陰補血。活血行滯;陳皮、木香、雞血藤用以行氣活血通絡;甘草,調和諸藥。 如果在用中藥治療間歇期各型痛風,再輔之于枸櫞酸制劑正小健堿化尿液多排尿酸降低血清尿酸預防尿酸鹽結晶沉淀,就更好了。 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也許高,痛風不再犯。 更多關于口腔扁平苔蘚的干貨科普,可訂閱專欄《與口腔扁平苔蘚說byebye》。 尿酸高、痛風,不吃藥降尿酸,非藥物降尿酸遠離痛風,請訂閱專欄《解碼尿酸高痛風,送中藥辯治20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