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湘子弟-湘軍 湘軍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 不,是無湘不成軍! 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流傳著“無湘不成軍”的說法,那么湘軍到底有多強呢? 湘軍是晚清時期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后,由于清兵不堪一戰(zhàn),清政府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平叛,湘軍就是在這個時期內發(fā)展起來的。 淞滬會戰(zhàn)時,中央軍王牌第一軍在楊行、劉行等地和日軍展開血戰(zhàn),七天后,第一軍傷亡率80%以上,已經無力再戰(zhàn),因此奉命后撤,到后方進行修整。 而接替第一軍的,就是以三湘子弟為主組建的第8師,師長陶峙岳,第8師拉上去后,第二天,日軍就挾海空優(yōu)勢,對第8師陣地狂轟濫炸,然后步兵輪番進攻。 第8師官兵憑借工事,奮勇還擊。官兵立下必死之志,即使受傷,也不下火線,稍事包扎又繼續(xù)堅持戰(zhàn)斗。 日軍久攻不下,不斷增兵,勢在必得。但第8師全體官兵志在死守,與陣地共存亡。結果,在敵強我弱的態(tài)勢下,第8師與日軍周旋21個日夜,陣地還是安如磐石。直到10月10日,他們才奉命撤下火線。 此時,全師除后勤人員外,戰(zhàn)斗兵員僅剩下700多人。 另一支由湘軍為根本組建的部隊就是128師,他們在浙江嘉善遭遇日方兩個師團,日軍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按常理,日軍理應占據上風。128師既沒有空中支援,也沒有火炮掩護,很快處于劣勢。 戰(zhàn)斗剛開始不久,128師損失慘重,但其戰(zhàn)斗意志絲毫沒有動搖!白天被日軍攻下的陣地,晚上128師的將士們就帶著馬刀,不懼敵人槍林彈雨,趁著夜間日軍火力較弱拼死奪回。 此戰(zhàn)過后,128師活下來的官兵不足戰(zhàn)前的四分之一,給日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湘軍始于曾國藩,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直到何健下臺,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