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家長的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陌生,孩子跟你溝通不暢,生氣了,跑進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把房間門關上,還上了鎖,不論你怎么勸說就是不開門。 最近我也遇到了這種情況。娃已經快五年級了,開始有了自己的脾氣,以前都不會自己跑房間鎖門的,最近開始學會了一生氣就往自己的房間跑,進去把門鎖起來,上周不知道啥情況,一言不合就跑進房間生氣地鎖上了門,我在門口叫了半天,他才愿意把門打開,我意識到如果這樣下去,隨著他自我意識的發展,今后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得更頻繁,很有可能還會升級,于是,等大家冷靜下來我準備跟他談一談(跟孩子講道理一定要等孩子和你自己都冷靜下來,這樣的談話才有用)。 2 我問他為什么要到房間里去,他說實在跟我講不清楚了,又很生氣(講真,他才10周歲,還沒到青春期,今后這樣的情況可以預見的有很多很多,況且,我也沒跟他怎樣就已經開啟了一言不合就生氣的程序)。 于是我告訴他:媽媽能理解你很生氣跟我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的確,論能言善辯,他是不行的),你需要冷靜一下,你躲到房間里我也很能理解,就是我想要跟你提一個建議,能不能不鎖門,你進去冷靜的時候,媽媽是不會進去的,但是你一個人把門鎖上,萬一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進不去,可能會有危險(比如說窗戶之類的)。 小家伙聽了,點點頭,說:那可以的。 3 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需要一個發泄口子的,如果你只是跟他說下次不要這樣,等于告訴他:你的情緒不需要發泄。情緒一定要一個口子來發泄的,如果你給他堵住了,那么情緒一定會從別的渠道釋放出來,至于那個渠道是不是一個合理的渠道,下次是不是還得繼續去堵上,就說不好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是被大人所看見的,你的情緒宣泄也是值得尊重的,只是,我們可以商量出更好的途徑,比如生氣了自己進房間可以關門但是不能鎖門。 當然,他下次生氣是不是還會習慣性地鎖門,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他下次還鎖門,我會在他鎖門進去的時候告訴他:我們上次說過不鎖門的,你把門鎖打開,我不進去,等你冷靜了自己出來吧。 4 其實教育孩子都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的,你跟他的每一次對話其實就是在點滴塑造著孩子的個性特點,處事方式,不要小看了每一次日常的對話,每一次危機的處理,作為一個媽媽,我也在不斷地摸索,這次是關門鎖門,下次會不會是更嚴重的行為,如何去處理,如何去化解,都是我需要慢慢地去探索,當然,所有問題的實質是在育兒的過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并為他的需求提供合理的滿足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