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囊腫是腎臟出現以內覆上皮細胞囊腫為特征的囊性疾病,是一種良性疾病,但重者也可引發不良的后果。囊腫可有單個或多個,內含液體或半固體碎片,多為先天遺傳性,少數也可為后天獲得性。 腎囊腫通常有三類。單純性腎囊腫。最為常見的腎囊腫,囊腫體積不大時,一般無自覺癥狀。如不做常規體檢,不易被發現,病情進展速度大多緩慢。單純性腎囊腫一般變化不大,少部分患者的囊腫大小或數量會輕度增加。 多囊腎。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主要表現為雙側腎臟出現多個大小不一的囊腫,囊腫進行性增大,最終破壞腎臟結構和功能,導致腎功能衰竭。根據遺傳方式不同,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和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隱性多囊腎,發病于嬰兒期,臨床較罕見。顯性多囊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臨床癥狀常有腰背部疼痛、發脹感、血尿、尿痛、蛋白尿、夜尿多、高血壓、心衰,可并發尿路感染、結石、梗阻及腹膜出血,少數有惡變的可能。多囊腎診斷相對容易,家族史加上腎臟B超、CT檢查可確診。 獲得性囊性腎病。指晚期腎臟病患者出現的腎囊腫。患者透析時間越長,這類囊腫發生率越高。 患上腎囊腫后并非都需要治療,不同類型的腎囊腫臨床表現不一,預后也不一樣。正確對待腎囊腫的做法是既不要麻痹大意,也不要驚慌失措,盡快找專科醫生咨詢,以便獲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及生活指導。 數量、體積較小,無局部疼痛等癥狀的單純性腎囊腫和早期無腎功能損害、無高血壓、無感染等情況的多囊腎,只需每半年或一年復查一次,檢查尿常規、尿培養、腎功能,做B超觀察囊腫大小、形態及內部質地變化情況,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當腎囊腫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則應立即到醫院接受相關的治療:腹部持續疼痛并且服用止痛藥物不能緩解,囊腫的體積較大(直徑大于5厘米),腹脹、腰痛的癥狀較明顯,引起了頑固性高血壓,由于囊腫壓迫腎臟血管致使腎功能下降,發生了難以控制的感染,定期復查時發現囊腫的內部發生了變化且無法排除其已經惡變。 治療腎囊腫的原則是積極控制并發癥、延緩病情的進展。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介入或手術治療。 治療腎囊腫的手術方法包括:囊腫穿刺抽液術、囊腫去頂減壓術、高選擇性腎血管內栓塞術、腎囊腫切除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