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文綜,4~5)讀圖文材料,回答4—5題。 隨著全球化發展,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圖4顯示了我國省級行政區1987—2010年紡織服裝業總產值占全國該產業份額及2010年職工年平均工資。 4.據圖4判斷,下列省級行政區紡織服裝業發展變化特征與原因的正確組合是 A.京津滬產業份額下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B.福建產業份額增長快——原有工業基礎雄厚 C.蘇浙產業份額逐年遞增——本地市場需求旺 D.新疆產業份額歷年較低——紡織業原料短缺 5.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交通運輸 B.勞動力成本 C.技術水平 D.距市場遠近 【試題背景材料來源】 吳愛芝, 李國平, 孫鐵山. 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區位遷移[J]. 地理科學進展, 2013,32(2):91-100. 【試題設計分析】 圖像設計:論文中的圖像如下: 對比試題的圖像與論文中的圖像,發現命題者將原圖中年均增長率數據去掉,添加了2010年全國各省級行政區職工平均工資數據,主要用意在于考慮考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能力。 第4題,根據區域經濟結構分析,京津滬產業份額下降應該是該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結果,因此A為正確選項;論文中的分析如下: 福建位于沿海分布區,海運便利,有利于服裝產品出口,這是其產業份額增長快的原因;論文中的分析如下: 蘇浙本地市場已飽和,其產業份額逐年遞增是由于這里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論文分析如下: 新疆是我國重要棉花產地,因此其產業份額歷年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 第5題,產業布局調整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或者說尋找最低成本的區位。本題所講的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2010年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空間分布顯示,河南、江西等地區位于我我的中部地區,經濟相對東南沿海地區較為落后,因此勞動力成本較低,這就是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故本題選B。 |
|
來自: 新用戶2766HcH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