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別看俗話通俗易懂,但是很多俗話是言簡意賅的,看起來很簡單,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但是背后的寓意,卻很多人不明白。 當然,俗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對日常生產生活的一種觀察和總結,正因為俗話來源于生活,所以俗話所涉及的領域,十分之廣泛,從為人處事,婚配嫁娶,到貿易經商、生兒育女等等,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攬。其中,也包括風水玄學。 由于科學技術相對落后,古人對于許多今人認為再平常不過的自然現象,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例如電閃、例如雷鳴等等,而古人則將這些現象的起因,歸咎于“雷公”、“電母”等鬼神,因此,古人比較迷信,也比較偏信風水。 說到風水,它也被稱為"青烏術“,因為最早用于勘察地形的,因此也被稱為”相地之術“,只能說,風水是一門玄學,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學問,至于風水可不可信,則作另一番考究了。 今天,主要講講有關風水的俗話——“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俗話是什么意思呢?時至今日,這句俗話還受用嗎? 風水主要應用于古代的建筑格局上,而古人將活人住著的地方,稱為”陽宅“,將逝者安葬之地,稱為”陰宅“,而在古人的風水學上,認為陽宅和陰宅,都同等重要。關于陰宅風水的俗話,不在少數,例如“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藏墳”、“墳后山出頭,家敗人丁絕”等等。 從這些俗話中,不難看出,對于陰宅風水而言,最為重要的便是地址的選擇,如果選到了風水寶地,則能夠庇佑子孫后代,但是選到了不好的地方,則會影響子孫后世的氣象。一般地認為,墳墓要建在有靠山有河流的地方,而三面環山的墳地,風水一般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將墳墓安葬得過高,或者過低,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例如,如果建得過高,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周圍都是一片低矮的山峰,那么則是風水中的絕地之一,被稱為“孤峰獨龍” 而這句俗話中,“凹坑”則是相反,指的是地勢過于低洼,這同樣是屬于絕地,當然也有人認為會有些許道理,因為地勢低洼,屬于“凹坑”,所以容易積累雨水,從而導致棺木墳墓的損壞,這便是破壞了風水,古人認為,風水一旦被損壞了,要及時經行修復,采取措施。 通過上文分析,“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俗話的大致意思是,告誡人們不要在地勢過于低洼之處安墳,風水不好,會導致子孫后代后繼無人的現象。 總結: 如果不是從風水的角度,而是從地勢的角度解讀,這句俗話的上半句,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至于俗話的后半句”拜孝無人“,則與很多俗話一樣,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加強俗話的警示效果,會有夸張的成分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