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肩周炎妙方組成:黃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羌活10克,片姜黃10克,葛根30克,細辛5克,地龍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補氣活血,溫陽除痹,祛風通絡。 主治:急慢性肩周炎,上肢酸麻脹痛等疾病,癥見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或肩部怕冷、畏風、沉重,或上肢僵硬、手指發麻、腫脹,或頸項拘急、疼痛等。舌暗紅苔薄白,脈沉細,證屬氣血不和,風寒濕痹阻經脈者均可加減運用。 用法:先加約超過藥面兩橫指的涼水浸泡30分鐘,再用武火煮沸,改文火再煎30分鐘,倒出藥汁,再加入約超過藥面一橫指的涼水或熱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汁,混合兩次藥汁,分三次飯后30分鐘溫服,一日一劑。 治慢性結膜炎妙方內服方:生地、煅龍骨各30克,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地骨皮、谷精草、菊花、茺蔚子、密蒙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浴足方:蒼術、桑葉、木瓜、牛膝各15克,防己12克,菊花、黃柏、甘草各9克。加水約2000毫升,煮沸,再用文火煎20分鐘,濾出藥液注入搪瓷盆中。待水溫適度時浸泡雙足并保持水溫20分鐘。每日午、晚各1次。 治過敏性鼻炎妙方組成:當歸、赤芍、生地、蒼耳子各15g,川芎、紅花、桃仁各12g,黃芪、白術、防風、辛夷各10g。 用法與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治則:活血涼血,宣通鼻竅。 主治:過敏性鼻炎。 加減:鼻塞重、噴嚏頻、涕呈水樣者,加麻黃6g,細辛3g;膿涕量多者,加黃芩、丹皮各10g;脾虛納呆者,加茯苓、山藥各12g,炒扁豆10g;腎虛者,加女貞子12g,五味子10g;鼻癢者,加荊芥、蟬衣各10g 。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42例,經治6~20日后,痊愈31例,有效9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 95.2%。 治療白癜風妙方組成:川芎9克、赤芍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老蔥白9克、紅棗7枚、黃酒30克、麝香0.1克、桔梗15克、浮萍30克、防風9克。
主治:白癜風。 備注:孕婦忌服。 治牛皮癬妙方組成:黃芪15克、生地12克、當歸12克、紅花9克、丹皮9克、二花15克、梔子12克、萆蘚5克、白鮮皮12克、荊芥6克。
主治:牛皮癬。 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妙方【處方組成】炙黃芪10克,川桂枝6克,杭白芍10克,桔梗10克,濟銀花15克,連翹衣15克,紫地丁15克,蒲公英10克,黃連6克,檳榔6克,旋覆花(布包)10克,丹克10克,白芷10克,山歸10克,制乳、沒各6克,穿山甲6克,谷芽30克,生龍骨10克,甘草10克。 治氣管炎妙方處方組成】當歸10克,炙麻黃6克,炒葶藶子6~15克,桑白皮10克、川貝母10克,淡黃芩10克,杏仁10克,僵蠶10克,白云苓10克,水侄6克,陳皮6克,木香6克(后下),遠志10克,五味子10克,蜂房6克,甘草10克,冰糖30克。 治下肢潰瘍妙方【處方組成】煅石膏、硼砂各10克,制乳香、制沒藥、黃芪、白丁香、青黛各6克,海螵硝3克,冰片1克。 治慢性腎衰妙方【處方組成】茯苓15克,白術12克,附片9克(先煎),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4.5克,蘇葉9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生姜12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