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俊霞 公眾號:齊魯海風 疫情之下,一位朋友失業兩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相熟的朋友說起,有朋友直言對方眼高手低。 話糙理不糙,朋友以前賺的是大錢,快錢,瞧不上那些小錢,慢錢。 無需質疑,這兩年錢越來越難賺從,從經濟上行到經濟下滑。 大環境如此,個人就顯得微不足道。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大學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我拿的不是一份固定工資。 剛畢業那會兒窮,缺錢,我當然想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可是這座城市的經濟水平太低,如果我執著于夢想,做一份穩定的工作,我的未來就看到頭了。 我有位同事中專畢業后,到我單位坐辦公室內勤,260元工資拿了六年。 她家在市區,父親開公司做生意,住房有家里提供,交通工具從摩托車到私家車都有家里提供。 放在我身上,260元,夠租房的,不夠吃飯的,夠吃飯的,不夠買衣服的。 何況我工作的第二年,小弟就來到了我身邊。 我需要負擔兩個人的房租,兩個人的吃飯問題,260元哪兒夠呢! 小弟在我身邊生活了五年,我沒要過他一分錢工資,還教給他怎么理財。 小弟剛來那一年夏天,我負擔不起200元房租,一位開書店的朋友介紹一對夫妻和我們合租。 我頭疼不已,這怎么住?房子是老兩居,別人占用一間臥室,我和小弟就得共用一間臥室,關鍵是弟弟是男孩,我是女孩呀! 負擔最重那年,我身在濟南,交著兩套房子的房租,還著一套房子的房貸。 那年春天我瘦得特別厲害,100斤。 當時有位男同事經常講一個詞:原始積累。他說:你一定完成了原始積累。 的確,我用了最快,最短的速度完成了原始積累。 我隸屬于一家單位,拿著好幾家單位的薪水,至少不少于兩家單位。在當時的媒體圈混得風生水起,小有名氣。 有位年長的同事最早看出苗頭,取笑我:徐,你真是把蛤蟆捏出尿來。 相比媒體圈的名氣,我的客戶對我評價很高,有的甚至結成了一生的朋友。 靈活的薪水讓我得以撐起一個家,養活了自己和弟弟兩個人。 弟弟的工資一直不高,300,500,700,那個時候這座城市的經濟水平就是這樣。 我不是個很稱職的姐姐,我的工作很忙,需要經常加班,經常有應酬,經常顧不上弟弟。 我只能提供給他一個免費吃住的地方。 弟弟的同事曾經問他:你姐姐在報社工作,怎么不給你找個好工作? 我是憑本事吃飯,不會求人,怎么辦?找什么工作,拿多少工資,只能靠他自己。 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小弟來到我身邊,我參加工作的第三年,按揭貸款購置了一套商品房,我用四年的時間還清了房貸。 到如今,父母,朋友常埋怨我當初買房怎么不買面積大一點,樓層低一點。 說來說去,當初就是缺錢呀! 如果我不需要養弟弟,五年的時間,我可以多積累一些首付,如果家里有助力,父母有支持,房子的面積和樓層也會好一些。 誰沒有夢想?誰沒有情懷? 入江湖二十年,我剛參加工作那十年的確是最好的時光,經濟發展迅猛,我賺到了第一桶金。 隨著我的職業轉型,誰也想不到我會從靠嘴吃飯到靠筆吃飯! 我的小小才華在客戶那里口口相傳,在同事們眼里可能不夠看吧! 我服務過的兩家紙媒的同事都很驚訝:她竟然能靠這個吃飯? 他們比我更關注我遍地開花的作品。 從事業單位到國企,從國企到今天,靠嘴吃飯,靠筆吃飯,其實最終是靠腦子吃飯。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不要局限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一定要走出去,走得越遠越好。 這和我年少時在家鄉讀書時的夢想是一致的:走得遠一點,再遠一點。 讓作品到市場上去經受檢閱,去行萬里路,去讀萬卷書,去閱人無數。 喜歡我的文章點個“在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