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熟度問題的類型與表現,要從兩種不同類型的水果方面進行講述,一種是后熟性水果的熟度問題,另一種是非后熟性水果的熟度問題,后熟性水果在下樹之時,基本上都是未熟生的,不能馬上食用的,而非后熟性水果在下樹之時,基本全部已達到馬上食用熟度狀態,常見的后熟性水果主要有榴蓮,芒果,香蕉,鳳梨,釋迦,西梅,木瓜,獼猴桃,山竹等等,草莓,西瓜,蘋果,梨,柑橘橙等等為非后熟性水果。 對于后熟性水果的區分與判定,個人認為后熟性水果,其果面能進行轉色,果肉能進行轉軟,轉色,并且轉糖,區分是否后熟性水果,最主的區分差異點為:果實在采后能否進行自我轉糖,例如草莓在采后其果面顏色在合適溫度下可以轉紅,西瓜在采后其果肉也可以轉紅,但它們在采后都不能進行自我轉糖,采的時候口感怎樣,基本也就怎樣了,最多退點酸,吃起來沒有那么酸,所以它們不是后熟性水果。 后熟性 常見的熟度問題主要為過生與過熟,其主要相關表現類型為:過生表現①瓜類的生瓜,厚皮現象 ②果實成熟度低果面著色青,過熟表現 ①果實過熟起黑點(主要為芒果,香蕉)②果實過熟嚴重裂口現象(榴蓮)③果實嚴重軟化與漿化等等。 過生有內在過生與外在過生,內在過生指外觀顏色熟度正常、但打開后果肉有成熟度偏生、偏低的情況,也就是瓜類的生瓜,皮厚現象,外在過生指外表顏色感觀上熟度就低,果面青澀未熟,后熟性水果剛摘下來的時候基本也都是偏青澀的,經過后熟催熟后,其熟度會慢慢升高,達到可食用地步。 偏生 有一種水果需要注意一下:榴蓮,榴蓮的催熟與熟度判定還是較難的,雖然網上有很多常用催熟方式與判定熟度方面的介紹,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較難的,所以購買的話還是選擇去店里買好一點,挑熟度適中的,避免自己買了生的回去,又把握不了熟度,打開的時候要么就不熟,要么就熟過了。 過熟也就是有點熟過了,不能存放了,如芒果與香蕉熟度高時,果面會起芝麻大的黑點,不能再放了,喜歡吃軟糯狀態的香蕉,這個時候是最好的,榴蓮大裂口的時候一般都有一點苦味,有一點苦味的時候若這個榴蓮糯性還可以,那吃起來也挺好吃的,苦香苦香的,但再嚴重一點的話,就會帶有一點酒味,果肉吃起來也是漿化漿化,水水的不好吃。 雜圖:《幻境——星之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