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茗”?《說文新附》:“茗,荼(茶)芽也。從艸名聲。”茗的音義核心是“名”,那么茗和名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用一個網絡上的解釋:“名”意為“廣為人知”、“眾口皆碑”。“艸”與“名”聯合起來表示“廣為人知的茶”、“眾口皆碑的茶”。然而古文例中并沒有“廣為人知的茶”的意義,而且這個解釋也沒有說明茶芽的問題。其實茗的由來前賢已經指明過,清代鄭珍《說文新附考》考證:“茗者萌之借,萌謂筍竹萌也”。也就是說“茗”繼承的是“萌”的音義,即“萌發”之義,指的就是植物的萌芽(進一步的字義分析,如“晚采的茶”可參看相關論著,此不贅),為特指“茶芽”便產生了字形、字音分化。 為什么草木的嫩芽可以用來指茶呢?這一點茶農是最了解的,通常的茶采的都是茶芽,頭茶的青芽價格也是最高的(我們以后說到“茶”字的理據會進一步談到這一點)。 小“茗”才露尖尖角 典型的茶都是用手直接采,正因為采的都是嫩芽,所以手采并不是某一種茶葉的區別性特征。但是如果一種茶特意采的是老葉,譬如藏茶,不采春茶,需要用小刀割取老葉,故稱“刀子茶”,這個時候用刀子采就成了一個區別性特征(因為葉老,手采困難所以要用刀),正因為通常茶茗采摘是不用刀子的。不過現在又有了機采茶,所以從采摘方式上來說手采茶也成了區別性特征。 刀子茶 最后要問,為什么“萌”以明為聲,表示萌芽?筆者將放在后面解釋,在這里提醒讀者注意,如前述如果拘泥于“茗”的字形,就只能被局限在“茗”和“名”之間難以明了的關系,就可能絞盡腦汁而給出莫名其妙的解釋。要知道,茗還有一個異體字榠,萌也有個異體字蕄,是否悶(煩悶)和冥(黑暗)和萌芽、茶芽存在關系?聲符是音義核心,但不一定是形義核心,如果解釋不了,我們可以暫付闕如。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相信很多問題仍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