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梅是金城的得意弟子。金城堅持北宗畫法,在所著《北樓論畫》中稱:“工筆固未足以盡畫之全能,而實足奉為常軌。寫意雖亦畫之別派,而不足視為正宗。”他明確地稱工筆畫才是正軌,南宗的文人寫意畫法只能說是旁枝。這樣的觀念影響到了陳少梅,劉曦林在《論欲斷薪火辟藝苑別途——評陳少梅的畫》中稱:“他從被貶斥的所謂'北宗’的藝術中,發(fā)現(xiàn)了特異的藝術語言,找到了與自己相近的藝術個性,并希圖從這里找到一個突破口。于是,他首先從郭熙,然后從馬遠、夏圭,一直到仇英、唐寅、吳偉等人的繪畫入手,仿佛在混沌中找到了一線光明。”而孫天牧在《近代北派山水第一人——憶先師陳少梅先生》中則稱:“當時國畫領域中,是四王、吳、惲一統(tǒng)天下的時代。陳少梅師獨具慧眼,另辟蹊徑,跳出了時尚的畫風,毅然走到明代北派山水大家唐、仇領域之中……” 其實金城并不完全排斥南宗,他在《畫學講義》中說過:“作畫以能得神韻為佳,不必刻畫之工也,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工則工矣,然過于拘謹。”他還認為作畫應當“有士氣而兼具作家之工”。對于南北宗問題,金城明確地稱:“惟神明于規(guī)矩者,自能變而通之,善師者師化工,不善師者撫縑素。拘法者守家數(shù),不拘法者變門庭。” 陳少梅《寒林圖》40年代中 選自《陳少梅畫集》 金城的客觀態(tài)度對陳少梅當然也有影響,薛永年在《淺論二十世紀中國畫變革中的陳少梅及其傳派》中評價說:“他的作品深得北宗精整爽健,吸收南宗的文雅精微,創(chuàng)造了一種精雅之美,嚴謹、精密、嫻熟、瀟灑、有情調、有韻味,比一般的院體含蓄精微,比一般的文人畫功力深厚,但堅持了中國畫的語言方式和審美韻味,形成了南風北骨的風采。” 可見陳少梅的繪畫特色乃是北宗為本南宗為用,吸收兩宗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畫風。對于他的繪畫成就,范曾在《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陳少梅》的序言中作出了詳盡的解釋: 作畫用筆爽利俊發(fā)、略無滯礙,而墨色雅結清脫、皭然不滓。其大幅山水遠觀之骨氣嶄岸,近求之采藻嚴密,體勢雄健恢弘、厚積薄發(fā)、愕愕然、凜凜然,近乎南宋馬遠、夏圭,而其氣韻清雅雍容、含英咀華,瀟瀟然、澹澹然,則又近乎五代董源、巨然,宋之李成、范寬。于南北巨擘大匠之作,少梅先生自少至壯弘汲鯨飲、追本探源,斷非一鱗一爪,皮毛外相之求似。是則陳少梅先生以北宗為體、以南宗為用;以北宗蓄其勢,以南宗添其韻。其淵源如此,蓋不可以南北宗限之也。 陳少梅《西園雅集圖》1945年 選自《陳少梅畫集》 陳少梅出生于宣統(tǒng)元年,也就是1909年,關于他早年的情況,其次子陳長智先生所作《陳少梅年表》中載:“4月9日(農歷閏二月十九日寅時)生于福建漳州,祖籍湖南省衡山縣(今衡東縣)霞流鎮(zhèn)平田村,后遷鶴橋鄉(xiāng)金花村。名云囗(成名后改名云彰),字季升。于家中兄弟排行第五。父陳嘉言(1851-1935年),字梅生。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福建漳州知府,入民國為首屆國會議員,詩文書法名聞南北。母舒瓊仙。”可見陳少梅出生于官宦之家,何延喆、何厚今在《陳少梅》一書中寫道:“他的父親陳嘉言、伯父陳蘭松同榜高中進士,叔父陳范等三人同中舉人,當時被稱為'五鳳齊飛’,于朝堂草野盡皆傳為佳話。”對于他初始學畫的年齡,陳長智在《年表》中將其列在4歲那年:“此年至1922年間,在家鄉(xiāng)讀書,從父攻習詩文書法。尤愛丹青、臨習不輟,喜畫家鄉(xiāng)山水,游蹤遍歷衡岳瀟湘,父為取字'少梅’,以勵其承繼父志。成名后,以字行。”由此可見,陳少梅是早慧之人。 在思想觀念方面,陳少梅除了受到父親的影響,家族里長輩的觀念也會對他有所感染。陳少梅的堂叔陳鼎官至軍機處行走,陳鼎乃是蔡元培的老師,因支持維新變法而獲罪,戊戌六君子行刑那天,陳鼎與他們同時被綁赴刑場,在觀刑之后又被押回監(jiān)獄永久監(jiān)禁。陳少梅的另一位叔父陳范曾是《蘇報》報人,該報刊登過鄒容的《革命軍》自序。陳少梅的堂姐陳頡芬則創(chuàng)辦了《女學報》,此報為中國首份女性報紙,陳頡芬在逃亡日本期間還結識了秋瑾,與秋瑾一起組織了共愛會,而陳頡芬被推為會長。 陳少梅《攜琴訪友》1948年 選自《陳少梅畫集》 盡管家族里的政治氛圍很濃,但陳少梅卻沒有步入政途,始終對藝術有著特別的癡迷。1920年,其父在北京任職,12歲的陳少梅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北京,而后通過父親在京結識了許多著名的藝術大家及收藏家。1926年,北京湖廣會館成立,陳少梅之父陳嘉言被推舉為第一屆董事長,自此之后有更多的名家出入陳宅。《20世紀美術作品檔案<陳少梅年表>》中寫道:“少年陳少梅隨父北上,寓居北京湖南會館。從洞庭衡岳到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故都人文薈萃,名物風華,使少梅大開眼界。舊時會館是外省精英聚集之所,乃翁德高望重,會館名流匯聚,少梅得以向名宿耆老學習,與他們一起吟詩作畫。北京畫家云集,許多人亦富收藏。少梅借私人藏畫,燭光下徹夜臨習,打下了堅實的筆墨功底。此時,陳少梅已顯露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常能以鬻畫收入補貼家用。” 1923年陳少梅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拜師于金城門下,此時的他年僅15歲,是金城門下年齡最小的弟子。據(jù)說金城對陳少梅最為看重,在周簡段所著《畫壇舊事》中,記錄著金城介紹陳少梅的一段話:“我一生教授弟子甚多,他是最小的,卻是我最得意的。現(xiàn)在他畫得很好,將來前程無限,故我為他取號升湖,承吾業(yè)者,必升湖也。” 原來陳少梅號升湖,是老師金城親自為他起的。然而陳長智在《陳少梅年表》中記載:“金北樓之子開藩(字潛庵)繼承父志,成立'湖社畫會’(因金北樓一號藕湖,故名),會址在北京東四錢糧胡同14號。畫學研究會畫家群與參加,凡會員均取帶湖字之號,取號升湖,為湖社畫會骨干,湖社會員人數(shù)最多時達四百余人。”陳長智的這段話列在了《年表》的1926年,這年陳少梅18歲時,就在這一年的秋天,金城去世。到本年的冬天,金城之子金開藩方成立湖社畫會,凡是該會會員所起之號均帶一湖字,正是在此時陳少梅起號為升湖。 陳少梅《雪霽圖》1948年 選自《陳少梅畫集》 雖然陳少梅拜金城為師時年紀不大,跟隨金城學畫的時間也不算太久,然而他卻有著頗高的藝術天分,在他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的轉年即1924年,在金城等人的張羅下,共同舉辦了中日第三屆繪畫展,陳少梅的作品也參加了此次展覽。何延喆、何厚今在《陳少梅》一書中轉引了劉凌倉對陳少梅的評價之語:“我加入'畫學研究會’時,少梅早已是會員了。當時他年齡很小,畫得卻很好。他對藝術很忠實,說話極痛快,每提到國畫總是侃侃而談,很有見地。”該書中還引用了金城對陳少梅的評價:“余弟子累百數(shù),而少梅超詣絕群,必以過我。” 1930年,比利時舉辦了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陳少梅的畫作也參加了此會,并且獲得了銀獎,這些都可說明他在繪畫上的成就所在。 陳少梅《玉兔嫦娥》40年代末 選自《陳少梅畫集》 1931年,湖社決定在天津開設分會,該分會由陳少梅和惠孝同主持會務工作,當時陳少梅年僅23歲。從這一年的3月10日開始,陳少梅在天津分會開始授課,該會擴張得很快,為此他們不得不選擇可以容納更多學生的授課地址,正是湖社天津分會的開辦,方使得近代天津涌現(xiàn)出一批重要的畫家。李蒲星編著《湘籍近現(xiàn)代文化名人·美術家卷》中稱:“天津二十余年,隨陳少梅學畫不下百人,后來成就卓著者有王叔暉、劉繼卣、黃士俊、孫天牧、關雁修、劉維良、吳詠香、王寶銘、馮忠蓮、邵芳等人。1938年,陳少梅破例收一位名叫張慎言的聾啞少年為弟子,陳少梅教他以演示為主,輔之以啞語和書寫提示,張慎言將每一張字紙都予以收集,學畫10年,竟厚達10冊之多。”而陳少梅的學生馮忠蓮后來還成為了他的夫人,她在臨摹古畫方面頗具功力,所臨的《清明上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京期間,陳少梅還于1935年在天津法租界永安飯店二樓舉辦過畫展,當年7月11日的《北洋畫報》刊登了陳少梅的兩幅作品,同時還刊登了巢章甫所撰《陳少梅畫展小言》:“畫家陳少梅先生,英年力學,名震平津。……人物、仕女,并皆絕佳,山水更兼南北二家。并世作者,殊不多睹也。值此藝術消沉之際,正復異彩當空,光芒萬丈,盛可知也。” 1937年7月3日天津淪陷,湖社天津分社被迫停止一切會務,陳少梅避居英租界,租住在世界里一號一座小樓內。《天津小洋樓陳少梅舊居:天才畫家弱冠聞名》一文中轉引了陳少梅次子陳長智的回憶之語:“當時家里人口多,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全家居住在世界里1號一座小樓里,是租用的房子,面積不大,人口最多時有10口。我們兄妹四個,我奶奶,姑姑、我叔叔,我父母,表哥,10口人僅靠我父親一個人養(yǎng)活。父親很忙,整天除了教學就是自己作畫。” 陳少梅《長夏山居圖》 1947年 選自《陳少梅畫集》 為了生活,陳少梅努力作畫,為此他開辦了陳少梅畫社來招收學生,他參照《湖社畫會天津分社簡章》的內容撰寫并印刷了《陳少梅畫社簡章》: 一:本社以研究國畫為宗旨。 二:本社設山水、人物兩科,由社員自選一科。 三:凡品行端良,有志研究國畫者,不限男女年齡資格均可入社。 四:本社分一次班及兩次班兩種。 五:學費須于每月按月繳納,除以聲明退學者外,不得隨意停交學費。 六:本社開展覽會時,成績優(yōu)良者應加入出品。 陳少梅在教授弟子時十分耐心負責,他的學生孫天牧回憶稱:“先生在教我時,總是親自提筆示范,并耐心地告訴我北宗山水畫筆怎么用,墨怎么用,就這樣口傳心授于我十年之久。”而《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孫天牧》一書中,提到他從老師那里學到了北派精髓:“中央文史館館員,老畫家孫天牧先生是陳少梅的得意弟子,也是終生繼承老師衣缽的忠誠實踐者,他從1938年開始跟陳少梅學畫,一直學了10年。孫天牧對傳統(tǒng)山水畫法具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功力,尤精于北派山水;他臨暮的古畫,幾可亂真。” 微信號:zhilanzhaiweili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