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把德慶悅城的程溪“證明”為云浮(東安)的南山河(洚水),把德慶悅城龍母祖庭“證明”在云浮(東安)的洚水村,是近年來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的重點研究課題。下面,我們逐一對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的所謂“證據”進行分析,看看是如何無中生有的。 悅城程溪是藝術創造? 悅城龍母廟(來自網絡) 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在《陸舜臣與程溪》一文中堅稱: 降水程溪是一處真實存在,悅城程溪是一處藝術創造。 該文說: 據后晉《舊唐書》記載:“都城,漢端溪縣,東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溫媼養龍之溪也。”到了宋朝,《太平寰宇記》亦承該記載。這說明程溪的方位是在都城縣(今郁南)之東,已排除了江北悅城河的可能。 山人認為,即便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已排除了江北悅城河的可能”這個說法正確,“(都城縣)東百步有程溪”,也不能證明這程溪是云浮(東安)的南山河! 百步有多遠?德慶文史先生已給我們進行了“科普”,他在《談談歷史上的程溪,揭開云浮“程溪祖廟”的真正歷史》中說: 在《舊唐書》這三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唐朝的距離單位步是里下一級的單位,不足一里以步計算。而長安城里每個“坊”長寬也有“三百步”。“番山,在(廣)州東三百步”可知“百步”的距離不遠。也絕不是所謂泛指一定長度。 而《舊唐書·食貨志上》載:“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更直接說明了唐朝一“步”不過五尺(唐朝一尺相當于今天的30.7cm)。 五尺為步,百步就是500尺,大約1里。 都城(何鑒清攝) 距后來的都城墟大約1里地方,確實有一條河,叫黑河(都城人習慣叫牛墟河)。1995年《郁南縣志》第99頁: 黑河,舊稱大燕河,又稱大河,發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大坡鎮獅子頭,珠江標高418米。黑河流經蒼梧縣大坡鎮的大燕進入本縣,經平臺鎮的中村、萬洞及附城鄉富窩、都城的五龍經鵝公埇水閘注入西江,全長26.2公里。 如果說“(都城縣)東百步有程溪”,是對的,也是指都城的黑河,不可能是指距都城100多里的云浮(東安)南山河(洚水)。 但唐代地理學專著《元和郡縣志》明確說程溪是在悅城縣: 悅城縣程溪水,東去縣百步。 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可以用《舊唐書》的記載來否定《元和郡縣志》的記載,認為程溪不在江北的悅城。山人如果用《元和郡縣志》的記載來否定《舊唐書》的記載,認為程溪就在悅城,不是也可以嗎? 這里,就有一個如何看待《舊唐書·地理志》與《元和郡縣志》的不一致的問題。有人說《舊唐書·地理志》中都城的“都”是悅城“悅”的訛文。這是十分有道理的,舊志的訛文,可以說是俯拾皆是。而光緒二十五年《德慶州志·地理志第一·山川》則認為:“《唐志》《寰宇記》并誤以悅城之水系諸都城。” 光緒二十五年《德慶州志·地理志第一·山川》 綜上所述,唐代國史和相關地理學專著都沒有說過云浮(東安)之地有程溪,但卻明確說悅城有程溪。悅城程溪無論從歷史看還是從現實看,都是一處實實在在的存在!倒是把云浮(東安)的南山河作為程溪,是云城、云安個別文史專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存在! 本系列文章鏈接: 1.無中生有的云浮程溪和龍母祖庭(之一)‖《東安縣志》有關程溪和龍母祖庭的記載 2.無中生有的云浮程溪和龍母祖庭(之二)‖ 程溪祖廟是龍母祖庭? 3.無中生有的云浮程溪和龍母祖庭(之三)‖“龍母祖廟稅界”碑與程溪祖廟無關 4.無中生有的云浮程溪和龍母祖庭(之四)‖說南山河是程溪完全沒有歷史依據 |
|